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读《西游记》《水浒传》文本,发现无论从身份定位、人生追求、生命历练,还是最终归宿看,孙悟空与鲁智深形象的建构存在诸多相似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形象同构。通过分析比对,更好解读人物形象蕴含的文化信息与艺术张力,彰显不同文本塑造人物形象的共性魅力。  相似文献   

2.
通读《西游记》《水浒传》文本,发现无论从身份定位、人生追求、生命历练,还是最终归宿看,孙悟空与鲁智深形象的建构存在诸多相似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形象同构。通过分析比对,更好解读人物形象蕴含的文化信息与艺术张力,彰显不同文本塑造人物形象的共性魅力。  相似文献   

3.
子路并非符合文化理想的人物,但古籍中对他的记载却颇为丰富、生动、一致。子路的形象与孔子适相对应,成为儒家文化的两个符号,蕴涵深厚的文化意义,对文学史上同类型人物的形象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鬼魂形象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文学表现形态,它与中国传统鬼魂信仰有着深广的文化因缘。元杂剧中的鬼魂形象大致可分为冤魂、忠魂、义魂、情魂和债魂五类。这些鬼魂形象是元代社会、民俗信仰和艺术创造的同构体,既具有传统鬼魂形象的一般特性,也是隐喻元代社会黑暗现实的一面镜子,同时又传达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理想,它们在思想价值和文学意义方面较传统鬼魂形象均高一筹,表现出全新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5.
女性形象作为活跃在屈赋中的意象,其风格多变,类型多样,是解读屈赋思想主题必不可少的密码.这些女性形象既涵盖天界的神女,也包括下界的凡女,还有连通"神"人"二界的巫女.无论是充满神性和人性光辉的神女,释放幽秘瑰奇气息的巫女,还是具备温婉灵秀特质的凡女,她们都成为了人们观照南楚文化和诗人屈原生命体验的窗口.她们的身上凝结着楚人强烈的神女尊崇、独特的审美取向和诗人深切的生命关怀、高远的政治追求.  相似文献   

6.
姚远 《职业技术》2009,(10):79-79
孙悟空与贾宝玉艺术形象至少在两个方面是存在可比性的:与石头息息相关的身世和具有叛逆性的性格。其中,身世与性格的现象层面体现了孙悟空与贾宝玉的相似性;而其深层的意蕴又体现出二者的相异性。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较为特殊的一部作品。用浪漫和诙谐的笔法描绘了众多形象各异的妖魔鬼怪,为师徒四人取经过程增添了奇幻色彩。小说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核心人物孙悟空。这个人物始终贯穿全文,从出世到成为斗妖胜佛,都表现了他从追求自由的斗争到失去自由的过程,不仅是人生的发展历程也是精神轨迹演变的过程。本文从孙悟空生命升华过程入手,分析孙悟空悲剧形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庞春梅是《金瓶梅》中一个非常鲜活的形象,她聪明伶俐、高傲逞强、凶狠泼辣而又自卑自贱,封建礼制文化长期的蔓衍与熏陶,又使她骨子里具有强烈的尊卑上下的等级观念。作者塑造这个形象,具有明显揭露丑恶人性和戒淫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前后共有六个名号.其彼此往复变化给读者的表象是儒、道、佛三种思想相互交叉,甚至抵牾,但从根本上来说均源于孙悟空心性的变化:儒家思想是其基本的哲学思想,又以道家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去追求一份佛家"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济世情怀.  相似文献   

10.
提到孙悟空,人们想起的往往是一个乐观逍遥的英雄形象,他的名字总是与幽默、机智、英勇相联系。然而,在这喜剧化的表象下却蕴涵着悲剧,仔细考察他的生命历程,认真观照在他生命中占有相当分量的取经一事,我们看到了他的悲剧:崇尚自我、追求自由、肆意张扬个性,最终在内外力量的双重作用下,走向个性泯灭,丧失自我,最终在佛光普照中放下金箍棒,双手合十。  相似文献   

11.
《失乐园》与《西游记》都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文学名著,虽然产生的时间与国度不同,但是由于作者都想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主人公的特征展现出自身内心的反叛意识,所以让这两位不同的主人公显示出了相似的一幕。文章着重指出了这两位主人公反叛权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与传奇《雷峰塔》中的白娘子都是中国古代反封建礼法的代表,二者在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瓦解封建壁垒上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孙悟空与白娘子二人在形象原型、行为特征、人生追求、艺术形象、命运程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但细细区分也存在着显著的不同。文章通过对二人在以上方面的比较、解构来探询个体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作者通过孙悟空从最初的野性十足、逍遥自在、天不怕地不怕到成为"斗战圣佛"的人生经历,给我们展示了孙悟空由"猴性"的丧失和"人性"的获得的心灵历程,这一生命历程的内涵不断启示我们思索人生,并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用喜剧性的叙事手法,塑造了孙悟空这个中心人物形象.前七回是表象的"悲剧",实质的喜剧,作者以喜剧化解了表象的"悲剧".明代精英文化人的作用,使孙悟空成为明代中后期的"文化英雄",以后又从<西游记>主题中转换为母题,形成大众化审美典型.  相似文献   

15.
吴承恩以孙悟空这一文学形象贯穿了整个表达个体化理想的“西游”世界。孙悟空是作者心志的流出,对此形象的分析是理解《西游记》全书旨要的关键。文章以孙悟空是吴承恩所塑造的“理想人”为出发点,试图从作者赋予理想人的特质、孙悟空作为理想人活动的背景与对立面、理想人在神魔世界中的边缘化处境和原因三方面入手,着重探讨孙悟空作为“理想人”模型的内在原因及其表现形式,努力构建出对孙悟空形象的个体化理解并对此作出美学意义上的阐发。  相似文献   

16.
关于孙悟空的形象问题,学术界已有众多的观点,但很少有对其象外之意作进一步探讨的.打破惯常思维而通读<西游记>,我们会发现吴承恩所塑造的孙悟空这一形象是一个高度异化的悲剧形象.从异化悲剧的产生经历异化悲剧的过程,最终达到诛心的悲剧结果,整部<西游记>可看作是孙悟空性格异化的悲剧史.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包含了作对社会与人生多重化背景下的探索与追求,因此,要正确把握这一形象,就必须多层面、全方位地进行研究。从作所处时代的化特质来看,孙悟空实际上是封建时代事功型的斗士形象;从民族化的高度看,这一形象体现出强烈的抗争与进取精神;从人类普遍精神的高度看,这一形象体现了人类共同的自由精神、秩序精神和为人类群体奋斗的精神。其形象的基本内核,便是为造福人类的事业而奋斗的抗争与进取精神。其中困扰着研究的大闹天宫与西天取经的矛盾,是人类自由精神和秩序精神矛盾统一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孙子兵法在爱国思想、人本思想、创新思想、变化思想、谋略思想等方面,充分体现了齐文化的丰富内涵。齐文化孕育了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展现了齐文化的亮丽风采。孙子兵法不愧为齐文化王冠上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19.
对孙悟空形象的解读,是研究《西游记》的关键所在,直接关系到对这部作品主题的阐释。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关于孙悟空形象和作品主题问题,一直存在着众多不同的说法,有人甚至认为作品主题上存在矛盾。孙悟空形象经历了从无法无天的"不法"之徒到自觉降妖除魔的"护法"使者的转化过程,把握了这一形象的转化,有利于对作品"惩恶护法"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古典名著《西游记》问世以来,之所以吸引了千千万万的读者,不仅在于它所表现的奇事奇景,更在于它所表现的奇人,而在诸艺术形象中,最鲜明、最突出、最奇特的莫过于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