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类市场体系正逐步形成,争夺市场的竞争则愈演愈烈。在教育领域,一种特殊的教育市场竞争也已形成。争夺教育市场,必须确立新的市场竞争理念。“互利共生”的理念。马克思曾指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条强制规律,它比其它经济规律的强制性要明显得多。学校面向市场,必然面临竞争,想舒舒服服、平平稳稳、慢慢吞吞就会被淘汰。因此,学校管理者不能逃避竞争,必须直面竞争,积极参与竞争。在企业界,比尔·盖茨告诫他的部下,没有敌手的竞争,也就没有压力,企业必然衰落;海尔的张瑞敏则提出,“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必须与‘狼’共…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给市场和企业带来巨大活力。能否将“竞争”、“优胜劣汰”等机制,引进于教育改革,特别是教育体制改革和管理领域呢?   所谓“竞争”、“优胜劣汰”等词,在不同领域有着很不相同的含义,它们代表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生物学意义上的“竞争”和“优胜劣汰”,指的是生物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内的生命体)为争夺个体延续和种群繁衍的生存条件而在个体和族类之间进行的生存竞争,优胜劣汰表现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亿万种生物在弱肉强食和相生相克的优胜劣汰中使大自然保持着生态的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形成,争夺市场的竞争也愈演愈烈。教育竞争已发展成为一场特殊的市场争夺战。争夺教育市场,必须具有新的市场理念。  相似文献   

4.
一 企业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时其内在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们每日每时都在市场的大海中搏击。面对无情的竞争,他们对企业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对教育在企业改革、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都有切身的体验,对于“企业竞争关键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关键是教育竞争”的道理,对于小平同志关于“宁可牺牲一点发展速度,也要把教育搞上去”的战略思想,他们领悟得最深、最容易达成共识。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不少企业提出了“科技兴企”的发展战略,一大批企业领导人花血本,出巨资办教育,甚至有些尚不景气的企业,也提出了“钱少省给孩子们花,勒紧腰带办教育”的口号,表现出战略家的深远眼光和企业家的非凡气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企业领导高瞻远瞩、带头重教兴学是企业教育得以发展的首要条件。 随着企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新技术革命,要求迅速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智力水平。 企业办学具有较强的经济优势,由于企业干部群众对兴教办学都有热情,因此随着企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企业对教育投资的力度明显加大。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重救兴学已成为企业的一种风尚,企业之间出现了竞相投资办学的局面,这种竞争大大促进了办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育服务顾客满意度测评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前,我国的顾客满意度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制造型企业和一些服务行业,而政府和教育等部门关注甚少。随着我国教育市场有节有序的开放,国外的教育机构和各种教育产品进入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争夺生源,对我国的高校带来了冲击和影响。同时,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高等教育领域也存在着对顾客即生源的全面争夺问题。企业界“组织依存于顾客”的共识也同样适用于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6.
丁灏 《教育现代化》2005,(12):33-33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国家间、企业之间竞争的压力必将越来越大,有媒体称我国现在为“世界工厂”。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只是在“组装”,许多高端核心的技术仍在他国。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职业中学培养的是初、中级一线专业应用人才,应根据社会需求的发展和变化,调整课程结构设置,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培养目标的质量,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向广大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一线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经济全球化”从“观念性 概念”到“探索性概念”而今已 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实践性概念”。在经济全球化中,我们将面对更多的外国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入国内市场,更多的外资在国内办企业或出资收购兼并国内企业,“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要求或迫使中国企业不仅要在国内市场上与国外企业有效竞争,而且应当走出国门,在世界市场上去争夺份额。其中,企业空间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企业空间发展的内涵 企业空间发展亦称企业空间扩张,它是企业因产品与服务、市  相似文献   

8.
对处于动荡和不稳定的IT业而言,2005年教育信息化市场的招标采购无疑是最耀眼的“冬日暖阳”。2005年,教育信息化产品采购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其中,普教信息化市场的“百亿工程”已经深入到三、四级城市;而高教信息化市场的IT设备采购量也在持续增长,特别是一些东部沿海城市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也已经进行到了2期、3期工程。教育部相关领导称“,百亿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把优质的教育资源送到每一所农村学校,促进城乡之间、不同区域和不同学校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全国1亿多的农村中小学生能够普遍受益。现在,远程教育应用已…  相似文献   

9.
<正> 一、什么是竞争 竞争是商品经济各主体之间为争创有利的生产条件、投资环境而进行的奋斗。这是利益的争夺,是实力的较量。 二、竞争必然抢占市场 市场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是商品经济竞争的舞台。竞争中关键一着是把产品卖出去。如果产品不需要卖,这就不属于商品经济,也不需要市场。如果某企业产品大批的长期卖不出去,它将因破产倒闭而退出商品经济竞争舞台。可见,能否抢占市场是与企业生死攸关的根本性大事。所以,从事商品经济的企业必须抢占市场。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进程中的转机,意味着中国的经济、社会、化、教育融入世界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与此同时也潜藏着严峻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中国的“入世”对我国的教育必然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实质就是促使中国的教育更加开放地面向世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更加主动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面对这种扩大的开放性、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和激烈的竞争态势,必须呼唤国人的教育服务意识,提升教育服务竞争力.在WTO所提供的国际舞台上掌握主动权。教育服务竞争力主要概括为教育服务的市场、教育服务的质量、教育服务的产品和教育服务的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升教育服务竞争力的应对策略主要为学会规则、利用规则.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育理念.调整教育结构。做好引进与教育输出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教育就是教育,无所谓产业与非产业,非此即使的研究是一种走入误区的研究。我们应整体地、辨证地、全面地认识教育,积极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忻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理论和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办学模式,把人文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以"人文校园、职业环境"为主线,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拓宽人文教育的实施途径;对人文教育目标规格、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实施过程、环境与制度等做了有效地探索;构建了职业教育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效融通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从世界本身来说明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66页),同样,坚持从事物本身来说明事物,坚持从教育本身来说明教育,是基本的方法. 比喻,借用,以及对于关联的分析等等,都是辅助性的,并非主要的,基本的.教育不是经济.富人的子弟要上学,并不是因为他的钱用不完了.穷人的子弟要上学,比富人对教育的渴望一点也不差.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远不像教育学的教科书所讲的那样密切.  相似文献   

14.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确了STS、STS课程和STS教育的概念,从STS教育的兴起、实质和实施几方面论述了STS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终身教育·成人教育·全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是20世纪后半叶的两大的教育思潮,对全世界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本文在阐述终身教育、成人教育、全民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联系。  相似文献   

16.
成人教育是为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成人提供不同层次和不同功能教育的总和;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在任何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狭义的继续教育主要指受教育者在其初始教育之后所接受的教育;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则是包括了教育的一切方面,它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是两个不同维度的概念,但它们之间也有一定联系,且二者均属于终身教育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与高师成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是高等师范教育大众化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高师成人教育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适应高师教育大众化和教师教育崛起的形势;教师教育是国家的事业,政府的责任,高师成人教育也应该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教师教育需要有一个开放灵活的体系,高师成人教育是构建这个体系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教育中,职前职后一体化势所必然,高师成人教育参与其中,应该是水到渠成、顺乎自然的事情;教师教育必须推进信息化、现代化,高师成人教育也应与时俱进;教师教育必须转换运行机制,高师成人教育机制的改革更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教育行为是教育者对教育情境的反应。教育习惯是教育者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形成的自动的、稳定的教育行为方式。教育习俗是多数教育者在长时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固定化、模式化的心理和行为的共同习惯。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成为促进或阻碍教育发展的内部隐性力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明确信仰与道德的关系,充分认识信仰教育对德育的意义和必要性。要采取相应措施,使信仰教育与高校德育得到更好整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