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恩诰的题画诗特色鲜明,诗画交融,以诗境描写画境,以诗风表现画风。他的题画诗不仅有诗情亦有画意,用诗情传达画意,并充分体现画外之音。  相似文献   

2.
题画诗,是中国画与诗歌联姻的产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题画诗把无声的画和有声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题画诗的鉴赏要注意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题画诗”产生的历史渊源,以及“题画诗”的思想、艺术、诗与画的联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从“诗情”与“画意”的融合;感人的咏物,动情的山水;以神写“神”,寄怀寓意等方面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题画诗从唐代王维、杜甫起便有流传,到元代后更为盛行,今天在绘画作品中还时有所见。《西清诗话》中说的“丹青吟咏,妙处相资”便已将诗画融为一体,使文学和艺术携手共行了。它说的是:诗情丰富画意,画景渲染诗境,两者  相似文献   

5.
漫谈题画诗     
题画诗,是中国诗歌与中国绘画相互融合的艺术结晶。画上题诗,使诗情与画意巧妙地融为一体,不仅有助于丰富绘画的意境,同时也增强了画面的形式美感,是画家借以抒发情感,阐述美学观点,增强绘画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徐渭在创作题画诗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由画面展开联想,以诗意发挥画意,以诗境开拓画境,通过运用移情、融用典故和化静为动等手法来生成题画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正确解读歌曲演唱中的“诗情画意”,并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描绘,是歌曲演唱者要具备的特殊能力。本文通过对“诗情、画意”及“诗情与画意”的统一两方面进行分析,强调了只有对歌曲演唱中的“诗情与画意”进行深入理解,才能进行深刻的展现。  相似文献   

8.
柯灵先生的散文《巷》是现代散文中的典范之作 ,是诗情与画意融结的第二自然。何为诗情 ?何为画意 ?诗情 ,是散文作品里荡漾着的牵魂摄魄的氛围与情韵 ,是氛围与情韵的结晶。画意 ,是饱含作家情与意的 ,色彩鲜明的 ,能引起丰富想象 ,给人以美感的艺术画面。那么 ,《巷》所传递的诗情与描摹的画意又是什么呢 ?正如作者开篇所述的“是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 ,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飘逸恬静的情致与古雅冲淡的图画 ,分别构成了《巷》的诗情与画意。诗情与画意又是如何统一的呢 ?《巷》开篇点明题旨 :巷是一种城市建筑艺术 ,具有飘逸恬静、古雅冲…  相似文献   

9.
上古文人咏画诗传世稀少,至盛唐杜甫始大为之。杜甫咏画诗十六首,其中歌咏十二首题咏四首,所咏绘画作品涉及山水、人物、鹰马、松鹤或壁画、绢画、障画。他以深厚的诗歌创作功力咏画,使诗情与画意水乳交融,堪称古代咏画、题画诗的一代先师。 杜甫咏画诗内容一般有三个要素;画面景物、画家画作评价和观画感受,三方面俱有独到艺术造诣。 描摹画面景物是咏画诗的基本要素,杜甫写来阔大处形神兼备,工细处惟妙惟肖。如《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图》:  相似文献   

10.
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之后,在画面上题诗,以收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为画题诗自唐代始,唐代诗人的题画诗,对后世画上题诗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唐代众多诗人中,李白、杜甫、白居易、罗隐、韦庄等都有题画之作,其中,杜甫的题画诗数量之多、影响之大,终唐之世未有出其右者。  相似文献   

11.
元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的一座高峰,其中文人画代表了元画的主体精神,文人画中倪瓒的艺术个性最突出。他的山水画风格疏简萧散,意境虚静空灵。本文通过对他的杰作之一《容膝斋图》的解读概括了倪瓒山水艺术的四个方面的画风画貌及其艺术精神:精炼简率的笔墨意趣;净化的“三段式“形式表征;突出的诗文建构;虚静空灵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2.
在杜甫的题画山水诗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他对诗歌艺术及绘画艺术的重要见解,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杜甫注重神韵,崇尚形神兼备之美,注重虚实结合,强调想象,认为画家要乘兴遣画,讲究经营位置,他的诗题画与咏怀相结合,延伸了画意,达到了诗画交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模仿叙述是对生活形态的审美还原,那么,隐秀叙述注重的则是对生活的诗意感受,它总是以抒情为主导,靠作品中缓缓传递的情感和情绪的柔丝来缠绕读者的心弦。我国当代著名女作家铁凝的小说《哦,香雪》就是运用这种独到的隐秀叙述把诗的意境、画的气韵都融进其中,使作品超越时空而获得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倪瓒作为"元四家"中以"疏体"见长的画家,其画作意境大多表现为疏简清逸、古淡幽远,其题画诗也尽脱元人之秾丽而得陶柳恬淡之情,与画作两相映发。倪瓒是元末题画诗存世最多、质量最高的画家诗人。元末及元以后题画诗的兴盛,与倪瓒的诗画创作实绩分不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与中国诗歌有着相同的意境美,通过阐述中国诗歌意境、中国画意境以及与中西方绘画进行对比后,说明意境特性,展示中国诗歌与绘画的意境交融。  相似文献   

16.
《稻场笛声》《蓝飘带》《女孩的暖冬》和《随蒲公英一起飞的女孩》是薛涛20世纪90年代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几部短篇小说。作家以优雅流畅的文笔书写浪漫的情怀,唯美的忧伤和纯真的友情。丰富的想象力,幻想、故事与趣味的完美融合,凝练严谨的语言和飞扬的诗意充分展示了薛涛短篇小说的风致和韵味。  相似文献   

17.
黛玉与诗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实际是以一个诗人的形象出现的,她有着诗人一样的情怀。对于做诗,她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她的生活,处处都体现她的“诗形”;她的“诗才”,更是红楼别的女儿们所不及的。而这些都是因为她有一颗真正的“诗心”。所以,诗就是林黛玉的魂。  相似文献   

18.
孙佩 《天中学刊》2014,(2):70-73
应璩诗作承袭曹丕,主要缘于应璩作为近臣,其创作有意迎合曹丕,且两人诗歌都呈现质切古朴的艺术风貌。应璩诗歌多为讽谏时事而作,风格虽然质朴,但钟嵘认为其中不乏词采华美、富有诗味的语句,这种特点从现存应璩书牍文中也可看出。钟嵘对应璩的评价对提升陶渊明的诗坛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味”是我国古代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古代诗论有滋味说、韵味说、真味说等观点,他们提倡从诗歌的本质和审美特征等方面来探讨“诗味”的根源。毛泽东一再强调:诗要有“诗味”,并根据自己的诗词创作实践,从诗歌创作规律这一新的角度,进行了新的独特的理论创造,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的“诗味”理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传统中国画诗画结合的历史发展过程和诗与画内外部结合的方式等的分析,进一步阐释了诗画合一是传统中国画的优秀形式,这一极富民族性的艺术形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