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在先秦诸子中以喜欢辩论著称。他的学生么都子就曾问他:“人家都说先生喜欢辩论,请问这是为什么?”孟子回答说:“我哪里是喜欢辩论呢?我是不得已啊!”这倒是句实话。孟子生当战国中期,诸侯兼并日烈,生灵涂炭,各家学派竟相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孟子作为儒家的继承者,为了和各派辩难,以说服各国君主实行“王道”“仁政”,当然不得不四处奔波,与人辩论。 比如齐宣王是野心很大的君主,总想称霸诸侯,却不愿施行仁政治理国家,孟子就常和他辨论。一次,孟子对齐宣王说:“您有个臣子把妻室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去楚国游历。等他回来时,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该如何对待这样的朋友?”宣王说:“和他绝交。”孟子说:“如果法官不能办案,那应该怎样对待他?”宣王说:“免他的职。”孟子又说:“如果一个国家治理不好,那又该怎样办?”这时候,齐宣王看看左右的臣子,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相似文献   

2.
《孟子》散文不但富有哲理性,而且有很高的艺术性,风格也明畅犀利。那些记叙孟子与人论辩的文辞尤其出色,富有雄辩性和说服力。在先秦诸子中孟子的善辩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  相似文献   

3.
《孟子》从“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仁政”的公共管理核心思想,通过“分”与“和”的管理策略,以及“养民富民”的具体措施,再配之以“善政教民”,从而展现出了封建社会早期相对朴素但影响极为深远的儒家学派在公共管理方面的思想光芒。  相似文献   

4.
《齐桓晋文之事》以对话的形式记述了孟子说服齐宣王放弃霸图而施行仁政的过程,但实则是作为臣子的孟子和作为国君的齐宣王进行的一场辩论。我们知道,古代的君臣关系是“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没有是非可辩,没有道理可讲,君王的话是金V口玉言,就是真理.所以孟子想在论辩中取胜绝非易事。但他终以如簧巧舌使齐宣王打消了称霸的念头,接受了孟子的主张,这足以证明孟子的论辩艺术多么高超。下面我们就来品味一下孟子的论辩艺术。  相似文献   

5.
由于先秦诸子阐述不同学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张,所以他们的散文大都以论辩为主,属于哲理性散文,在众多的诸子散文中,就语言表达来说,尤以《孟子》、《庄子》、《韩非子》最为出色。  相似文献   

6.
战国时代,儒家的改良思想与法家的变法主张是诸子百家中两种最为活跃的思想理论。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王道”,因其保守的改良思想与当时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不相适应,故未被统治者采纳。而以商鞅为代表的法家主张“霸道”,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为时代所接受,但其“严刑峻法”大失民心,却不利于统治者。如果统治者兼采儒法之长,刚柔相济,或许对立国安邦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括论述了《孟子》论辩艺术的几个主要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孟子的“仁政”、“王道”思想,及《孟子》散文深刻的思想性和突出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8.
《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的著作,封建时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中学教材经常选用《孟子》中的篇章,对于学生学习古文与传统思想十分有益。教材中的注释,有些不够准确,现在做些辨证工作,供教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孟子》紧缩结构的句法功能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子》紧缩结构有其较为灵便的句法功能。章举隅式地考察了《孟子》紧缩结构的若干功能,作一般单句的主语、谓语、述宾结构的宾语,作判断句的某成分,以及作一般复句(含条件、因果、并列关系)的分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中华文库《孟子》英译文本与原著的细致比读,发现该译本存在一定的翻译问题和误译现象,并从翻译批评的视角分析了其逻辑、句法以及词义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办法和建议,也期望典籍翻译能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引诗”在战国时期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因为它与引诗者的思想紧密相关,它成为智者思想传达的重要方式。《孟子》中的“引诗”体现了这一特点,孟子将“引诗”与其推行的“仁政”思想紧密结合,借以阐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孟子的“引诗”体现了“仁政”思想的双重性,即君施“仁政”与民尽其力,同时,他又将二者的实现与敬行天道相结合,完成了“仁政”思想的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2.
孟子长于论辩,其思想的犀利和性格的刚烈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对孟子这样评价:“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辩论家,他周游列国,在推行“保民而王”、“以仁为本”的思想中,显示了他高超的谈话艺术。下面我们就简要谈一谈。  相似文献   

13.
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孟子的仁学思想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上升到了治国方面,提倡仁政。《梁惠王》上下两卷作为劝谏君主在治国过程中施行仁政、实现"王天下"的历史名篇,充分体现出了关爱百姓的"保民"思想。  相似文献   

14.
孟子作为先秦诸子中以“好辩”著称的大家,其语录体著作《孟子》中所记述篇章语言精妙犀利、辩论技巧炉火纯青、逻辑推理缜密有力,其用以论证中心思想的语言思辨针对性、逻辑性对综合研究孟子思想、战国时期政治与文化概况,对现代辩论技巧、风格都有很大影响。当代华语辩论论证思路与《孟子》既有沿袭之处,又多有发展与变更。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期是处士横议的时代,是舌战的时代,是演讲、论辩术发展的鼎盛时代。号称战国群雄中的舌战大师——孟子,就精于辩论术,他能自如运用各种辩论技巧,他在任何一次言谈中,都能清楚地看到所谈论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且对于这个问题自己头脑中有着圆满的解答。从《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我们就可窥豹一斑。  相似文献   

16.
孟子是战国时代技压群雄的论辩大师,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天才的雄辩家。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最突出的特征,其论辩技巧主要有避其锋芒术、欲擒故纵术、引君入縠术、比附说理术、层层追问术、铺陈排比术等,可谓集先秦论辩艺术之大成。  相似文献   

17.
《诸子平议》是俞樾的代表著作之一。俞樾继承高邮王氏的治学方法,对诸子详加校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可商榷之处。论文选取了其中六则加以辨正,以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19.
庾伟 《文教资料》2008,(15):4-5
文章主要从使用譬喻,"相反相成"、"因势利导",寓言故事和使用简练的词句形成短小精悍结构等几个方面着手,结合<孟子>中有关篇章,具体阐述了其散文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0.
就《韩诗外传》的学术渊源而言,孟子是荀子之外的一个重要源头。韩婴坚持孟子天子有不召之臣和诸侯不能友贤德之人的思想。在孟子圣贤观的基础上,他把仁道和仁者各分为四等。韩婴明确肯定人天生有"仁义礼智顺善之心",继承孟子"反求诸己""求其放心""尽心"等内修路径,但他又把实现人之善性的根本工夫归结为明王圣主后天的教化。韩婴对孟子的民本思想、关税思想以及井田说表示认同,并重新描绘了孟子理想的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