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对专家组、中间组和初级组3组共60名被试进行测试,试验将时间阻断和眼动记录技术相结合,采用3(运动水平)×3(发球类型)的混合设 计,探索排球运动员发球预判过程中的视觉搜索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水平排球运动员在不同发球形式下的视觉搜索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高 水平运动员发球预判时的落点预判准确率、落点预判反应时、注视次数、注视时间、眼跳距离、注视区域更加具有合理性,与其他水平运动员的差异 明显。(2)不同发球形式的预判特征不同,大力跳发球的落点预判准确率、注视时间和眼跳距离均高于跳发飘球,跳发飘球的落点预判准确率、注视 时间和眼跳距离均高于原地发落点球。(3)高水平运动员通过对关键信息区域进行较长时间的注视来进行信息深加工,眼跳距离大,视觉搜索效率 高,注视轨迹表现出循环往复的特点,在对方接发球站位之间以及球体本身进行循环往复注视,视觉搜索模式简洁、高效、合理,而其他水平运动员 注视区域较多且注视轨迹没有规律,眼跳距离小、注视时间较短、注视轨迹较散乱。建议运动员在训练中应借鉴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视觉搜索特征 进行有目的、合理的安排。  相似文献   

2.
采用ASL Eye Tracker 6000型眼动记录仪对不同水平排球运动员扣球动作图示视觉搜索注视点眼动特征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1)在起跳期段高水平运动员对躯干区注视点明显多于低水平运动员,在击球准备期段高水平运动员对上肢区注视点明显少于低水平运动员,在击球期段内高水平运动员对躯干区注视点数量明显多于低水平运动员,以上差异均非常显著;(2)高水平运动员在3个期段内对于上肢区注视次数呈均衡上升趋势,对躯干区注视点数量呈递减趋势;(3)高水平运动员无效注视点、回视点明显少于低水平运动员,差异非常显著;(4)高水平运动员判断正确率明显高于低水平运动员,差异非常显著。说明高水平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和比赛中,形成了稳定的、准确的、有效的视觉搜索动作信息的能力和快速加工信息及正确决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视觉跟踪”对提高排球接发球到位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发球是排球比赛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技术。接发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比赛的胜负。笔者根据自己的排球运动实践以及结合平时在教学和训练中积累的经验,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即“视觉跟踪”是提高排球接发球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关于提高排球运动员接发球心理素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探讨心理因素对排球接发球效果的影响,认为运动员心理素质是影响接发球效果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刺激呈现方式对乒乓球运动员视觉搜索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10名乒乓球专业运动员和10名乒乓球初学者为被试,以乒乓球接发球为运动情境片段,对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视觉搜索特征进行实验性研究,同时对静态和动态不同刺激呈现条件下运动员视觉搜索特征进行比较,探讨不同实验素材对于运动中视觉搜索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刺激呈现条件下,专家和新手乒乓球运动员的视觉搜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2)运动水平在反应准确性和反应时均表现出一致的趋势,运动水平越高,反应时和反应准确性越好.在动态运动情境刺激下反应时和反应准确性优于静态情境;3)专业运动员采用了相对合理的搜索模式,注视时间越短、注视次数越少、眼跳距离越小,注视分配和注视轨迹比较简单、集中.动态情境下这种搜索模式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针对山东青年女子排球队员接发球质量不高的问题,应用 APAS 录像解析软件对6名主力接发球队员进行三维录像定量分析。将接发球动作分为准备阶段,移动阶段和击球阶段,根据测试结果分别找出每名队员在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10名乒乓球专业运动员为被试,以乒乓球发球片段为运动情境,结合双眼视差成像原理的偏正光技术在实验室形成立体环境为素材,对专业运动员的视觉搜索特征进行实验研究,同时进行平面视觉和立体视觉条件下运动员视觉搜索特征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视觉条件下,乒乓球运动员的视觉搜索特征和操作绩效存在差异。在立体视觉成像条件下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落点的判断反应快,且运动员的采用了注视次数少,视觉搜索频率快,注视分配和注视轨迹更倾向于集中的搜索模式。运动员在立体视觉条件下视觉信息加工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排球接发球阵式的分析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排球比赛中,采用两人接发球阵式的男排队伍日益增多,并有许多成功的先例。两人接发球阵式与传统的五人接发球阵式相比,在提高一传的成功率,发挥各个队员的特长,提高训练水平,促进整体战术的形成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越性。江苏女排通过半年多的实践。并在几次大赛中实际应用,已可初步证明女子排球队采用三人接发阵式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接发球技术即一传技术,是排球整个攻防体系中的开始环节,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把接发球分为基本技术和接发球配合技术两个部分进行阐述,针对如何提高接发球的到位率、调整好接发球的角度、控制好接发球时的力量等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从排球训练出发,全面探讨排球训练中接发球的训练技巧、方法以及重要性,针对青少年排球接发球技术中如何更好地提高接发球的到位率、控制好接发球的力量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的训练方法,从而提高接发球技术的整体水平,以期为排球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的研究,找出了现阶段我国排球专项体能训练中存在的矛盾和不足,重新提出排球运动体能训练的概念、内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乒乓球运动员发球落点判断过程中视觉搜索的眼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眼动记录技术,对乒乓球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的眼动规律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乒乓球运动员在运动情景中视觉搜索的特征.结果显示:乒乓球运动员在处理运动情景信息过程中,在反应时和准确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乒乓球运动员在运动情景中的视觉搜索存在时间、空间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跳发球在女子排球比赛中的运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参加 2 0 0 1年“步步高无绳电话杯”全国女子排球联赛中的 8支队伍为研究对象 ,从跳发球与站立发球运用数量的百分比、在比赛中的贡献率、2种技术的运用效果差异、个人跳发球效果差异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 ,建议女子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跳发球技术应因人而异、注重实效、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4.
男子排球比赛接发球进攻系统现实状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男子排球国际、国内 4 9场、189局比赛的接发球进攻系统成功率进行分析比较 ,提出接发球进攻系统与比赛胜负关系密切的观点 ,建立接发球进攻系统评价方法 ,探索新规则下男子排球比赛的制胜要素  相似文献   

15.
运动情境中运动员的视觉搜索行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运动员在运动情境中的视觉搜索反映了运动员的信息加工模式.很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平运动员在运动情境中的视觉搜索行为是不同的,眼动仪记录的眼动模式成为运动员视觉搜索行为研究中的客观指标.综述了运动情境中有关运动员眼动特点的研究,并对已有研究进行分析,指出眼动方法在研究运动员视觉信息加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心理学中的视觉构成因素人手,阐述了从视觉的敏度、视觉反应时间、注意的广度、视觉深度以及视野等方面提高扣球队员扣球效果的方法;通过对扣球过程中影响视觉因素的分析探讨了阻碍视觉能力提高的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扣球时应注意的问题和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男子排球队2人为主接发球阵式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排球发球的发球点高度、球的初速度、过网高度、时间、距离等参数的分析、推导,获相应的关系式和球飞行的轨迹方程,并应用该关系式,以有关男子排球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水平等指标的研究结果的数据为例,确定2人接发球的接发球运动员的合理位置,探讨我国男子排球运动员2人为主接发球阵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与运动员视觉选择注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注意线索技术,通过分心物数量、目标一线索一致性和目标特征变化,探讨普通大学生与运动员视觉选择注意加工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任务情境下,运动员在视觉选择注意任务中的表现较普通大学生存在显著优势,并表现出一定的冒险倾向。  相似文献   

19.
无论每项体育运动都需要运动员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团队之间的战术配合,作为比较受欢迎的排球运动项目来说也是如此,如何对技战术进行训练以及采用何种模式来进行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主要分析技战术训练模式的相关内容以及通过哪些方法来进行训练,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排球运动的技术和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优秀少年排球运动员一般智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中外学者对运动员问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我国209名优秀少年排球运动员的一般智力水平进行测试研究,通过对获得大量数据资料处理分析,了解到我国优秀少年排球运动员一般智力水平、智力特征以及与运动训练水平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