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成为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文章以该时期女性作家的创作意识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了19世纪女性作家创作意识形成的经济、政治、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等因素,进一步探讨了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对女性文学繁荣、教育事业发展、女性意识形成、思想文明进步等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南丁格尔现象是19世纪医学领域的里程碑事件,不仅扭转了19世纪公众心中女护士这一职业的刻板印象,使女护士这一职业成为女性走入公共领域的滩头阵地,而且激发和提振了女性进入现代医学行业的信心,使女医生成为19世纪显现度最高的“新女性”代表。然而,女护士和女医生的涌现,也引起了维多利亚社会的不安和焦虑。19世纪英美文学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时代身影和时代“症候”,将医学女性纳入文学想象,加入性别与医学议题的公共论坛。本文以“女护士”和“女医生”作为管窥维多利亚时代医学女性和女性发展的重要窗口,首先阐述19世纪医学话语和性别话语等对医学女性的多重建构,然后分析英美文学对医学女性的表征及其发挥的文化功能,揭示医学话语、性别话语、文化表征之间的交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英国涌现了许多出色的女性文学家,打破了传统文学中以男性为主的局面。本文以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和乔治·艾略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世纪女性文学繁荣的成因,并以文学中女性意识为研究视角,解读了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演变历程,即女性意识的萌发、觉醒到变化和冲突,再到女性的内在困惑,进而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从19世纪英美女性文学入手,主张采用修正父权诗学的方式重新解读传统文学中被遮蔽的女性作品,并使用女性经验和视角审视、发掘隐藏在作品中的女性文化经验,归纳总结女性作品的共通性和相似性,以此构建女性主义批评诗学的理论框架体系。两位批评家在《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中对《简·爱》分析时采用的策略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是分析19世纪其他女性作品常用的方法。归纳梳理批评家分析《简·爱》所使用的策略和方法,有助于正确认识女性主义批评诗学的理论内涵,对我国女性主义批评建构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美国黑人的女子教育观,从政治、经济、历史学的角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黑人女性作为研究范例,纵观了19世纪美国黑人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揭示出美国黑人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之路的艰辛,反映出19世纪美国男女和人种之间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使英国走上了经济自由化、政治民主化、社会现代化的道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英国女性作家异军突起,19世纪英国有30多位女作家相继登上文坛,她们以女性视角对妇女的处境进行描述,创作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而19世纪只有英国的文坛出现了女性作家群的崛起,这应从当时的英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来探讨它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只有在文化批评的视角下解读文学文本,体会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才能欣赏到19世纪女性作家特殊的双重写作风格。随着文学批评在文学理论界的淡出,取而代之的是文化批评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迅猛发展。任何文学作品必然是所处现实生活的反映和写照。我们要想深入探析19世纪女性文学的独特魅力,只能从作家所处的社会与时代去寻找答案。用文化批评作为研究方法来研读19世纪的女性文学,可以看出隐藏在作品之后的社会和政治因素,以及女性作家们艰难的生存环境和自身痛苦挣扎的心理路程。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以前的几个世纪里,英国女性已介入写作,初步而曲折地展现女性对世界的体验和需求,力图表现女性作为特殊创造者所具有的特质。尽管她们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文学话语权,没能摆脱男性菲勒斯主义,解构男性逻各斯,但她们的写作体验及成就对于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的勃发具有巨大的昭示与累积作用。  相似文献   

9.
孤女形象历来备受西方作家关注,以孤女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在西方女性作家创作中更为普遍。19世纪是西方女性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探究这一时期孤女形象的意义尤为重要,因为西方女性作家通过孤女的塑造,形象地表达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更传输了不可避免的历史重负。孤女形象可以说是曲折、艰难的19世纪西方女性文学的缩影,我们从中也可窥视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异军突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的女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女权运动的发生,其自我意识开始逐渐觉醒,文学成为这种现象的有力表征。本文力图通过对女性文学外部与内部两个层面成因的梳理和解读,对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独放异彩的社会底蕴和文学自身资源的影响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以期为今天方兴未艾的女性文学创作与研究提供更加有力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是19世纪女作家,其作品《小妇人》及其续集《小男人》《乔的男孩子们》被统称为路易莎·梅·奥尔科特三部曲。三部曲中的一些女性角色不同于19世纪的传统女性,本文旨在运用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思想分析三部曲中女性的超越性,即外表和行为表现的男性化、对成功事业的追求和对婚姻的自主选择。本文通过分析奥尔科特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了解作者自身女性意识的发展及其对男女平等的呼唤,以期为新时代女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邸玲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2):54-55,64
《简.爱》是19世纪女性作家夏绿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小说大团圆式的结局,历来遭到评论界的批评。但本文却认为,这样的一个结局恰恰反映了19世纪女作家对于女性问题的思考,即女性要独立必须要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在家庭关系中要获得真正平等的地位。当然,小说的结局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女性出路问题思考的不彻底,这是时代局限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女性主义文学的特点及目的;通过分析凯特.肖邦的代表作《暴风雨》,逐步揭示了其中所表达的19世纪"父权制"意识对女性的压迫与歧视,以及女性对此的反抗与斗争;在全面分析作品的基础上,归纳了19世纪女性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并由此为女性主义文学的存在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作为后现代话语的一部分,首先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女性主义经历了"女权"、"女性"、"女人"三个不同的阶段。女性自始自终都拥有艺术的创造力。西方19世纪妇女解放运动和两个世纪的女性文学,对中国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中国女性文学的兴起和成长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诗歌意象,通过凸现女性的叛逆和自救以及颠覆传统男性权威,超前地向世人展示了女权主义思想及女性新形象,从而建构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观,这比20世纪60年代的女权主义的兴起早了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诗歌意象,通过凸现女性的叛逆和自救以及颠覆传统男性权威,超前地向世人展示了女权主义思想及女性新形象,从而建构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观,这比20世纪60年代的女权主义的兴起早了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契诃夫19世纪90年代女性题材小说的创作主题。这一时期,他对女性问题的研究由女性物质生存状态逐步深入到她们的精神领域。她们以觉醒者的姿态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寻找着各自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英国18世纪到19世纪初的社会和经济背景来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中描写的主要人物和婚姻,同时通过作者对女性婚姻,社会地位及感情选择的思考,评价了作者在小说里岛在婚姻和财富关系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秋瑾和伍尔夫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女性主义作家,她们的女性主义思想有一个共同的源头——欧美社会思潮。回顾20世纪前中西女性的生存状况;分析18、19世纪欧美社会思潮对男权社会的冲击;阐述秋瑾对欧美思想的接受及实践;梳理欧美社会思潮对伍尔夫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的英国女性在公共场合被要求内穿紧身胸衣和裙撑,外搭窄袖上衣和拖地长裙,层层束缚之下宛如“时尚的奴隶”。女性主义者认为长裙妨碍女性参与各种活动,指出女性也有穿上宽松长裤的权利。卫生健康专家批评时装损害健康,一方面建议女性经常更换柔软细腻的羊毛内衣套装以保持身体的洁净;另一方面反对女性用紧身胸衣进行束腰。工艺美术改革家致力于培养女性的审美品位,设计制作古典自然美的茶礼服替代矫揉造作的长裙。囿于传统道德和男性审美,女装改革阻力重重。不过,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工厂女工放弃了裙撑,社会中上层新流行的运动休闲活动使裙裤和休闲套装备受欢迎。19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女装改革运动既刺激了改良服装生产和贸易的发展,又促进了女性身体的解放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还为20世纪初期女装的进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