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勇 《辽宁体育科技》2000,(5):12-13,17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跳远成绩等相关因素的系统分析,提出了助跑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论述了跳远运动中助跑速度和绝对速度以及助跑速度利用率与跳远成绩的关系,并为提高我国跳远运动成绩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已接近国际优秀运动员的助跑速度,但在助跑过程中表现出助跑节奏和速度不稳定,踏板的准确性较差,运动员普遍在后4步中有明显减速现象,对速度的利用率较低,成为影响我国跳远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跳远运动员踏板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形成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在训练中有的放矢,以提高跳远运动员在快速助跑中起跳踏板的准确性,是目前跳远运动训练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助跑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最重要的因素,在所有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中,助跑速度所起的作用已大于70 %,所以国内外都很重视跳远助跑速度的研究。美国的林德曼和哈温要求运动员的跳远助跑速度应达到个人平跑最高速度的99%,即应以99%的助跑速度利用率进行跳远助跑。根据国家体委科研所王清、唐礼1986年的研究成果,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已达98%以上,并认为我国跳远运动水平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进入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助跑速度利用率高、基本达到或接近世界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  相似文献   

4.
助跑的水平速度,尤其是最后几步的助跑速度将对跳远成绩起主要的作用,这一点已成定论。步频和步长是制约速度的两个因素。国内外专家都强调跳远助跑最后几步要加快节奏,或者要以高频率的跑法来进入起跳。他们从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等基础理论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丰富了跳远的技术理论。运动实践也证明,优秀跳远运动员最后几步助跑的频率是很高的。例如美国运动员刘易斯跳8米56时,后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1名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特征的比较研究,认为: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只有各方面素质均衡发展提高,各项技术最佳组合与匹配才能取得优异成绩;世界跳远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赖于跳远运动员短跑速度的发展;保持一定的水平速度,努力提高速度转换率,增大腾起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度,这是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最显著特征;助跑最后6 ̄1m的速度、腾起速度垂直分量、腾起角度、水平速度转换率、水平速度损失率是综合评价跳远起跳效果的最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跳远运动员必须掌握正确的助跑节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助跑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最重要的因素。在所有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中,助跑速度所起的作用已大于70%。国外的研究结果表明,世界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男子一般在10.3米/秒以上,女子也接近10米/秒。近年来我国男子跳远运动水平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进入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是助跑速度有了很大突破。根据观测数据,目前跳远成绩在7.99米以上的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9米(最后四步)所获得的助跑速度均在  相似文献   

7.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水平落后原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身高普遍偏低;助跑绝对速度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起跳瞬间水平速度损失较小,但垂直分速度过低,导致腾起角太小,影响了起跳效果.选材中注意选拔身材较高且具有较大速度潜力的运动员,同时在训练中倾向于发展跳远运动员在快速助跑中的起跳能力,是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在理论和实践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的技术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本组训练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速度水平较低和助跑绝对速度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关于解决方案,提出在日常训练中,应着重提高青少年跳远运动员速度训练,特别是提高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改善跳远助跑节奏,重视跳远助跑训练与跳远完整技术训练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助跑是跳远完整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为获得水平速度奠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为准确地踏板及起跳做好了充分准备。意在提出跳远助跑技术与跳远运动成绩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名将刘易斯及鲍威尔等优秀运动员的助跑技术使人耳目一新,因此全面客观地对跑远助跑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助于该项目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男子跳远助跑速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对国内外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跳远成绩等相关因素的系统分析,提出了助跑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论述了跳远运动中助跑速度和绝对速度以及助跑利用率与跳远成绩的关系,并为提高我国跳远运动成绩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跳远助跑速度和速度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利用率,以及助跑技术特点对比分析研究,找出我国跳远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以利于提高该项目的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2.
助跑是跳远技术的基础,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对跳远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运动员在起跳前总是尽力获得水平速度。80年代以来,有关跳远助跑技术的理论较多地强调采用可控速度完成助跑,近年来随着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助跑技术又有进展。目前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最后几步助跑采用继续加速的方法,上板时达到最高助跑速度。如著名运动员鲍威尔。最后5米的助跑速度达到10.94米/秒。刘易斯最后5米的速度达到11.26米/秒。1 助跑的技术与距离运动员为了打破静止状态、进入运动状态而采用助跑技术来获得水平速度。因为路程是速度…  相似文献   

13.
运用对比分析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绝对速度水平落后、最后5m段的速度处于下降状态、助跑最后1步的速度比倒第2步速度的下降幅度较大以及起跳垂直速度过小是我国跳远运动水平落后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4.
运用对比分析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有关环节的运动学参数研究发现,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小,从而获得的垂直分速度亦较小,腾起角度相应偏小;踏板缓冲阶段动作消极、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较差是我国跳远运动水平落后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5.
福建女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慢,速度损失率高,因而成绩也不如国内优秀运动员。为此,建议通过建立运动员完整技术概念,确立以速度为中心的跳远训练法,提高助跑速度,增强助跑的准确性,以达到提高跳远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23人起跳技术影片的解析,并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小,从而获得的垂直分速度亦较小,腾起角度相应偏小,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较差,在快速助跑中跳不起来。提高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应是我国跳远速度训练的重点;正确处理“跑得快与跳得起”的矛盾,仍是我国跳远技术训练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运动训练的量化监控已成为当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李静的助跑速度、起跳能力、起跳技术及其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多年量化监控过程进行了追踪研究 ,旨在总结其成功经验 ,探索我国跳远运动科学化训练途径 ,并为我国跳远运动水平的再提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对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和世界顶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短程和全程助跑跳远成绩差、K值三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利用率明显高于世界顶级选手,但技术评定等级低于世界顶级选手,主要原因是起跳环节存在差距。不同运动员最佳的助跑速度利用率存在差别,高助跑速度利用率需要有与之相对应的起跳能力和跑跳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杨浩荣 《中华武术》2010,(12):48-49
跳远是人体通过快速助跑和有力的起跳采用合理的空中姿势,使身体腾越水平距离的运动项目。跳远助跑的任务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水平速度,并为准确踏板起跳创造条件。跳远成绩主要是由助跑决定的,特别是助跑最后几米的速度。在运动实践中助跑练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从哪几个方面去练习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呢?下面针对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一、前盲在跳远运动中,运动员的助跑能力是决定比赛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助跑速度,掌握合理的助跑节奏,是近年来国内外行家普遍注意研究的课题。跳远最后3~4步助跑是跳远技术的重要环节,因为这几步助跑的节奏直接影响到起跳前的速度、踏板的准确性和起跳动作的合理性。那么最后3步的步频,即各步的时间特征上有什么变化?不同水平跳远运动员助跑节奏上有何差异?这些都是运动实践中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