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对夏洛克的描写,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包含基督教对犹太教的偏见和歧视,很有可能导致我国读者通过对夏洛克这一人物的认识产生犹太人凶狠、阴险、狡猾的印象。因此,重新认识夏洛克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个贪婪、狡猾、残忍的角色,也早已成为吝啬鬼、视财如命的代名词。但近年来众多学者开始重新解读夏洛克,认识到夏洛克这一人物的多样性。本文从夏洛克的宗教信仰、当时的社会偏见和安东尼奥加诸其身的粗言暴行三个方面再次分析夏洛克割肉复仇的动机,试图减轻读者对夏洛克的误解,并指出夏洛克是一个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3.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代表作品.要想深刻领悟本剧所揭示的社会意义,就离不开对剧中两个主要人物及他们之间的矛盾的详细分析.从经济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对两个主要人物夏洛克和安东尼奥进行剖析,从而达到对该剧的更深理解.  相似文献   

4.
夏洛克是莎士比亚在其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创造的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千百年来,传统观念认为夏洛克是一个贪婪残忍、奸诈狠毒、吝啬刻薄的“放债人”。而今,重读莎士比亚极具讽刺性的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发现他与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那个凶狠残忍、贪财好利而又悭吝成癖的吝啬鬼葛朗台迥然不同。笔者认为夏洛克是个值得同情的悲剧人物,长期被压迫的他最终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5.
[设计意图]《威尼斯商人》作为文学艺术长廊中的经典作品,塑造了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不仅夏洛克这个形象丰满逼真,安东尼奥、鲍西娅等形象也同样立体可感.莎士比亚笔下的商人形象具有丰富性和歧义性,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一个小宇宙,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布克哈特有句名言:文艺复兴,是在发现世界、发现人.因此,任何脸谱化的解读都是有损于这部经典作品的教学价值的.我们只有从"人性"的视角去细读文本,咀嚼语言,引导学生从"圆形人物"的多样性特征分析剧中人物,从人性、人道、人情、人理的角度认识一个真实的"夏洛克",才能踏上戏剧的审美之旅.  相似文献   

6.
《正确处理学生的另一种声音》说的是:课堂上讨论《威尼斯商人》剧中人物特征时,别人都给予夏洛克反面评价,最后一位女孩说夏洛克"可怜",却被教师全盘否定,在教师进行"引导"时,遭学生起哄,教师只好草草收场。事后进行了补救,并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7.
历来人们都认为夏洛克是一个吝啬、残酷、歹毒的“吸血鬼”,应该受到谴责、讽刺和嘲笑。分析夏洛克生存的环境和时代特征,就会发现夏洛克还是一个勤劳的商人、敢爱敢恨的父亲。  相似文献   

8.
在人们的心目中,夏洛克这个放高利贷的犹太人,狡猾、残酷而且心黑手辣。但这种观点忽略了夏洛克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夏洛克有多重性格,他是一个聪明、吝啬的商人,充满了复仇的欲望;同时他又是一个受虐待的犹太人,受尽了基督徒的虐待,他热爱他的家庭。  相似文献   

9.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著名喜剧.全剧展示了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这个矛盾冲突到第四幕第一场发展到了高潮.整个喜剧中的主要人物在这一场戏里全部出场,他们的性格特征也在这一场戏里得到了充分地表现.那么这场戏的主要艺术特色有哪些呢?情节的曲折性.剧作家首先写夏洛克据理苟求,希望能将安东尼奥致于死地的“丑姿”;紧接着又写安东尼奥面对自己亲手订下的借约束手无策,完全濒于绝境,只有等受处罚的“窘态”.就在夏洛克高举着屠刀,得意忘形的时候,以律师身份自居的鲍细娅登场了.她的登场,使整个法庭的形势大起大落,出现了奇迹般的变化.夏洛克首先据理力争,而且推出“法律必须公正无私”的王牌来夹击公爵.鲍细娅欲擒故纵,完全附和夏洛克.她强调法律是最公正无私的,是神圣不可变更的.同时指出夏洛克可以“照约执行”,法律也允许他在  相似文献   

10.
夏洛克、葛朗台、泼留希金,都是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贪婪、吝啬的典型。对他们做一个简略的“平行比较”,有助于对各个典型总体上的把握,从而深化对每个人物的理解与认识。三个守财奴中,若讲“年纪”,夏洛克比其它两个要“大”三百多岁。当这位犹太富商在威尼斯发放高利贷的时候,正是充满了血腥气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夏洛克  相似文献   

11.
在近十年来的有关夏洛克形象的研究中,有一种主要的观点,从民族、宗教角度出发,认为夏洛克是一个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本文从结构主义批评的角度对剧本和人物进行了新的解读,认为《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兼有讽刺和抒情特征的喜剧,夏洛克是讽刺性喜剧部分的主人公,是一个性格贪婪、性情残暴的犹太商人。他的美学性格始终是喜剧性的。  相似文献   

12.
<正>Words like money,commerce,wealth,will come to our mind fi rst as soon as the Jews are referred.Undoubtedly,they are skilled in business.As a rich Jew,Shylock with whom we are very familiar is the most conspicuous character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However,in this play,Shylock’s usury is portrayed as the opposite of the true commerce.Apparently,during that period of time,usury was not accepted,especially in the Christian world.It is new,even evil in  相似文献   

13.
由迈克尔.莱福德于2004年指导拍摄的电影《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著名同名喜剧的最新电影版本。影片通过添加一些特定场景和删减原著中的台词,将夏洛克塑造成了一个完全无辜的受害者形象。这一处理过分强调夏洛克行为的正当性,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他作为一个复杂的犹太人形象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喜剧。这部作品充分表现了莎士比亚塑造人物的多重性,根据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及生活真实的要求,莎士比亚创作的夏洛克不仅是一个贪婪、吝啬、残忍、报复心强的高利贷者,也是一个受尽迫害与压迫的犹太人,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同情与理解的地方。而安东尼奥、鲍西娅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身上也有资产阶级的伪善、虚伪,以及金钱至上的恶习。  相似文献   

15.
解析《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喜剧。其中夏洛克这个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以一个积极的角度来对夏洛克进行分析。诚然,从表面上看,夏洛克是一个十足的恶棍,但如果我们对其社会背景进行仔细分析,很容易会发现这样的观点太过片面了,我们应该以一个公平的角度来看待他。  相似文献   

16.
李曌  杨萌萌 《海外英语》2012,(4):199-203,205
The Merchant of Venice is one of the most contradictory plays of William Shakespeare.Through presenting and studying the tragedy nature of Shylock,this thesis attempts to illustrate the tragic nature of Merchant of Venice.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ries to reveal the significance of its tragic nature through thorough analyzing.Shylock’s tragedy is the tragedy of individual struggling,which shows in the aspects of family,money and religion.The profound reason for Shylock’s tragedy is his Jewish identity.Therefore,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is enlightened hereby,turning to a lot of books and data,and then analyzes the origins of Jewish prejudice from two aspects,society and history.Christianity has dominated the west,with its doctrin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New Testament.Meanwhile,Judaism derives its doctrine from the Old Testament.Therefore,the pious Christians will be misled by the contents of libeling Jews and the murdering of Jesus Christ in the New Testament.So a kind of instinctive hatred toward Jews is generated.This kind of tendency is rather clear in the play The Merchant of Venice.In this play,Shylock mentions several times that Antonio has insulted him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in the Rialto.Almost all the characters in the play humiliate Shylock.But,he just endures all these insults quietly,and then looks for the chance to revenge.In the end,under the delicate trap set by the authority,Shylock loses again.He loses everything he could lose,both materially and mentally.Nothing is more frustrating than that.However,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it is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 in the present day.In this paper,the author chooses this topic,presents and analyzes the tragedy of Shylock,and reveals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tragic nature of the play for our time.  相似文献   

17.
“以诗入乐”是唐诗歌曲的主要形式,在运用时又有“撰写合乐”与“选诗合乐”之别。这种歌曲形式之所以盛行于唐代,是由于燕乐的高度发展,为“以诗入乐”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乐调源泉。  相似文献   

18.
闫建璋 《教育科学》2021,37(1):17-22
师德修养一直是学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相关文件对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究竟如何提升新时代师德修养水平,使其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是亟待我们研究的课题。新时代师德修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提升,经历道德楷模、道德君子和道德圣贤三重境界。道德楷模阶段,师德表现在职业道德规范上,"社会"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社会角色安排下遵守职业道德规约;道德君子阶段,师德表现在内在道德品质上,"自我"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主体性意识的推动下获得内在道德品质;道德圣贤阶段,师德表现在高尚道德人格上,"他者"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善良意志的驱使下实现人性完善。道德楷模、道德君子和道德圣贤三重境界必不可少,螺旋式上升,逐步达成师德修养提升目标。  相似文献   

19.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曾被誉为“惩治腐败的锐利武器”,但由于法律条本身的缺陷和配置制约机制的不完善,这利锐利武器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反而在适用中陷入难堪的困境。本分析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适用中陷入困境的原因,并提出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