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发展的介绍 ,分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含义、方式、内容及程序等 ,并对公众参与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及意义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2.
3.
略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的颁布和实施被看作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其中。有关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较之原来的法律规定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步。但是。该法在公众参与制度的设计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为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程序,它是项目方或环境工作组与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实践已经证明,我国公众参与评价是有实践基础的,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实施公众参与,可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并在活动中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完善。尽管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公众参与制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只要经过不断总结完善,最终将会发展成为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实践中公众参与环评的介绍,剖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目前公众参与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说明我国有必要增强实践中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的恶化以及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各国制定出一系列控制环境污染的办法,其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逐渐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系统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产生的背景及概念,在我国的立法状况,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研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制度进行思考。认为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应重点放在公众参与上。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内涵、目的作用及其机制入手,结合《暂行办法》的规定内容,从多方面提出确保中国EIA中公众参与机制长效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环境法制度,它对于一国的环境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尚没有确立这一制度,本文旨在说明其重要性,并为这一制度的建立提出一点构想。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包括决策机构、得利团体、咨询机构、公众及环境五方的项目环境影响环评模型,指出了我国现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以公路项目环评为例)公众参与环节所存在的误区及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发,提出对策及建议以期达到以保护环境为初衷、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的环境评估中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0.
中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之公众参与机制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的规定相比较,在公众参与的范围、程序、时间、保障机制等方面均存在很多的不同。总地说来,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与西方还存在较大差距。通过比较,我们应该学习其优点以健全我国的公众参与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发挥哲学的解释和批判功能,依靠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发现理性的丰富内涵和多重维度,阐释交往理性的规范意义和批判功能;论证生活世界的社会意义产生功能和对系统的矫正作用。发生在生活世界中的公众参与是对环评技术活动的规范和约束,是保证环评行政决策具备合法性的唯一条件,是道德实践意识在环评活动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论环境法的公众参与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众参与原则,是环境法的重要原则,它有着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尽有鼓励和保障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才能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是我国环境立法上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本文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出发,对这部新法作了深入阐述。在国内主要拿新法与在此之前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作了比较,而在国际上,则把我国新法与美、俄、芬兰三个国家进行对照,突出了新法的特征,此外,文章还对新法作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环境问题正日益得到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及人民的关注。各国政府在积极行使环境管理职权之外,纷纷采取公众参与的有效形式,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在这一方面做了成功地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