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依法治国的内涵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意义 ;指出了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作者坚信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 ,是指引人类社会进步永不熄灭的灯塔。在党的领导下 ,依法治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是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实施。法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具有现代文明的法律信仰,包括传授法律知识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让高校法治教育得到更好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针,法治又具有国家强制力,它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方向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互为促选社会主义建设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条化加强人们的法治意识,促进法制目标的实现。加快依法治国的步伐,尽快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第一次写入了党的纲领性文件。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标志着中国彻底摒弃人治影响,走上了法治之路。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局上、长远上统管政府和政府各部门  相似文献   

5.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宣言和行动纲领,在中国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实施。  相似文献   

6.
法治是现代的文明成果和标志,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着人类社会更高类型的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意味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德治是时代与历史继承性的统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伦理道德文化十分丰富,德治德政思想源远流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针的同时,开辟了以德治国的新境界.以德治国是中华的内政之要.法治与德治的辩证统一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相融相契.法治与德治在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功能上有着动力与制衡、相辅相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形式。在中国治理史上,法家提倡“法治”,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和丰厚营养。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不懈的探索,我国最终走上了“法治”建设的科学治国之路。从历时性的角度考察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程中,我们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依法治国,就是要通过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动员力,依法治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如何完善这个体系,如何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如何把法治建设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办事上,将是中国法治建设面临的更加紧迫和现实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要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必须有理性的价值导向.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法治应是价值理念、制度和运作的统一,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取向应是以宪政民主为核心内容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令人瞩目的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第一次写入厂党的纲领性文件。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法制建设认识上的又一个飞跃,也表明了我国治国方式的重大改变。 一、一字之差,质的飞跃:从“法制国家”到“法治国家”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以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一直是指导和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提示。这些提法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如今已成为社会大众的日常话语,因此它们在中国法治化进程中不仅过去和现在意义重大,今后的价值也不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党的代表大会上郑重地提了出来,明确指出:“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治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行政.只有各级行政机关都严格依法办事,国家的各项工作才能逐步地走上法制化轨道,依法治国的方针才能顺利实现.本文试就依法行政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建设法治国家,推行依法治国方略需要法治的不断完善.我国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如何评价一个区域的法治环境状况却是一个难题.通过分析法治的价值和初步认识法治评价因素,探讨法治环境的内涵,初步设计一套符合现阶段国情的区域法律环境指标评价体系,以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4.
法治文化是一个社会是否尊崇法治的先决条件,而法制宣传教育是我国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在深入探讨法治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理清了法治文化建设与法制宣传教育的关系以及新时期下法治文化对法制宣传提出的新要求,对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和国家的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确定下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质就是依宪治国。文章从法律信仰的概念入手,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危机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解决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的对策,并指出宪法信仰是对公众宪法情感的最高要求,是树立法律意识的最高层次,更是打开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党的十五大首次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了规定。可见,政治文明与法治理念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必须把握好二者的关系才能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走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和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纲领与战略目标。建设法治国家由民间的呼声上升为官方的决策。迈向新世纪的中国在选择市场经济的同时,也选择了法治。“法治”一词在汉语中的存在已有数千年之久,但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概念是...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重大命题,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思想进行深刻阐述,从逻辑结构上明确了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以宪治国是核心、法律实施是关键、司法公正是生命线、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是最高价值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思想的提出彰显出我们党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坚定决心,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两个主要手段,二者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国家治理中实现"法治"与"德治"的平衡,历来是执政者思考的重点问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全面依法治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因此,通过"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则成为国家治理的关键内容。本文从新时代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入手,对如何实现"法治"与"德治"的结合与发展进行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已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正式确立后,如何加速走向法治国家的进程是法学工作者的使命。为此,本文立足传统法律思想宝库,抽取孟子法律思想作为切入点,提出:在中国走向法治社会的道路上,必须立足传统法律思想,借鉴西方国家法治经验教训,使两者有机结合。孟子法律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观念;注重发挥人的作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注重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让利于民,营造宽松政策环境,推动社会经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