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店儒简的天命、天道观继承了孔子的思想 ,并有深入的发展。其一强调“天生百物 ,人为贵”的道理 ,其二以“天常—人伦”相结合 ,深化、发展了古老的天命观 ,其三“知命”作为简书天命观的一个组成部分 ,已有一些新的理解。最后简书把天道、人道贯通起来 ,且突出地论述了人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来讲故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数字故事在国外的产生和发展,并以世博之韵·师德之美-上海市女教师的故事大赛为例,重点分析了数字故事的制作与评价要点.  相似文献   

3.
4.
学界一般认为司马迁的天人观存在着天命论和反天命论的矛盾性,问题没有这样简单。司马迁的“天”、“天道”、“天命”,是德与力相统一而成的历史必然性,只因其超个人性而被称为“天”,它已经把董仲舒之“天”的神性虚化了。这种“天”与内涵不同的两种“人”构成了两种天人关系。一种是王者自己的活动决定了王权的兴废,被司马迁认为是“天”对“人”的支配;另一种是历史个人自己的活动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使司马迁对“天道”产生了怀疑。使司马迁产生理论困惑的原因在于他没有把个人对历史的作用与以王权为象征的“历史合力”对历史的作用区分开来。尽管如此,他把当时神学阴影下的天人关系之讨论引向了人自己的活动与自己命运之关系的讨论,使他登上了当时思想史的顶峰。  相似文献   

5.
短篇小说因容量小,篇幅短,表现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往往较难取胜。因此,优秀的短篇小说往往从选材角度和叙述角度上出奇制胜,本文结合近几年来短篇小说的一些实例,探讨短篇小说作家们如何在选材角度和叙述角度上不断创新探索,以及不同的选材角度和叙述角度所产生的不同魅力。  相似文献   

6.
批判性思维近年来深受学术界及教育界的关注。批判性思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纵观中国传统史学也不乏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史家,如司马迁。司马迁在"天人感应"思想盛行的背景下大胆提出"究天人之际"的重大命题,审慎思考天人关系,再次论证"天人相分",强调人事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这一思想成就正是司马迁批判性思维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取得了新进展,目前我国教师继续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新的教师继续教育方式——移动学习,有助于提高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水平。移动学习具有无线移动性、高效便携性、广泛性、交互性、共享性、个性化等特征,并具有特定的基本结构以及实现形式,其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应用对教师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Beijing, September 24, (Renmin ribao correspondent Zhuang Yongling and Xinhua correspondent Yang Jianye)—The second session of the Evaluation Subcommittees of the State Council Committee on Academic Degrees closed today after seven days of meetings. An important speech was made by Deng Lichun, secretary of the Secretariat and head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entral Committee's Propaganda Department.  相似文献   

9.
《天主实义》基于天主教之天主论批评了佛道所谓的空无宇宙论,以及佛教的“我”或佛观念,由于对佛道的基本态度是“易”,致使《天主实义》的天佛(道)对话表现出否定的性质。尽管如此,对话也揭示了中西两种宗教思想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10.
楚汉战争的历史说明用人之道的重要性:首先,楚汉战争胜败的原因就在于用人之道的不同;第二,韩信离项羽而投刘邦是不同用人观的集中表现;第三,忍人之短,用人之长是刘邦用人之道的特点;第四,失去范增是项羽用人之道不正确的关键;第五,刘邦驾驭人才水平较项羽高的原因;第六,以史为鉴重视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11.
“好”在日常口语交际中 ,使用频率高 ,语义丰富、生动。本文就“好”在不同句型结构中的用法及维译作了较详细的分析、论述 ,明确了汉语教学中对“好”的模糊理解。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农村宅基地流转已经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法律规定存在矛盾的情况;二是没有法律保障的私下交易很活跃,存在很多权益隐患;三是有多占宅基地、浪费土地的情况,宅基地管理没有统一有效的规章。为了既保障农民宅基地权益,又有效促进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需要国家和地方出台统一明确的法律规定,对农村宅基地实行全国统一登记制度,建立完善的转让规范程序,使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合法流转。  相似文献   

13.
14.
15.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一向以人与自然的交融、层出不穷的奇特意象、色彩的象征、强烈的感情以及对自然与文明冲突的思索,为世界各国人们交口称赞。然而,令人感到最为惊讶的是他诗中所具有的强烈的“天人合一”境界竟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意识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论文就叶诗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表现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比较中,初步探究出叶赛宁“天人合一”境界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Nowadays, literature study is almost perfectly and profoundly cultivated by scholars and educators all around the world, thus, the exploration in this field is progressing much slower, and comparison literature is raising its head steadily in modern literature circles. Accordingl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and Sister Carrie is rarely done, although the naturalism in the two novels has been colossally studied and nearly reached the peak of its maxim, the author still feel obliged to connect them through the clue-"naturalism" to attain a unique but unanimous effect of literature study.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的终极追求,体现了古代中国独特的文化观和宇宙观。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结合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等经典论著,通过对"心物关系"的艺术心理特征和"得意忘象"的艺术心理过程的逐层剖析,探析中国古代艺术家"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宝、黛爱情是《红楼梦》中较显眼的情节叙事,那么"诉肺腑"则是宝、黛爱情最集中的一次显现。在这个章节中,作者不仅第一次向我们展示了宝、黛之间从朦胧撩人到肺腑倾诉的爱情发展,更向我们展示了以宝玉为中心的爱情路线行走的几种可能性。在这张爱情地图上,各有各的砝码,各有各的忧虑,而其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家族利益。通过细读"诉肺腑"中的人和事,也许,我们能寻找出前生诺言转化为今世情缘的玄机,并瞭望出一个家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分析《新思维综合英语》教材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探讨如何合理利用这套教材,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乃至所有科学研究,需要的不仅是事实和逻辑,同样需要隐喻和故事,也就是说心理学的修辞是多方面的。然而,历史上对这个问题却是忽视的,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从措辞学的视角反思心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本文以麦克洛斯基提出的有关经济学专业的措辞学“四纲要”为理论框架,分析了心理学中的措辞问题,重点探讨了隐喻和故事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