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以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了Skopos目的论,引起西方翻译理论家的颇多争议,但在国内从翻译实践来批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文章仍然较少。从翻译实践来看,目的论存在优点,也存在缺陷。比较《洛丽塔》的两个译本后发现,译者并未前后一致地按照翻译目的进行翻译,目的论也无法为译文质量提供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2.
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主张翻译是一种有预期目的和功能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策略是由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提出旅游文本翻译应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导向,并举例分析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在旅游文本汉英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3.
1.目的论"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的代表人物之一弗米尔(H.J.Vermeer)所提出的"功能目的论"(Skopostheories)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诺德(C.Nord)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由目的驱使的行动。译者在目的的驱使下,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运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新闻英语的翻译实践。首先,本文阐述了功能翻译理论的几个核心人物的理论——赖斯的文本分析理论,弗米尔的目的论,以及赫尔兹-曼塔里的翻译行为理论,然后着重把诺德关于翻译纲要、原文分析和翻译问题的研究运用于新闻翻译。  相似文献   

5.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在翻译教学方面多有建树。本文在总结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代表人物弗米尔、诺德对翻译教学相关论述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翻译教学现状、不足以及该派理论对中国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李权东 《海外英语》2012,(1):144-145,166
功能翻译理论以现代语言学为基础,应运二十世纪日益频繁的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对传统翻译研究和服务提出全新挑战的时代背景而生,功能学派也因此成为翻译研究领域的一支主力军。功能翻译理由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曼塔里的翻译行为理论、弗米尔的目的论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原则构成。在功能理论的理论基础和目的论的适用性备受批评和质疑之际,诺德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的原则,以完善功能理论的不足,但该原则却缺乏切实的可操控性。  相似文献   

7.
一、目的论 目的论是德国语言学家弗米尔(Hans J Verme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标志着翻译的研究角度由以语言学和形式翻译理论为基础转向为更加倾向于功能化和社会文化,成为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最基本的理论.Skopos是希腊语,意为"目的".目的论足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以功能派的核心翻译理论,德国翻译家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为基础,为交通公示语的英译提供理论支持。交通公示语翻译的首要目的是向读者传递原标语的信息,最终目的是使读者按照公示语来行路。翻译目的的实现取决于各功能在目的语中的履行。公示语的翻译是在翻译目的指导下对标语的"再造"行为。  相似文献   

9.
浅析公示语汉译英翻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的日益增多,对外宣传日益突显出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公示语作为对外宣传的一种方式,其翻译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里以功能翻译理论中赖斯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和弗米尔的目的论为指导,对公示语汉译英翻译研究做了简要探讨,并阐述了公示语的文体特点和语言功能及其翻译实践中的相关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蒋娟 《海外英语》2012,(22):154-156
20世纪70年代,德国翻译家弗米尔提出了翻译目的论。该文从目的论视角出发,以译者的目的为切入点,以国际商务合同汉译中的一些现象为例,旨在为国际商务合同汉译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目的论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的代表人物之一弗米尔(H.J.Vermeer)所提出的“功能目的论”(Skopos theories)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诺德(C.Nord)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由目的驱使的行动。译者在目的的驱使下,考虑与译文功能有关的因素,采取适当手段实现其预期目的。其核心概念就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汉斯·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打破了传统等值论将翻译固定在语言层次的局限,强调译文应该根据其预期目的或功能,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这一理论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文章详细讨论了目的论的三法则在经济新闻标题汉英翻译中的具体运用,并且结合实例具体分析了其英译中常用的翻译方法:直译、删减或增加、调整、改译等等。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5,(54):19-21
音乐剧《悲惨世界》因其极富感染力的歌声和台词俘获了世界各地的观众,其台词的浪漫元素要求相应的审美效果在字幕翻译中实现,字幕翻译本身的时效性和空间局限,得体的译本无疑是一大难题。本研究以官方音乐剧影片中中英文字幕为语料库,以目的论中弗米尔的翻译三原则和诺德的功能及忠诚理论出发,研究音乐剧《悲惨世界》字幕译本采用的翻译策略。结果发现:易于受众理解的归化法应用得最为普遍,影射出目的论对于音乐剧文本翻译同样极具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汉斯.弗米尔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摆脱了以原语为中心等值论的束缚,强调译文的预期功能或目的决定翻译方法,从而为翻译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在经济新闻导语的汉英翻译时,译者应该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根据英译导语的功能择取恰当的翻译方法(直译、添加或删减以及改译等),充分考虑英语新闻导语的写作规范及译语读者的知识背景、阅读习惯等因素,以便有效地传播信息。  相似文献   

15.
石亿 《考试周刊》2013,(6):18-20
20世纪80年代左右,德国功能翻译学派崛起,提倡在宏观上将翻译活动纳入人类的行为活动,强调其目的性,其研究重点是文本、译文功能、翻译行为及其目的、翻译策略。该学派颇具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是:莱思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即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弗米尔的目的论(Skopos Theorie),霍斯—曼特瑞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功能翻译理论对实用文体翻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商品的商标和旅游宣传资料这两种实用文本为例,分析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的实用文本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刘欢 《文教资料》2008,(18):21-22
本文从赖斯和弗米尔的目的论看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的翻译,分析林氏翻译的精妙之处,即:不纠集于异化、归化的翻译方法,而是根据目标读者和翻译目的灵活采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典籍外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中国文化传播工作,中国的传统文化典籍要真正实现传播中国文化和与世界文化平等交流的目的,需要产生多个高质量的富有生命力的译本,形成一个灵活多样富有张力的中国典籍译本体系。弗米尔的目的论对这样一个体系的构建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论文探讨在汉斯·J·弗米尔目的论的理论框架下构建中国典籍翻译体系的意义和可行性,并进一步提出在构建这一体系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些具体问题,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以期帮助改善目前中国典籍翻译较为零散和随意的现状,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英文电影被引进中国,这些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值得研究。弗米尔提出"目的论"这一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目的明确的行为,目标语,即译文的目的在翻译中起主导作用,决定了翻译方法和策略。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应该采取灵活自然的翻译手段,从而实现电影片名传递信息、艺术审美和跨文化交际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新词(Neologism)就是指新造的词语或获得新词义的本就已经存在着的词语。本文试在莱斯与弗米尔的文本目的论框架下,突破新词的传统形态学分类,从语用功能角度出发,将新词词类分析上升到文本层面。在新词语用功能分类基础上,分析新词翻译的目的性及对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胡卫伟 《湘南学院学报》2010,31(1):42-44,49
将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和弗米尔的目的论,采用系统分析法,从原文、译者、读者在这两种理论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异同比较分析,可见,两种理论各有优缺点,它们之间的异大于同,而且,目的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奈达功能对等论的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