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言志,志含情。在诗词艺术创作中,情不能抽象地表达,当人们对外物动之以情,往往与客体——景(含人和事)相伴相生。诗人的主观情志只有与诗中所表达的客观事物相结合,造成生动感人的形象,并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才能完成其为诗歌主旨服务的任务。本文对情景交融的形式和规律及古代诗歌批评史上的有关经验和争论,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读懂文本是阅读活动的基本目的,也是评价鉴赏的基础和根本途径。可是,平时学习中甚至每年高考,诗歌鉴赏这一块,学生常常心中没底,考试中常常乱写一气,得不得分,全凭运气。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学生基本上没有读懂诗歌。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上,分析文章的艺术特点时,常常提到“情景交融”。什么是“情景交融”?怎样认识“情景交融”呢? 情景交融是我国古典诗词的最高境界。在许多优秀的诗词中,词人的主观情志与客观物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形成一种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读之常令人有临景入情、留连忘我之感。因此,欣赏古典诗词,就不能不注意把握情与景二者之间的关系。古典诗词里情与景的交融大致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其一是绘景抒情。这样的诗一般是既写景又写  相似文献   

4.
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的主要特征.从现实景象、虚拟与创构意境、虚实结合之境等角度,理解与体悟以景写情、景中蕴情、以情串景、以景衬情等艺术表达技巧,是探求诗歌情景交融艺术魅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诗歌独具的艺术特色。在创作实践中对情景交融的追求 ,贯穿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对情景交融的创作实践进行了系统总结 ,其要点是 :情与景二者应兼备 ,情与景须交融为一 ,情与景两者以情为主。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意识。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又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它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感兴为心理基础 ,是一种理想的抒情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常提到“情景交融”的表现技巧,情景交融即作家根据客观景物的特征与思想感情的表达,有时化虚(情)为实(景),有时化实(景)为虚(情),有时情景相融,创造出一幅幅瑰丽无比的艺术境界.给人以艺术享受。语教学是科学,也是极富个性色彩的创造活动。因此,在语教学尤其是诗词曲教学中巧妙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段,同样能够创造出给人美感享受的教学意境。  相似文献   

7.
“情景交融”是一种作文境界,也是一种写作方法,一般分为“由景入情”与“由情入景”两种。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景中情,情中景。”(《姜斋诗话》)这种“情景合一”的说法,与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论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师应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以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与高度责任感,努力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同时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力争使自己全面发展,从教学、教态、教法和教材的提炼等各方面入手,上好音乐课。我认为,这是关系到音乐课45分钟课堂教学效率高低之所在。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做到了“情景交融”四个字,是否深掘教材钻研教法,深入人心地感化和引导学生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从而达到提高欣赏音乐能力之目的,关系到音乐教学的成败。下面就此问题,谈点体会。一、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教师在45分钟的音乐课…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情景交融,从生成机理方面来看,是因为人们较早就认识到大千世界中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存在着彼此相通的内在联系。又由于不同的的心情就有不同的外在对应和感性显现,不同的景色传递不同的情调心态,故可以将古代诗歌心物对应、情景相融的结构方式概括为如下三种基本类型:豪情壮景、柔情悲景、悠情清景  相似文献   

10.
刘长卿是唐代大历诗人中较有影响的一位作家,是盛唐到中唐的过渡人物。他对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的"定型"起了重要的作用,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很大。文章重点讨论刘长卿诗歌情景交融的表现方式及意义,并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从中看到刘长卿在情景交融上的独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古代武术中,据说有一种“回马枪”。表面看来,武术并不高明,往往战不数合,便虚晃一枪,落荒而走。但当后面追近时,却能突然反过身来,一枪把对手挑于马下。在文艺创作中,也常有这种“虚晃一枪”的手法,使作品收到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教学参考》2009,(19):50-51
情、景是古典诗词中最基本的内容。鉴赏诗歌应该从理解情景关系入手。在古诗词教学中,本人尝试用“感-悟-练-用”四步教法,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审美体验,理解并掌握“情景交融”的方法,达到陶冶情操、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诗词鉴赏水平、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元兢融合了前人优秀的文学理论,强调"情绪为先","物色留后",标举谢朓诗中的秀句,初步建立了以情景交融为核心的诗学观,对初唐诗向盛唐诗转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朱锡群 《成才之路》2012,(10):64-64
正"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也许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心灵,使之受到美的熏陶。故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体验与激发应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这样才  相似文献   

15.
情景交融     
抒情性作品,包括抒情诗和抒情散文以及寓理于景的散文,要能够做到情景的交融,也就是有意境。意境由情、景两方面构成。但是情与景在作品里有着地位与分量的区别,因此从情或景在作品里的具体表现看,意境可以分为三种:1.景中藏情。以景物描写为主,情藏于景中。换句话说,被人看到的是物,被人感到的是情,  相似文献   

16.
"虚实相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也是诗歌重要的表现技巧。诗歌中的"虚",指眼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从字里行间能体味出的虚象、虚物、虚景、虚境;诗歌中的"实",指客观世界中实实在在存在的实象、实物、实景、实境。  相似文献   

17.
“雨”一直是我国历代文人的宠儿。雨在他们的作品中充当着重要的抒情角色,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诗词中涉及到雨的佳句层出不穷。成蔚然大观之势,仅《全唐诗》中的雨意象就有七千多处。本文从清新灵动、或浓或淡的愁绪、清丽雅致、别有深意几个类别来分析王维诗歌中为数不少的“雨”意象。  相似文献   

18.
针对诗歌鉴赏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指出从字词联想、修辞勾连、表现手法的关联三个方面加强培养和引导,指导学生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深受人们的喜爱。文人骚客也纷纷借题发挥,抒发情怀。《诗经·小雅·大东》云:“维天有汉, 蓝亦有光。跛波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籍。”意思是说“天上有条银河,照人有光无影。织女分开两脚,一天七次行进。虽说七次行进,织布不能成纹。牵牛星儿闪亮,拉车可是不成。”诗给牵牛织女星赋予了人的感情。这大概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  相似文献   

20.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