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溺爱的恶果     
文丽 《家教指南》2008,(1):16-19
溺爱娇惯百依百顺 1981年,李兰生下了儿子江明。虽然家里经济不富裕,但李兰却不肯让儿子受一点的委屈。小明上幼儿园时,看到小朋友有变形金刚,就吵着要买。李兰为了哄儿子高兴,花了半个月工资给儿子买了一套变形金刚。为此,她中午在单位买最便宜的菜,连双新袜子都舍不得买。但看到儿子那开心的笑脸,她就觉得比吃了蜜还甜。  相似文献   

2.
文丽君 《广西教育》2006,(7B):80-80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犯罪类型也相当多,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14—16岁案件占青少年案件总数的70%以上。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让我们不得不反省我们的未成年人教育。我们不能因为社会和家长的因素而推脱自己的工作责任,预防青少年犯罪,学校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性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其特点是:在整个青少年刑事犯罪中处于上升趋势;逐渐趋向低龄化;女性青少年性犯罪增加。因此,研究探讨青少年性犯罪,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安某大学的高材生、学生会主席宗艳斌,为勒索到10万元巨款,竟将年仅4岁的堂侄骗到野外,恶狠狠地掐死并投入枯井。临刑前他仍向往挥金如土的生活,是非荣辱界限极为模糊……据统计,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刑事犯罪的70%以上,是青少年总数的1.7%。作为严峻的社会现实,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是社会面临的沉重课题。  相似文献   

5.
华政 《家教指南》2003,(2):40-43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到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而且杀人、抢劫、恶性伤害等案件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问题少年”一再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而有关调查显示,有50%  相似文献   

6.
成立 《成长》2006,(2):23-26
我刻意提前去了半个小时,思忖那个采访者的样子。在成立进来的瞬间,我就知道那是他。他不是一个善于掩饰的男孩,因为他的表情,有一种急切寻找的欲望。[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挪威的森林     
白云 《成长》2006,(1):33-33
小高是在高三那年从外省转到我们学校的。她是个书虫,尤爱武侠。当我们如火如荼地在各自的书山题海里摸打滚爬时,她却优哉游哉地一套一套租书看,从金庸到古龙,一本也不少。  相似文献   

8.
北京、吉林、黑龙江三地的15名男青年通过上网相识,并结成了一个疯狂的犯罪团伙,他们在京、吉两地酿成了50余起惊天大案——  相似文献   

9.
郭小芳 《成长》2006,(1):22-23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问妈妈,我和弟妹是从哪里来的?妈妈就会说我是从厕所里捡的,妹妹是树杈上找的,弟弟是沙土里刨出来的。我当时非常相信却很诧异为什么我就没在厕所里见过孩子。于是每次和小朋友打鸟的时候,我会骄傲地告诉其他人我妹妹是树杈上来的。玩泥巴时就告诉他们我弟弟是沙土里来的,儿时的单纯,对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好奇心就是生活里最大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喜欢一遍一遍地翻看过去的照片,不断想念曾经的岁月。年轻青涩的心,因为不完美,而变得美丽。  相似文献   

11.
2000年的夏天,宋颜向我表白了,当时我害羞得一个劲搓着麦当劳的餐巾纸。宋颜说:“你不会不答应吧。”我说:“这可是我的初恋,你要负责一百年啊。”  相似文献   

12.
米祈 《成长》2006,(1):71-72
米祈: 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极度自卑。因此,我觉得自己很难适应社会。生活对于我来说,是无味的,我本想弃世而去,但又怕伤了父母的心……  相似文献   

13.
阿蒙 《成长》2006,(1):10-11
12岁的夏天,我还是一个见了女孩便脸红口吃的羞涩小子,尤其是面对方小乔。  相似文献   

14.
龙哥 《成长》2006,(2):20-22
我是一个从西北走出的大学生,父亲早亡,还有一个姐和一个弟,我是母亲的骄傲也是她的痛苦。我考上了大学,母亲借遍了全村凑够了我一年的学费。我上了东行的列车,走了3天才到了我将奋斗4年的城市——大连。在这个繁华都市,我在别人每餐吃的鸡腿和我的咸菜之间迷茫了,努力学习是我逃避他们鄙视目光的唯一良药。  相似文献   

15.
言小情 《成长》2006,(1):34-35
一直以来,母亲都很照顾我。家里的大小事也全由她一人掌握。父亲是任劳任怨,平常做得多,想得少。  相似文献   

16.
clytzewwq 《成长》2006,(2):10-11
这里的文字都来自博客,他们的表达方式虽然各异,但他们忠于自己的喜好,自己的爱情,自己的观念,自己的见识……他们向我们谈论身份、偶遇、记忆、友谊以及其他的许多题目,也借着各自的语言,动人地道出那些稍纵即逝的真实,与我们坦诚相见,同时,记录了本身也让他们自得其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JOE 《成长》2006,(1):66-68
我坐在公交车上,寻思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最近我总是莫名其妙地发火,下一站就是移动营业厅了,再过几分钟我就可以拿到他们的短信奖励:获赠300元话费。这时孙燕姿的《遇见》响起,我急忙拿出手机,是1860来电,莫非他们要问我什么时候去到营业厅?我喜滋滋地接听:“喂.您好……”接下来电话里的声音让我吃惊,电话里的嘲笑更让我愤怒。  相似文献   

18.
东方不亮 《成长》2006,(1):57-60
我们生命中的某一段岁月,一度是坐在自行车横梁上绑着的加座上度过的。而今,汽车越来越多,自行车道越来越窄,自行车更多的变成了回忆的代名词。然而,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辆自行车,它用浑圆的两个轮子,带我们淡定地听着耳畔风声过隙,慢慢地看一路上变幻的景致风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永隔一河     
冷酥手 《成长》2006,(1):30-32
当我和她一起走出楼门时,一片欢呼。早在下面等待多时的爸妈一把抱住她,痛哭失声。 临走时,女孩问我:“能告诉我,你们隔的那条河是什么吗?” 我们隔的那条河? 从一开始我就无比清楚,28岁的我和20岁的他,隔的那条河,叫做岁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成长》2006,(1):51-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