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士雄 《中国考试》2005,(10):40-41
据笔者抽样调查,200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Ⅲ的12道历史选择题中,出错率最高的是13题和18题。(这是笔者直接调查本地的近百名考生并和使用本试卷的外省市同行沟通信息后得出的结论。)这两题的错选,暴露出部分考生在历史学习和高考复习中的一些“不约而同”的错误做法和考场上的“不约而同”的错误思维,引人深思。下面先让我们看这两道试题:  相似文献   

2.
一叶 《历史学习》2005,(9):36-37
2004年4月上旬,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了上海市青浦区发现了一处史前遗址,出土了被考古界誉为“上海第一人”的头骨、稻谷和红彩陶猪。不久,这个材料就被用于当年6月份高考(上海)历史科的开卷第一题。上海考生和教师对这道题作了较高的评价。这道只有2分的选择题,命题者曾为此两易其稿。从试题的设计上看,为了使考生“渐入佳境”,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第一道试题应当是全卷难度最低的,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这是“热身”第一题。命制一道容易的试题本身并不难,但命制一道有良好导向作用的低难度试题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03年的第一道试题就曾经…  相似文献   

3.
2006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第28题(“土地政策题”)要求考生回答“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和中国共产党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的各自性质和影响,以及从中获得的历史启示”。该题给人以亲切、平实之感觉,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与《考试说明》的命题精神相吻合的一道好题。  相似文献   

4.
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Ⅰ有些题目的命制确实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令人有赏心悦目之感。例如第13题,以生动灵活的方式考查了考生对历史文物(“滇王之印”)的认知水平;第18题,提供了两首诗歌,前者是“开元”,后者是“天宝”;前者“小邑犹藏万家室”,展现的是一幅盛世景象,后者“园庐但蒿藜”,呈现的是一派衰败之景。两首诗歌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而杜甫正是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杰出诗人。试题既考查了考生的诗歌素养,又考查了考生对历史信息的处理能力,是一道难得的好题。但在研读、欣赏  相似文献   

5.
全国历史教学界普遍认为 ,199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第 42题 (洋务运动历史作用评价题 )具有开创性。此题突破高考历史命题不得涉及学术之争的陈规 ,积极引导考生就一个学术界有争论的历史问题独立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无论考生持什么观点 ,只要其解答有论有据 ,言之成理 ,都可公正合理地得分。此题的出现 ,表明“争鸣性历史试题”已作为一种题型堂堂正正地进入高考历史试卷中。与广大同行一样 ,笔者赞赏这一推动高考历史命题改革深入发展的举措。赞赏的理由很多 ,最根本的一条是此种题目重在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学习之友》2010,(6):27-28
高考前曝光各种加分腐败,高考时曝光考场舞弊,高考后曝光高考移民和身份造假,这已成为媒体监督高考的一个常规路径。媒体不约而同的聚集也会使某个地方成为典型——2009年重庆“不幸”成为舆论曝光的焦点和炮轰的火力点,新华社曝光重庆31名考生为加分而改民族,  相似文献   

7.
高考的完形填空题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测试题型,它向来是考生感到最没有把握、最容易失分的大题之一,许多同学在平时的练习或考试时就惧怕该题,有的人甚至采取了回避或放弃的态度。怎样才能突破高考英语“完形”这一难关呢?  相似文献   

8.
变化之一 深化能力立意 ,淡化知识覆盖今年全国数学高考 (大综合卷 )解答题中出现了两道立体几何题 (第 (1 9)、(2 1 )题 ) ,不少教师与考生对这一现象感到奇怪 事实上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 ,近几年数学高考提出了“命题要把以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 ,即突出能力本位  相似文献   

9.
高考语文卷几乎年年都出现答案有争议的题目,正是这类“异常题”作祟,让不少考生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失去分数优势而面对近在咫尺的“理想”之门怅然叹息。笔者以为,考生如果早有心理准备,考时又能积极应对,“异常题”的失分大多是可以避免的。为此,本文选几例近两年高考中出现过的“异常题”加以解析,希望对参加2005年高考的同学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历史解释是普通高中历史学科要求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2022年高考文综全国乙卷第42题集中体现了对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本文结合对该题的分析,尝试梳理考生面对高考历史解释素养试题时要“解释什么”以及“怎么解释”。提出寻找写作中心词,准确把握历史解释的对象;明晰写作时空观,准确把握历史解释的范围;坚持唯物史观,准确把握历史解释的思想性;立足历史关联性,准确把握历史解释的完整性与逻辑性等策略,并据此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黄兵兵 《化学教学》2004,(10):38-40
今年理综考完后,考生喜形于色,每一道题都是那么的熟悉,并没有象高考前所想象、所预测的那样,出现新的题型和新的热点。这一特点显示今年的高考正在淡化热点,同时也表明我们的高考不需要“题海”,不需要热点和“炒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考始终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而能力要求中也明确提出了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等五方面的内容,除实验能力外,其余四种能力也常常体现在“变化”题中,这对许多考生来说往往是难点,觉得无从下手。所谓“变化”题,是指在其物理量随某种物理规律变化的过程中,求解某物理量的一种题,而“某种物理规律”也往往不是一眼能看出的,而是“隐含”的。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含义和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有确切的理解,能根…  相似文献   

13.
2001年高考历史第35题:“试述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政府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主要措施及其根据和意义。”此题难度高达0.24。关于失误原因现分析如下:一、主要原因在于考生时间概念上出现偏差。“50年代初”,考生一下笔就从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着手,重心偏移。这说明考生对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年),特别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教材中称为民族资本主义)这一段历史比较模糊。建国初期,为恢复  相似文献   

14.
从2008年江苏高考生物选择题谈审题方法和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刚结束的2008年江苏生物高考,对不少同学来说,是一个“下马威”。因为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在高考试题中,虽然有部分基础题,考生只要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解这类题是不困难的。但总有相当一部分是“能力题”,是同学们比较头痛,容易失分的题。掌握解答这些“能力题”的方法,对决胜高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2008年江苏高考生物试题,考生普遍反映较难,而且很大程度上,是难在选择题,特别是选择题的审题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15.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Ⅰ第37题第(4)小题是开放性试题的一个范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开放性试题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试题设问的开放性。试题的设问是:“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给考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它不仅要求考生谈自己对民族主义的表层认识,而且要求考生对其“历史作用”进行理性思考。考生可以结合平时对民族主义知识的了解和理解,特别是  相似文献   

16.
“孤证不立”是史学研究的准则之一。对2008年历史高考广东卷第4题,不少老师便以此条准则去解释该题的正确答案。笔者认为,该题考查的不是考生对“孤证不立”这一考据原则的把握,而是考查考生从史料中合符逻辑地推理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今年的广东卷又有试题直接强调史料与结论的关系,使笔者觉得有必要对这几道题作些分析,以说明“孤证不立”与“材料不充分”之间的关系。首先是2008年广东卷第4题:  相似文献   

17.
启示一:留意“历史常识”自2007年全国文综卷I第12题考查帝王的“谥号”以来,每年高考全国卷都有一道历史常识性选择题,省市自主命制的高考历史试题也大都仿效。2010年新课程文综(湖南卷)24题是一道历史地理常识题,命题者将河南与河北、湖南与湖北、山东与山西、广东与广西分为四组,要求考生选出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一组。本题难度不大,因为有关中国各省的简称及其渊源,考生在初中地理课学过,现实生活中也时常涉及,理应成为高中学生拥有的历史地理常识;同时,西周主要封国,也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实际上初中阶段就已经学过了)。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校招生》2005,(10):14-15
今年招生录取期间,部分省市招办“不约而同”都收到一份内容相同的“函”.为此,本刊记以考生家长的身份接通了致“函”人的电话…………  相似文献   

19.
今年高考江苏数学试卷的客观题出得“小”“巧”“活”.“小”,即涉及到的知识面小,综合性不是很强;“巧”,即题型结构巧妙,立意新,构思精巧,迷惑性强;“活”,即题材内容含蓄多变,灵活性强、切人点多,解题方法不惟一.不少题由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宽,因而有利于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这也体现了高考的要求.下面结合2005年高考江苏卷谈谈客观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新课程高考试题对历史研究能力和史学研究方法多有涉及,如2013年新课程全国卷Ⅱ第24题和浙江卷第13题不约而同利用《史记》的记载来考查考生埘史料的认知与把握,而江苏卷第23题则把史学研究的新方法、新视角渗透到主观题考查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