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刊总编辑,总揽经营全局的第一总经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刊经营和经营报刊,虽然这两个词组的区别只是两个专有名词的顺序颠倒,但是却有意义上的本质不同。前者主要是指报刊社的发行和广告以及其他经营工作;而后者是要用经营的理念来指导报刊社的全部工作,不仅仅是报刊的发行、广告和其他经营活动,就是采编工作也要用经营的理念统领。  相似文献   

2.
《传媒》2005,(9):56-59
都市报的经营由采编、发行和广告三方面共同协作组成,竞争力的强弱则由三个方面的合力共同构成.发行作为采编和广告经营的中间环节,在报社的经营中起到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正确认识发行,正确看待现有的发行量,对于采编、发行和广告经营工作进行合理的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2011年以来,新闻出版总署在集中开展的报刊记者站专项治理中查明,个别报刊出版单位未能严格规范新闻采编秩序,将版面或记者站承包给文化广告类公司,有些报刊记者站聘用社会人员从事经营及发行活动,甚至以负面报道相要挟对基层单位和  相似文献   

4.
采编、发行、广告是广电报三大支柱部门。每个业务部门有不同特点,具有相对独立性、但采编、发行、广告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分割的。报社经营的理想状态是实现采编、发行、广告的三赢,建立采编、发行、广告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这三者关系处理得比较好,就能很好地促进报社快速发展;反之可能阻碍报社的发展,甚至葬送报社的前途。一、采编与广告实现有机结合广电报自收自支的性质,决定了这是一张完全市场化经营的报纸,我们别无选择地必须做好两次销售。努力提高报纸的质量,增加报纸的信息量和信息的含金量,从而把报纸所承载的优质内容奉…  相似文献   

5.
刘方兵 《传媒》2005,(3):56-57
发行问题是当今报刊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报纸发行问题的研究早就是西方新闻传播学界的"显学",成为西方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但在我国新闻传播理论界,它还是个冷门,没有多少人问津,发行问题的理论研究非常滞后.众所周知,报刊的业务主要有采编、发行、广告三大块,对于采编,研究的著作既多且深入;对于广告,已经设有专门的广告专业,也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报刊发行,很多人甚至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报业已进入经营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逐渐发现市场导向要求报纸的编辑、广告、发行都要围绕市场需求,不能单打独斗,或者过于突出采编、广告或发行某一方面的重要性。以组织设计而言,必须处理好采编、广告与发行业务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谢健 《新闻实践》2006,(12):44-45
所谓“三轮”,笔者在此的定义是一家报社的采编、发行和广告,“三轮驱动”即采编、发行和广告互动。在众多报纸中,“三轮”被称为“三张皮”,采编、发行和广告三个环节相互脱节,各自为政,缺乏有机的衔接和统一的协调,甚至经常由于管理者立场不同、利益不同而相互扯皮、相互拆台,出现不同程度的内耗。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和媒体竞争的大背景下,报纸越来越重视经营工作,但报纸经营不是单纯的广告,必须树立采编、广告共同发展的经营理念。就房地产新闻而言,就是立足版面,做好做强新闻,提高策划意识,这样才能带动报纸经营,促进新闻版面与报纸经营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发行的悖论     
陈愈超 《传媒》2005,(9):58-59
什么报刊会出现发行的悖论? 从开元策略的报刊零售市场研究结果看,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以广告收入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报刊身上,这种报刊的特点是在发行上赔本,主要靠广告收入来维持媒体本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要闻     
《中国传媒科技》2012,(13):8-11
<正>政策之窗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细则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出版经营活动记者10日从新闻出版总署获悉,为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建设,促进出版行业科学发展,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发布《关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出版经营活动的实施细则》。值得注意的是,实施细则明确提出,支持民间资本在党报党刊出版单位实行采编与经营"两分开"后,在报刊出版单位国有资本控股51%以上的前提下,投资参股报刊出版单位的发行、广告等业务,提高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11.
吴晓军 《新闻实践》2005,(11):19-20
如何将以成本核算为中心,以最大利润为目标的财务管理工作融入整个报纸经营中,是媒体公司财务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以有效发行为例,作一分析探讨。 一、报社经营利润构成分析 就以广告发行为主要经营内容的报社而言,经营利润就是该报纸的报纸利润加上广告利润,或者说,是广告利润弥补报纸亏损后的余额。 报社的经营利润=报纸利润+广告利润=报纸收入-报纸生产成本+广告利润。 报纸的生产成本主要由纸张、印工和采编成本构成,其中单位纸张成本一般约占单位报纸生产成本的60%—70%,采编成本是块  相似文献   

12.
曹海峰 《新闻世界》2008,(9):103-103
众所周知,一张报纸办得好不好,关键看三个指标:采编、广告和发行。就都市报而言,在采编、广告和发行三个环节中,采编无疑是要付出成本的,发行也基本上是烧钱甚至巨亏的,都市报的赢利指标主要是依靠广告实现。也就是说,看上去,只有广告在“挣钱”,这是都市报常态的但未必科学的赢利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都市报内部,渐渐形成一种“广告挂帅”、“广告压倒一切”的观念,采编和发行似乎成了广告这个大佬的可有可无的跟班。  相似文献   

13.
报刊的发行工作作为承接采编、启动广告的重要环节,如何对现有的各类型发行渠道去芜存菁,选择合适的渠道代理商、销售商,使其配合整体的发行运作,是报刊社开展发行工作时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在选择代理发行商时应警惕如下几类陷阱.  相似文献   

14.
卜聪 《新闻实践》2006,(3):48-49
一张报纸出多少个版,才是一个合理的规模?这不但要从本地的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和文化层次等外部环境出发,还要根据报社自身的印刷、采编和广告发行等内部条件来决定。版面不是越多越盈利, 也不是越少越省钱。一、“控制版面规模”的两大理由  相似文献   

15.
报刊发行策划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锋 《中国编辑》2006,(3):36-39
在国内报刊界,采编和发行两个部门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一旦发行出了问题,采编部说发行部没做好,而发行部埋怨采编质量差,相互指责。采编和发行的关系,《华西都市报》曾经做了这样的比喻,“编辑记者编织出美丽的花篮,发行员投递美丽和新鲜!”即使是美丽的花篮,如果不能及时销售出去,鲜花就会蔫了。国内有的报纸新闻策划做得不错,但由于忽略发行策划,贻误了战机,使得报纸经营长期难以翻身。因而,要积极营造采编和发行之间“互信、互助、互通”的氛围,使双方在观念上相互认同,在发行问题上达成一致,才能共同开创发行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报刊的经营情况包括发行量、发行收入、广告收入、非主业收入、全年总收入等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某一区域报刊发展的整体情况。  相似文献   

17.
报刊广告史是传播史和社会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近代报刊广告业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媒介技术、发行成本影响广告形态的变化,报刊经营理念和受众的阅读偏好制约了广告传播的空间,而报刊广告作为受众消费的历史见证,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8.
报社的特长在于办报,报业经济的优势在于报纸,报纸天天要出,采编,印刷,发行成本是基本不变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广告做得越满,报纸的所产生的附加值越高,而要使报社的广告经营有大的发展,重在处理好报纸采编写广告经营的关系,实施媒体突破战略。  相似文献   

19.
采编、发行和广告是当代媒介经营的“三驾马车”,但发行历来不受重视,理论研究也相对薄弱。本刊开设的“报刊发行”专栏,将把媒介发行作为一个重点关注的话题,希望能为国内百万发行人搭建一座相互交流的平台,营造一个精神家园。本栏目坚持“写发行人的话,为发行人说话”,致力于提供实用的发行资讯,传播发行前沿理念,推介发行界的经典案例。这里的文章要求贴近发行实际、贴近发行生活、贴近发行人员心理。同时,坚持“大发行”理念:不坐而论道,就发行论发行,要从发行的视角来看媒介经营,从发行的视角来观照采编、广告以及其他媒介事件。欢迎全国发行人以及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人士踊跃来稿,来稿题材不限,字数不超过5000字。  相似文献   

20.
采编、发行和广告是当代媒介经营的“三驾马车”,但发行历来不受重视,理论研究也相对薄弱。本刊开设的“报刊发行”专栏,将把媒介发行作为一个重点关注的话题,希望能为国内百万发行人搭建一座相互交流的平台,营造一个精神家园。本栏目坚持“写发行人的话,为发行人说话”,致力于提供实用的发行资讯,传播发行前沿理念,推介发行界的经典案例。这里的文章要求贴近发行实际、贴近发行生活、贴近发行人员心理。同时,坚持“大发行”理念:不坐而论道,就发行论发行,要从发行的视角来看媒介经营,从发行的视角来观照采编、广告以及其他媒介事件。欢迎全国发行人以及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人士踊跃来稿,来稿题材不限,字数不超过5000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