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英汉语隐喻广泛存在于语言习惯、文章句子中,对于人们表达思想情感和想法观点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英汉语隐喻的共性和跨文化差异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做好英汉语的翻译工作具有积极作用和效果。本文主要是从隐喻的内涵、实质和隐喻的主要表现特征入手,针对隐喻的相关情况进行说明和介绍,相应地针对英汉语中隐喻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共性和翻译情况作了分析,并探讨了英汉语隐喻词语之中所表现出的跨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
拟人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英汉语言中拟人隐喻既存在共性,也有差异。对英汉拟人隐喻的共性和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英汉语中的拟人隐喻的理解和使用,对拟人隐喻的英汉互译也有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隐喻的认知研究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焦点。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是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主要哲学基础。本文以语言世界观为指导,对英汉语隐喻认知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英汉语隐喻认知的共性和差异性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语言具有模糊性.隐喻是模糊性的理据.英汉语白色有着褒贬对立统一的隐喻意义.英语里白色褒义居多,汉语里白色贬义居多.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中大部分的表达都是隐喻的。隐喻来源于人们的身体和生活经验,同时也受制于环境和文化。“火”是英汉语的基本词汇之一,英汉语中“火”的隐喻意义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语中“火”的意义进行对比分析,能够进一步验证人类的认知来源于身体和生活经验的观点,揭示英汉两个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语义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英语和汉语中“红”之情感隐喻所带的不同隐喻意义,在此基础上,发现英汉语中“红”之情感隐喻存在着语义相同、语义冲突和语义空缺三种关系,从而进一步对三种关系下“红”之情感隐喻意义异同形成的认知及文化等原因作了一定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广泛收集英汉语语料的基础上,对比了英汉语中时间作为空间的隐喻.英汉语中时间作为空间隐喻在概念层面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语言表述上存在一些差异.英语中更多用"自己在动"的隐喻,汉语更常用"时间在动"的隐喻.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推理过程。英汉语中都有很多关于人体词的使用,这些人体词充满隐喻,且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本文考察了隐喻在英汉人体词汇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9.
杨蒙 《时代教育》2013,(13):147
作为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推理过程。英汉语中都有很多关于人体词的使用,这些人体词充满隐喻。且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本文考察了隐喻在英汉人体词汇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英汉语“头”的语料,探讨体验认知视角下英汉语“头”概念的隐喻投射,可揭示英汉语“头”概念隐喻投射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头”概念在英汉语中构筑的隐喻概念的作用与语义扩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诗歌堪称隐喻的宝库,在英语诗歌和汉语诗歌中都存在大量的隐喻。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中西方文化迥异、社会风俗各异、语言风格不同等诸多因素,英汉诗歌中的隐喻具有各自鲜明的特征。通过列举、剖析英汉诗歌中的隐喻现象,本文对英汉诗歌中的隐喻现象进行了比较,并分别分析了英语诗歌中隐喻的取向特点和汉语诗歌中的隐喻特征。  相似文献   

12.
"吃"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中存在着大量与"吃"有关的隐喻,当然,英语中也存在许多与"吃"有关的隐喻。本文将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知识对英汉语中与"吃"有关的隐喻进行对比。虽然,曾有人研究过英汉语中与"吃"有关的隐喻,但却很少有人分析英汉语中与"吃"有关的隐喻的主要区别及其成因。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语中与"吃"有关的隐喻类比及其成因分析,促进英汉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概念隐喻是一种映射模式。从认知的角度,运用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对英汉语中的人体隐喻进行对比分析,着重探讨两种语言在人体隐喻表达上的异同,并从认知和文化两个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也是一种认知方式。隐喻性思维模式是人脑认知能力发展完善的产物,是认知发展的更高阶段和重要方式。从认知的视角对英、汉语隐喻现象作比较性分析旨在验证其跨文化存在性,增加人们对英、汉隐喻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促进双语学习和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目前学术界一个热门的话题,在当代的隐喻研究中,它意谓“概念系统中的跨领域映射”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术,也是一种必要的认知策略。本文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运用英、法、汉语语料,对基本隐喻概念衍出的方位隐喻词语“ON/SUR/上面”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中、西不同文化对该词语意义产生和拓展的理据。  相似文献   

16.
时空隐喻是理解时间概念这一人们认知的基本范畴的一种主要方式,Lakoff将其分为自我移动隐喻和时间流动隐喻两个子类。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并结合英、汉两种语料,根据时间空间化的横向和纵向模式,提出了自我移动隐喻的"前/后"模式、以观察者为中心的时间流动隐喻的"前/后"模式、以事件先后顺序为中心的时间序列性隐喻等模式。由此进一步探讨英汉时空隐喻异同,认为英汉语中都存在自我移动隐喻及时间流动隐喻,但汉语时间认知偏向时间的序列性特征而英语侧重时间流动性。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人类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一种工具,是连接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的桥梁。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和对比英汉语中听觉范畴词语概念隐喻的投射范围,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式验证Sweetser关于听觉隐喻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英汉语中听觉概念隐喻异同的认知理据。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同一的客观世界和人类所具有的相似的身体器官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分享大部分听觉概念隐喻;而少部分差异则是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带有各自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8.
英汉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璐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5):128-129,173
传统的隐喻理论把隐喻看作是语言的问题,然而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们思维和推理的方式.利用概念隐喻理论,将隐喻研究扩展至经济语篇.对英汉经济报道中的概念隐喻进行跨文化对比研究,从而发现英汉语两种认知方式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9.
刘灵 《文教资料》2009,(35):44-46
人体隐喻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方式.本文运用大量英汉两种语言的人体隐喻实例作对比研究发现:英汉语人体隐喻有许多相似之处.其相似点揭示了英汉隐喻同样源于身体经验.具有共同的心理、生理基础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概念隐喻视角下汉语古诗意象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古诗意象与隐喻具有相同的认知特性,意象也是一种概念隐喻,意象的英译应该力求实现汉语隐喻意象和英语隐喻意象的"映射对等"。结合古诗意象英译的实例,提出了采用英语的对应意象源域译出;转换汉语意象源域为英语的意象源域;英语的对应意象源域加汉语目标域;英语的对应意象源域加注释等实现"映射对等"的古诗意象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