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生》2008,(7)
有一种力量,能使你举止言行变得优雅得体,富有教养,这就是礼仪。礼仪是什么呢?简而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礼仪包含了礼节、仪式。我们讲的"力量",具体是指礼仪的礼节方面。我们提倡讲礼节,并不是单  相似文献   

2.
礼节礼仪常识课是一门人文应用科学,具有普及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它以研究人的礼仪活动、礼仪规范、礼仪规律及人的交际能力为对象,帮助每一个希望在事业上成功的人走向成功之路。因此,必须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礼节礼仪知识。  相似文献   

3.
礼节礼仪规范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上加强礼节礼仪行为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目标教学模式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 完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翔 《教书育人》2011,(15):46-47
一礼仪与道德的内在联系所谓"礼",是指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遵守的礼节。所谓"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因此"礼仪"的概念,可以解释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礼节仪式。道德是指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5.
藏族礼仪有多种多样,但最为普遍、最有代表性的是众所周知的“哈达”礼节。对哈达礼节来说,了解它的人比较多,但其文化内涵和表现的手法知道的人甚少,特别是不懂藏文和藏族历史的可想而知。本文从历史的眼光和实际的表现手法就具有普遍代表性的藏族礼节———哈达的文化内涵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我校教学管理,提高教师课堂效果,制定课堂礼仪常规有其重要意义。个人的礼仪修养是职业素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逐步形成的,必须在各种环境当中自觉地去磨炼。在校学习期间就自觉地遵守学校礼节礼仪,是掌握职业礼仪的基础,只有模范地遵守学校礼节礼仪,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职业礼仪要求,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素质。为此,  相似文献   

7.
对于礼仪的界定笔者欲从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在社会学的角度上分析,礼仪指所有的礼节和仪式的总称,由仁慈、忠孝、礼仪等概念组成,目的在于通过强调一些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整体利益应尽责任与义务的规范来稳定社会秩序,治国安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礼仪是体现各种社会关系和交往的特殊语言,体现了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和价值观、世界观[2]。其次,从教育学的角  相似文献   

8.
嘉戎藏族是藏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各地区的礼仪文化基本相同,也有一些差异。藏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民风纯朴、礼让谦恭、尊老爱幼、诚信无欺是其自古传下来的纯良礼俗。礼仪在藏民族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其形式多种多样。本文把嘉戎藏放民间礼仪中的礼节文化描述出来,让更多的人从一个侧面了解嘉戎藏民族的礼仪文化。从而促进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建设,让伟大的祖国在和谐之中发展。  相似文献   

9.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其本质是治人之道.在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交际艺术的礼仪日益受到重视,秘书处于枢纽地位,其礼仪修养应从自身的礼仪、与领导相处礼仪、接待礼仪和社交礼仪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礼仪是人类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具有协调功能、教化功能和导向功能。加强礼仪教育必须要重视公民道德实践,引导公民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推进公民的道德建设,而强调个人礼仪修养则是加强礼仪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礼仪”指的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既是一种外显行为,也具有知识性。而文明素养则是一种内隐的,较稳定的心理品质。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就是让小学生了解礼仪知识,养成礼仪行为,是培育其文明素养的一个载体。礼仪是文明素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文明素养的培育,应先从礼仪教育开始。  相似文献   

12.
“拜见”,一般指身份低者会见身份高者或客人会见主人。拜见属于较正式的社交活动,十分注重礼仪礼节,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中国人讲究“以礼处世”、“循礼办事”,因此尤其注重拜见礼节。 拜见礼节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但经过历代演变,拜见礼已从程式上的繁文缛节变得更简易、更方便、更实用。了解拜见礼节的变迁对了解汉民族的社会心理和语言行为习惯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了解、掌握并恰当地运用职场礼仪会使你在工作中左右逢源,使你的事业蒸蒸日上.但在职场中有一些细节小礼仪如果我们不注意,可能会引发种种尴尬事件.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些在职场上因不注意礼节而引发的尴尬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小学生交往礼仪是指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老师、家长、同学、朋友及其他人员交往中体现良好礼节、习惯等行为方式。它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化、时代化、序列化的内容体系。依据小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能力,可以将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内容设计为“三级九档”。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对整个社会的净化与美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历来十分重视礼仪教育。“礼”不仅是各种礼节、仪式的规范,也是用来维护政治秩序和规范人际交往行为的准则。“仪”是指人的举止、仪表、待人接物的礼节、社交活动的仪式等。礼仪是由社会风俗习惯逐渐演化而成的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在制度,对中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基点。  相似文献   

16.
教学礼仪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些必要的礼节仪式,这种礼节仪式是以文明用语为支点,以师生情感为杠杆而创设的一种“知识性与人文性”珠联璧合的教学情境。教学礼仪旨在把“知识性与人文性”写成一个大写的“人”字,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同构共生。传统教学提倡的课堂礼仪,只注意课始师生问好,课终齐呼“再见”的礼节仪式,在教学过程中就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忽略礼仪的介入,使知识教学与人文培养成为“两张皮”,导致学生养成不会交流,不会倾听,不会尊重的习惯。阅读对话怎样渗透教学礼仪呢?请看《威尼斯的小艇》(人教版第9册)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礼仪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历史上,中国曾被视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毫无疑问,在古代,中国是最讲究礼仪的国家,东亚诸国就曾深受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影响,朱熹的《朱子家礼》就催生了保留至今的韩国礼仪,而日本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唐代礼仪的痕迹。然而,由于某些原因,从近代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忽视了良好礼仪的教育。但是,毕竟优雅得体的礼仪应该是一个享有高度文明的社会的重要标志,而有效的礼仪…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德育》2011,(3):28-29
2001年,呼家楼学区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礼仪、礼貌、礼节”为核心的“三礼”教育理念。经过五年多的研究实践,已经形成以“知礼、明礼、学做人”为教育目标,以“抓好课堂训练,注重家庭实践,接受社会检验”为途径,  相似文献   

19.
鞠躬的礼仪     
鞠躬,即弯腰行礼,是人们在生活中对别人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它既适用于庄严肃穆、喜庆欢乐的仪式,也适用于一般的社交场合。它不仅是我国的传统礼仪之一,也是其它国家常用的礼貌方式。在我国,鞠躬是常用于下级对上级、学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礼仪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文明礼仪要从小培养,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正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表面看个人礼仪是涉及穿着打扮、举手投足之类无关重要的小事小节,但就在这小事小节上却显示了个人的精神风貌,在举止言谈中见到了个人的文化修养。本栏目将陆续刊发此类内容,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懂礼节、重礼仪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