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患无食     
《泾野子内篇》记载一位西邻,生有五子,“各有千秋”:长子质朴、次子聪颖、三子目盲、四子背驼、五子脚跛。照常情看,这家的日子很难过,可西邻治家有方,日子过得还很不错,原来他对照五个儿子的各自特点作了恰当的安排:  相似文献   

2.
乔明 《山东教育》2011,(35):20-21
《西邻教子》的寓言故事是我国古代教育中"张扬个性"从而取得成功的典型范例:"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故五子皆不患农食。"在一般人看来,五子三残,生活何以为继?但是"西邻"却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各得其所:让朴者种田,让敏者经商,让盲者算命,上偻者搓绳,让跛者织布。这个故事对语文教学的启发也很大。"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  相似文献   

3.
“天生我才必有用”, 一个人才能的发挥, 关键在于能否选准其最佳点, 充分挖其潜在优势.《经野子内篇》里有个《西邻之子》的故事, 耐人寻味, 给人启示. 西邻家有五个儿子, 一个质朴老实, 一个聪明机灵, 还有三个分别是跛脚、驼背、瞎眼  相似文献   

4.
讲传统故事 古代有这样一个很有趣的<西邻教子>的故事,说:"西邻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故五子皆不患衣食焉."  相似文献   

5.
《西邻教子》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一个寓言故事,它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悦纳多样”、“张扬个性”取得成功的典型范例。故事说:“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故五子皆不患衣食。”在常人眼中,五子三残,这是一个非常不幸和糟糕的家庭,然而西邻没有怨叹,而是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扬其所长,用其所能,让朴者种田、敏者经商、盲者算命、偻者搓绳、跛者织布,可谓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一家人衣食无忧。  相似文献   

6.
人才贵运用     
《野经子内幕》有这样一个故事;西邻家有五个儿子,一个老实,一个调皮,另外三个,一瞎一驼一跛。对于这样五个儿子,西邻是怎样安排的呢?他让老实的务农,调皮的经商,失明的按摩,背驼的搓绳,脚跛的纺线。结果全家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时下,不少地方和单位一味地热衷于引进、培养人才,引进来、培养完却忽略了人才的合理使用,导致人才  相似文献   

7.
清初浙江西泠"蕉园诗社"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中的一个重要群体,然而现今学术界关于"蕉园诗社"成立时间、主要人物、存续时间等问题的认知,存在诸多分歧和疑问。事实上,"蕉园诗社"的成立时间大约为1665年。"蕉园七子"和"蕉园五子",分别为"蕉园诗社"前、后期的主要成员。"蕉园七子"的活动时间大约自1665年开始,至1669年结束,前后5年。"蕉园五子"的活动时间自1676年开始;1689年前后,"蕉园诗社"因"蕉园五子"的文学活动而达至其鼎盛时期;至1698年,"蕉园五子"因领袖人物徐灿的逝世而解体。与此同时,"蕉园诗社"亦随"蕉园五子"的解体而解散。因此,"蕉园诗社"前后存续时间为34年。  相似文献   

8.
张红 《文教资料》2011,(13):28-29
阳泉方言中没有"词根+后缀‘子’"构成的复合词,普通话中的"子"尾词在阳泉话中分化为没有词尾、儿化、重叠、儿化后重叠这四种情况,普通话"子"尾词与阳泉方言这四种情况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随着普通话对方言影响的增加,阳泉城区已出现了一些"子"尾词。  相似文献   

9.
汉语词缀的主要功能有五个:成词、转类、变义、增义、衍音,其中增义是指词缀的表达性功能,包括指小、增量、轻蔑(贬抑、厌恶)、喜爱(亲昵)、表敬、非正式化(口语化)等多个方面。皖北方言的"子"尾具有前四种功能,其增义功能包括"指小"、"表轻蔑、贬抑"、"表亲昵、喜爱"、"非正式化(口语化)"4个方面。而"衍音"、"形象化"、"拟人"、"拟物"等都不是皖北方言"子"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保持在沸点的液体能沸腾吗?五峰县升子坪中学杨小虎(443414)新教材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第五节内容中,有这样一道填空题:"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二是。"我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同学只会填达到沸点这个条件,对还需吸热这个条件忽视了。更正答案后,有学生提出了...  相似文献   

11.
张荣起先生整理校注的《三遂平妖传》有两个值得商榷的地方。一是"苦恼子"的"子"既不是通"只",也不是"了"之误,"苦恼子"是吴语词汇,意为"可怜"或"可怜的人",其中"子"是一个后缀成分。二是"济贫拨苦"中的"拨"当校作"拔","济贫拔苦"意为救助贫穷困苦之人,这个词最早见于口语化色彩比较浓的敦煌变文中,但是经常性地使用则是在明代小说中。  相似文献   

12.
不教而诛     
“不教而诛”这一掌故,出于《论语·尧曰》: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人之吝,谓之有司。”孔夫子曾说过:“尊五美,屏四恶。”——尊崇五种美德,摒除四种恶政。他的学生子张(姓颛孙),不明白“五美”是哪五种,“四恶”又是哪四种,所以请孔子解释。孔子先  相似文献   

13.
孙骋 《文学教育(上)》2010,(11):116-118
"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典籍,历来为各代统治者和文人所推崇。明太祖朱元璋确立了"专取四子书命题试士"的科举政策,由此四书就被当做士子日常的功课和科举考试的依据,并确立了"四书"在明代文学中不可撼动的统治地位。而"四书"地位的确立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的。本文主要以"四书"在历史上地位的沿袭为研究对象,同时简要分析四书作为明代科举考试的依据对文学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裴秀敏 《成才之路》2011,(21):31-31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有的阅读能够感受到爱,培养他们的爱心。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阅读链接包括两部分内容,它向学生推荐了一些适当的表达方式:"语言的魅力"中,只加了"春天到了"四个字,会让人产生许多联想,美丽的春天与双目失明的残酷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激发人的同情心,进而能使人伸出援助之手。"爱也需要表达"借用《实话实说》栏目中的典型事例告诉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对周围的人们只有爱的情感是不够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教育效果。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从语文教师的角色,浅谈语文教师应具备最基本的"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扎实的知识,有语言艺术的运用能力,有现代人的创新思维,有爱生如子的红心。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的婚姻问题,由于缺乏史料存在未解之谜。有学者认为其继室为吕氏,不足为据。柳的续聚乃马雷五之姨母,生子女四人,子周六曾进士及第,子周七下落尚不明了。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高等院校普遍进行了严格的定编定岗.在定约定岗过程中,产生了一批下岗人员,这些人员一般都集中在学校的人才交流部门等待安置。管理和安排这些人员,关漫在于扬长避短。记得《经野子内幕》中有个故事,说的是西邻家有五号,一个老实忠厚但比较呆板,另一个调皮但精明,另外三个是一瞎、一驼、一跛。按说这种庸人、废人济济家庭,日子一定不好过,但西邻知人善用,让老实的务农,调皮的经商,失明的按摩,背驼的搓绳,脚跛的纺城.结果全家人各尽其才,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从这个故…  相似文献   

18.
增强网络语境中主流意识形态文化认同度,有五条主要路径。一是学习和落实党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对"网络"的相关论述;二是加大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力度,凸显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象征符号;三是突出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与传统文化价值观;四是丰富主流意识形态获取网络中文化认同的方式方法;五是要清除某些负面性文化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魏允中,河南南乐人,万历时期时期著名政治家和诗人,明朝万历四年乡试第一,与顾宪成、刘庭兰合称"三解元",后刘廷兰而卒,卒年四十二,万历十一年,被王世贞列入"末五子",他是后七子派"末五子"中新变的代表诗人,在诗歌理论方面,他反对字拟句模,强调诗文创作要有真意。在诗歌创作方面,五七言律诗较佳,其诗歌创作成就居于赵用贤之上。  相似文献   

20.
填字游戏     
《初中生学习》2014,(5):45-45
横列 一、《西游记》中天庭的神仙,能听到很远处的声音 二、成语,指选为女婿 三、原指某种东西吃得太多而弄坏胃口,现比喻对一件事的厌烦情绪 四、李白诗《南陵别儿童入京》中"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上一句 五、腌制或熏制的猪腿,又名"火肉""兰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