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层培养创造个性”是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一条有效途径。“分层培养创造个性”在教学中的体现是;首先把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其次是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分层学习和教师的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曹恩尧 《天津教育》2000,(10):35-36
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地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地创造性地构建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把教学活动由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改变为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性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创造,为“个性发展”乃至“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实践表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文创造能力,以下方面至关重要。   一、 激发创造意识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生学习,不仅是为了掌握一些知识、方法,更重要的是要…  相似文献   

3.
“分层培养创造个性”是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一条有效途径。“分层培养创造个性”在教学中的体现是:首先把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其次是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分层学习和教师的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学记》中说:“善教,师逸而功倍。”善教不只是传授知识、解难答疑,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一种爱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进而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呢?笔就研究课题——“杨辉三角”的一些规律的探索的教学为例谈谈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是中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指导学生不断增进知识,建立深厚的知识基础;贯彻“适当难度”原则;避免教学中的“越俎代庖”,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记忆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从传授知识来看,低年级的语文课传授的基本知识是学生今后学习中高年级的知识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记忆”。再者,对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去记住所学的知识,这就是说“记忆”也是一项能力,是智力的一部分,必须注意开发。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记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运用“记忆”手段帮助学生记;二是进行记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记。如果把低年级语文教学仅仅理解成让学生记住知识,就往往会陷入死记硬背的死胡同;如果不把“记忆”看成是一种能力,将使语文的教和学都失去有力的工具。因此,要把“记忆能力”的培养作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的基本技能加以开发,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基本功训练。下面,试就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记忆力的培养,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宋雁 《考试周刊》2009,(10):157-157
强调学生的自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二十一世纪历史教学的主旋律。时代迫切呼唤创造性人才的出现。现行人教社的初中历史教科书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作为首要任务,这就向我们历史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固有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的基本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现在的进行式应是“由教师中心”向“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转变,由面向少数学生单一能力的培养向全体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转变。为达到这一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使用了“分导学组”教学法,虽有艰辛的付出,但收获了累累硕果。现就自己的浅悟和大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8.
李晓芳 《湖南教育》2001,(14):33-33
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智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并把它落实到每个学期、每个单元乃至每个课时的教学目的之中,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如教师在设计教学“数的整除”时。除了设计学生掌握知识教学目的和要求外,还应制定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的能力等智能培养方面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一、关爱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教师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教师却并非如此。有的偏爱优秀生而歧视后进生,有的把罚站作为一种常用手段,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有的批评学生不是耐心开导,而是威胁恐吓。凡此种种,不仅伤害了学生的感情,而且造成了师生对立,教师在学生中丧失了应有的威信。教师要爱生如子。“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得爱。惟有爱生如子,才能换来桃李芬芳。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既是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10.
耿宇 《考试周刊》2011,(20):47-47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面对全体学生,让他们把课堂作为自己活动的平台,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激发学生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即培养学生能充分利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且还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因此,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的学知识、运用知识,而不是使学生成为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成为储存知识的“记忆仓库”。教师在课堂上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下面我为实施创新思维教学中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物理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以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物理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运用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规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既扎扎实实打好物理知识的基础,又培养探讨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不但“爱学”、“学会”,而且“会学”,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两个理念上:一是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力,二是学校教育可以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重视知识积累和知识重组能力的训练,为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提供“转化空间”。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优化教学过程,达到学好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一全三动一参与”。一全:就是课堂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三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励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一参与: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胆让学生参与“教”和“评”,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关系,才能让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课堂教学效益得到大面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说、读、写”是学习知识的基础,知识又是能力的基础。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培养途径一是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语言训练;二是教师要及时引导和点拨,适时反馈和调控。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新理念、构建新教学,围绕“三维”目标开展“全新”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传授教学内容和学科知识点的同时,要更加学生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整改原有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快速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标背景下,教育部门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为此,一线教师要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力争做到知识讲解、能力培养与教学评价的三者合一。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研究表明,整个中学阶段,学生个体的创新能力是不断上升的,所以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大好时机。中学物理教学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现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现实的物理教学以知识为中心的倾向仍很严重,许多教师仍然把知识的传授视为教学的终极目的,过于重视理性因素,忽视人的创造力、想像力等非理性因素,学生创新思维的健康发展被人为冷落。然而,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物理教师必须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健康成长。创新教育是要面对全…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去实践,获取知识,摸索学习方法,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今天.知识、经济、信息已成为时代的主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每一位教育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根据现代教育理念来看.培养学生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亦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益和文化素质,并使他们能够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之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主导、知识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者。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学贵有疑”是学生学习进步能够独立获取知识的标志。是创新的前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关注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和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使之成为学生的一利,良好习惯呢?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不再仅仅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更应是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获取积极情感、增强个性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应是关爱生命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汲取全新的教育理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依托“生活化”背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优化教学方法,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永远焕发生命的光彩,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