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塞林格的创作,尤其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们可以看到塞林格人生梦想中所孕育的"生命超越"情结.霍尔顿的流浪及其寄于"孩子"身上的那份承担与保护,倾注了作家以内心的片刻安宁和生命的瞬间升华来求得一生生命超越的精神参悟.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禅"有着微妙的关系.塞林格对东方文化的向往,不仅深化了他的创作,也成就了他的神秘人生.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反封建的叛逆者的典型人物形象,这似乎早已有定论.然而,如果我们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将这个艺术形象放到世界文学的广阔领域里去分析、研究,就会感到这一定论并没有十分准确的概括贾宝玉的社会本质.本文将贾宝玉和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笔下的"多余人"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贾宝玉这个典型人物身上更多地表现出"多余人"的本质特征,他身上表现出的不过是叛逆的萌芽.  相似文献   

3.
"超验主义"是美国19世纪的一种哲学思潮,对后世作家影响极大.威拉·凯瑟是深受这种哲学思潮影响的作家之一,她的许多作品都充满着浓厚的"超验"色彩.  相似文献   

4.
文的"元"精神与苏轼的再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哲学政论文,曾以空前的"自觉"意识冲决了原始社会借助神话神权处理人生实践的桎梏,率先荟萃先民的卓越智慧步入了"理性自觉"的王国,具有着中华民族的"元"精神的特质.这种"元"精神都富有原型性和较强的稳定性,本质上又是开拓的、发展的、创新的.北宋全能作家苏轼对先秦"元"精神研讨最精、汲取最广、熔铸最密,故而形成他融汇众长的独特思想体系,成为文学史上仅有的一位"集大成"式的诗词文赋、书法绘画皆称一流的全能作家,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散文诗诞生于"五四"时期,散文诗在中国发生的助推力之一是中国诗人、作家对外国散文诗的译介.译介带给中国诗人、作家对散文诗在多种层面上的认识与理解,为他们创作散文诗提供了丰富的范式."五四"时期,大多的散文诗译者同时也是散文诗的创作者,通过译介时对散文诗的阅读与感悟,中国诗人、作家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哲理的散文诗.他们受...  相似文献   

6.
"超人"是一个特殊的语汇,就杰克·伦敦而言,在其思想倾句和作品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因为两者的结局都具有"悲剧性"的因素,文章试图从"超人的悲剧"这一特殊的角度,透视、分析作家和其艺术创作中的丰富内函.  相似文献   

7.
高建群是新时期以来我国西部涌现出的一位重要作家.独特的经历,赋予其独特的审美视角.他以新疆伊犁"白房子"边防军生活为题材创作的中长篇小说,成为传奇故事诗性写作文本的同时,还拥有了独特的边关文化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文学史上,德莱塞的自传体小说<"天才">一直备受争议.他以辩证的认识,多维地处理了他的创作对象.他摈弃了片面性和绝对性,使善与恶、自然与社会、艺术与现实等在<"天才">中辩证地统一起来.本文以19-20世纪之交美国自然主义作家的自身经历为研究起点,追溯美国工业化进程中社会价值观的变迁,集中分析作家艺术审美的形成和异化,揭示大众意识的转变,探索工业化进程中现实与精神链接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自古有"女儿如花"之说,花与女性有不解之缘."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易安词里有大量的写花之作,词家丰富多情的内心世界外化为对花的格外关注与热爱,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与花的开谢荣枯相暗合,通过咏花抒发自己自珍、自爱、自信、自怜的写意人生.李清照"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气魄,使之登上文坛一流作家宝座.  相似文献   

10.
走出沉沦的叛逆者——郁达夫小说"零余者"形象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达夫是一位饱受争议的现代作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其小说的颓废描写上,而"零余者"形象作为郁达夫的重要创造却鲜有全面的阐述.本文试从特征、来源、出路、结论等几个方面对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形象做初步的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1.
释"酉"     
张聪燕 《现代语文》2008,(5):104-105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只是简单地用声训的方式对"酉"字作了解释,因此他没能释岀"酉"的本义,并且错误地认为"丣"是"酉"的古文.本文将对"酉"的甲骨文字形进行分析,并结合实物考察,得出 "酉"的本义是盛酒器,"酉"是"酒"的本字,"酉"不是由" 丣"演变过来的.  相似文献   

12.
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式的文本阅读方法为基础,通过解读这些作家作品中的象征物,分析"性"主题和"死亡"主题在其作品中的体现及他们对待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描写"的不同态度,阐明其学说对"迷茫一代"现代派作家文学作品艺术形式的塑造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惠兆阳 《华章》2007,(3):126-126
在后现代浪潮中,美国的"黑色幽默"文学开创了小说之先河的美国作约瑟夫?海勒也因此成为划时代的人物而载入文学史册.书中收录了十二位作家作品中的精彩片断.它的艺术特征可以概括为:"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叙事结构,用喜剧手法处理悲剧内容,在"黑色幽默"中,这三点特征都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4.
作家普遍都有一定的"世俗"情怀,且会在作品中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来.于池莉来说,"世俗"情怀是她的小说创作中有意彰显的一个主要内容,成为了她"市民化书写"的写作特色的重要内因.探讨池莉小说"世俗"情怀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实质及影响,对于深入理解她的创作无疑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元代和魏晋南北朝都是一个动乱的时代,相似的社会背景,使得怀才不遇的元代文人都很追幕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洒脱超越.元末散曲作家张可久的"尚陶"情结不仅有历史的普遍性,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即羡慕陶渊明卸印休官的潇洒和延续着对桃源梦幻的追寻.  相似文献   

16.
"灰姑娘"结构是奥斯丁所偏爱的叙事模式,她借这一模式表达了作为女性的作者本人,其个体生命中的"匮乏感"和对于男权中心社会主流观念的质疑与批判.<劝导>作为奥斯丁的最后一部小说,同样展示出这一主导意向.这一意向充分体现了一般女性作家将社会转型文化理念蕴涵于小说叙事结构的展开中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7.
霍妍 《文教资料》2008,(28):140-142
胡适的诗歌理论和诗集<尝试集>在文学史中处于一个转折点的位置.一方面,他吸取了"诗界革命"失败的经验,另一方面,他成为了文学革命的动力和源泉,并引领了文学革命.本文试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谈胡适诗歌的理论和创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不再认同传统文化书写的女性神话,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她们的小说文本中召唤出大量的对封建男权/父权进行反抗和叛逆,具有鲜明主体精神的"逃离"女性.女性小说对"逃离"女性的书写具有重要隐喻内涵不仅表明了写作女性对传统女性形象的解构,同时这种书写还是一种指向人类和谐平等的性别文化前景的崭新建构.  相似文献   

19.
胡琨 《文教资料》2008,(35):29-30
狄德罗·德尼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其思想极具进步性和丰富性,<论美>是他早年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本文着手从美的客观性、社会性等方面论说他的"美在关系"说,以此进一步说明这一美学思想的开创性、进步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以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为代表的"思潮运动史"式的述史模式、以赵景深《中国文学小史》和谭正璧《中国文学史大纲》等为代表的"文体分类的作品史"式的撰史模式和以人为中心通过作家串联作品和思潮的写史模式是20世纪20、30年代"附骥式"新文学史书写的三种主要方式.相较于当前中国现代文学较为单一的写史模式,20世纪20、30年代"附骥式"新文学史的书写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关注和研究新文化运动早期"附骥式"新文学史的述史方式有利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变革的探索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