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体育师友》2021,(2):24-2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健美操课程"课内外一体化"进行研究,得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改善广州大学学生的体质,满足不同层次兴趣学生的需要;促进健美操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健身操舞在校园的蓬勃开展,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拓展了健美操课程的时间和空间,营造了积极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氛围。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课内外一体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把课内和课外体育纳入体育课程体系,使之不仅成为课堂体育的有机延续和有效补充,更成为体育课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高校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将得到拓展,有限的体育资源将得到整合并加以有效利用,对营造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氛围,弘扬校园体育文化,实现全面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的体育教育目标,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大学教育也步入一个新台阶,对各方面的要求不断加深,逐渐形成开放的教育模式。开放的教学环境使得我国大学不断同国际上的大学进行经验交流,吸收全球高校的经典战略,不断的完善和补充我国大学教育事业。我国大学的教育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本土与国际的接轨。随着大学越来越重视体育课的过程中,发现我国大学原有的体育课程教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育的改革成为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于向 《精武》2012,(24):3-5
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对高校体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创新,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为拓展和延伸"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通过淡化竞技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注重体育课程的实效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习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终身体育健身兴趣、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教育质量之目的,促进体育课程目标的落实与实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结合笔者多年来的体育教学经验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目标体系、结构和内容及评价体系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组织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活动;优化与整合体育课程资源,加快体育课程建设;加强体育课程管理制度的建设,保证一体化教学顺利进行等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实践探索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描述了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特征,分析了制约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总结了上海交大学生体育社团学分制管理的实验研究,设计了以选修学分为杠杆、以专项运动为依托、以专项体育教师群体为主导、以爱好专项运动学生群体为主体的课内外一体化单项体育俱乐部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丈采取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逻辑归纳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为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定向越野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认为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定向越野课程目标的设立必须紧扣<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建设还未真正做到解放传统体育教学思想,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加适合定向越野教学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南萍 《体育世界》2011,(10):43-4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等对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发展情况.发现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功能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通过以上研究提出促进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发展的途径,旨在为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推广和促进大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基本理论依据,通过教学实验,提出和验证了课内、课外相结合,组织形式多样化,活动内容个性化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较为适用的模式,并对其今后发展方向进行审视和思索。  相似文献   

10.
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湖北大学在"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观指导下,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出发点,在对本校学生特点、场地器材、师资条件、校园文化等深入调研的前提下,从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习评价等方面构建与实施了"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经过5年多的试验和探讨,在多元质量观的指导下,采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为拓展和延伸"的形式,以"取消基础课、普及选项课;淡化竞技教学内容,突出终身健身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为总体改革目标,优化课程各要素,提高教学效率,注重"应用性、差异性、自主性"、"基本健身知识、基本休闲健身技能、基本终身健身能力"和"终身体育兴趣、终身体育习惯、终身体育能力"的落实,实现了体育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了目前散打专项课教学模式方面的缺失,并从散打运动的特点和中小学生教育的特点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建议,为教学模式适应中小学教育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健美操是当今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普及性极强的体育项目,且紧跟时代发展,十分符合当今中小学生追求美,认识美,易于接受新颖事物的心态。该文结合当今中小学课间操开展的现状以及健美操的自身特点,通过大量查阅资料阐明在校园中进行健美操锻炼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创新能力,易于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且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的养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在中小学课间操时段开展健美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教育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体育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课程的改革下,体育课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发展学生运动技能学习为基础,在这基础上,增加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且每个学生都要学会一到两项的终身体育锻炼的项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柔道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校园体育,阐述柔道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重要性,为促进柔道校园中国行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阳光体育运动工程的提出是国家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大举措。学校武术教育在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中小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及学校武术教育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价值等问题进行分析,为动员和号召中小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锻炼,为发挥武术在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和进一步推动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以学校体育资源为切入点,通过对全国范围内体育学、社会学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调研,构建我国城乡学校体育资源评估体系。一是从学校体育资源的概念、分类、功能以及特征入手,深入了解学校体育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初步建立学校体育资源评估体系的5大子系统,形成学校体育资源评估理论体系;二是构建我国学校体育资源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学校体育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5大子系统及其5大资源独立的子指标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6.
刘敏 《体育科技》2014,(1):109-110,113
为了更好地在广西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同时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随机调查了广西25所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情况,结果显示:广西中、小学大部分学校开设有民族传统体育课,体育教师对学校开展好民族体育教育很有信心,希望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能有机会参加进修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相应的教材,管理机构不够健全,场地、器材严重不足,缺少专家指导。建议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发和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重视程度,编撰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注重场地建设和器材的配备等,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各年龄段学生由于心理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体育兴趣。文章对忻府区9所中小学随机抽取的300名学生进行了体育学习兴趣年龄特点的量表调查,从不同维度分别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体育兴趣水平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整个小学阶段兴趣盲目、不稳定,对呆板单调的活动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且具有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初中是学生体育兴趣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兴趣开始分化的阶段,而高中阶段学生的体育兴趣却随着年级的上升而经历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曲线态势,且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分化。  相似文献   

18.
当前武术段位制在全国七大区域进行试点开展,为了更快、更好、更加有效的推广武术段位制进入中小学,采用一些成功的商业模式加快推广是必然的。"超女"的商业成功对于武术段位制的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日照市中、小学武术课程开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武术在日照市的发展并不是很理想,存在武术课硬件设施不全,领导重视不足,教师专业性不强,教学方法及教材落后,重竞技轻理论等方面的问题。研究认为在中小学实行学生武术段位制,可以更好的推动武术在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琦 《体育科学研究》2009,13(1):102-104
为进一步开发中小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通过文献分析法,论述和分析了民族民间体育的作为课程开发的观念更新、开发要求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等问题。结果表明:中小学民族民间体育课程的开发符合当前新课标的需要,是以人为本教育目标的进一步拓展;其开发途径可通过对民俗表演、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等资源的整理和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