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教育学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反思性教学》《实践教育学》《理解教育论》等著作中,我们能看出一种有特色的实践教育学。实践教育学探讨的根本问题是教师“如何发展”与“如何教”的问题。由根本问题衍生出了诸如有效教学的问题、有效学习的问题、增进理解消除误解的问题、反思性教学的问题等一系列下位性问题。实践教育学的探索有一系列前提性的信念。这些信念也是实践教育学的主要成分或者主要观点,其中主要关涉到教育教学、教师、师生关系诸方面。研讨自己设定的基本问题,开发相对稳定的解题模式,是实践教育学的志向之一。实践教育学开发的模式有“教师知能转化”和“创读反思,多重循环”两大教学模式。实践教育学秉持为教师指津的宏旨,在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上,都有些颇见实效的策略。实践教育学是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对中国教师发展和基础教育实践中的若干主要问题的思考,建构起来的一个理论体系,有六大特色:情感先行、攻心为术、追求效率、追因溯源、操作指南、经验培育。  相似文献   

2.
解释学经历了由方法论解释学向本体论解释学的转变,这一过程也是解释学关注焦点由作者中心论向读者中心论转换的过程,标志着解释学由自然科学方法论模式向人文科学模式的变革。实践解释学理论试图整合并超越已有的解释学方法,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但伽达默尔主张意义上的实践解释学尚不完善,可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对之进行改造。实践解释学的出现影响并改进了人文学科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3.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Practical Theology for Social Justic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is article looks at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PAR) as a means for a religious educator to unite scholarship and teaching with the purpose of building up community and moving toward social justice. A definition of this term is offered as well as short examples of how different religious educators have engaged in doing PAR in their respective communities. The place of the researcher is analyzed and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research that are a part of PAR are briefly described. As a practical theology for social justice, theological reflection is integrated with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AR.  相似文献   

4.
5.
张利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3):105-107,114
新课程改革倡导有效教学,提出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有效教学设计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本文所探讨的有效教学设计仅针对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人的要素"而言。只有把握教师主导和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改倡导的理念;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教学设计,才堪称有效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7.
8.
This paper consists of a story about unorthodox assessment procedures in theology, and a discussion of their implications. Among the issues raised are the possibility of testing values, the relationship of test validity to test reliability and ethical questions involved in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9.
10.
范式理论来自库恩的科技史研究,与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密切相关。该理论因概念的模糊性问题遭到"严格科学"的质疑,却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理念、话语和技术三个方面对一个范式进行操作化、学科化、问题化处理,使之成为一个适切的概念工具。这对于理解高等教育中的各种范式论争,处理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的重大转型和发展问题,具有显著的理论潜力。  相似文献   

11.
12.
如何有效实施核心素养教育,尤其是如何通过学科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基础教育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以阅读素养教育为例,从课程、教学和评价等维度对国际范围跨学科阅读素养教育改革进行探讨,以资我国核心素养教育之镜鉴。作为核心素养教育的一种实践范型,跨学科阅读内蕴的普遍意义在于:核心素养教育既需要学科智慧,更需要超学科智慧。  相似文献   

13.
14.
但丁的《神曲》作为“中世纪的史诗”,无论在人类的文学史上还是思想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神曲》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每篇的神学思想侧重点都不同,分别为罪(本罪)与罚、罪(本罪)与赎和永生与成圣。从宗教神学和哲学本体论的角度,依次对《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的神学思想进行较为具体和深入的剖析,突出其神学思想的中世纪特色和新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5.
进化生物学已对几乎所有社会科学产生影响,并成为经济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主导研究范式之一,但在法学研究中仍未取得与之相称的进展。进化生物学既研究有机体进化也研究文化进化,法律是一种文化现象并有其进化上的根源,因而在法学研究中引入进化生物学范式就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课程教学范式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过度的不平衡倾向是课程教学范式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大障碍。由此,我们必须在课程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等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层面进行切实有效的调整、转变,以避免传统课程教学范式的缺陷,并实现教学范式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从科学到人文:教育经济学研究范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科学范式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范式.由于科学标准的变化、经济学发展的人文转向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科学范式暴露出许多缺陷.教育经济学本质上属于人文经济学,其研究范式应该由科学范式转向人文范式.  相似文献   

18.
19.
自然神学与自然神论体现了宗教神学与科学在深层思考上的相通融性,这具体表现在理性统一性、终极实体性、时间与空间的极限等诸多问题上,宗教与科学有诸多对立,但这些对立的表象之下也存在着诸多通融性和互补性。宗教神学在诸多问题上启示和推动过近代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灵韵是本雅明首先提出的,它概括了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灵韵是传统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传统社会人类的审美方式或感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