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大学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与大学课程设置不无关系.就显性课程而言,主要表现在体现传统文化内容的科目比例、课时少;就隐性课程而言,主要表现在体现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容和因素少.为加强大学的传统文化传承力度,应当改进当前我国的大学课程设置,细心呵护显性课程中之传统文化内容,精心养护隐性课程中之传统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的总量和专业结构与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相适应,表现为总量不够,专业结构则是过剩与短缺并存。而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其对口范围(指适应层次而言)相对较小,则表现得尤为突出,造成人才、资金的巨大浪费。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认真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本科宝石专业学生生源结构、课程设置、知识体系结构、就业状况,宝石专业与资源勘查专业课程的异同点;强调了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建议修改宝石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主要专业基础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拓宽宝石专业学生地学知识面,为学生就业向资源勘查专业方向分流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含义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课程设置结构改革是核心,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规格与人才质量.本文从高职教育的角度阐述了课程设置的含义,分析了影响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因素,进而建设性地提出了课程设置的新观念和应遵循的原则,以期推动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结构创新.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质量和总体素质而言,中美两国研究生各有长短;就研究生培养结构而言,教育硕士学位更具迫切性;就研究生教育改革走向而言,可以考虑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学位设置和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6.
北京高等教育普及化对高中阶段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普及化对高中阶段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进一步改变高中阶段教育的职普比例;促进初中后分流机制向高中后分流机制转变;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由二元制结构向一元制结构转变;促使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从根本上推进高中阶段素质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基本特征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至少应具有以下5个基本特征: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 一是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即主动适应劳动力和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设置专业.这种变化主要指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对各种职业需要的从业者的数量及其发展趋势,以确定现有专业是否招生以及招生的数量.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主要是通过市场分析,确定原有专业是停招还是扩招,是否需要根据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及其专门化,开设学校的新专业.这个"新"是相对一所学校而言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产业的变革,新兴行业和领域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新工科建设对工科高校的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高校而言,专业结构不仅关乎着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更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通过重点分析目前我国工科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现状和X大学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探索经验,提出高校在专业结构调整时应注重提高专业结构设置的...  相似文献   

9.
从义务教育后分流的意义出发,从政策层面阐述了国家对义务教育后分流的实施现状,同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流主体的取向与分流对象的意愿不一致;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分流指导;部分高中阶段分流机构定位不准确,办学质量低;对于受教育者而言,中等职业教育的成本较高而收益较低;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几乎互不沟通,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意味着教育的终结(对大部分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而言)。这些问题制约着义务教育后分流的合理实施,文章就这几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面齿轮-圆柱齿轮两次分流传动系统的特点,建立面齿轮分流传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开展圆柱齿轮-面齿轮分流传动系统的振动功率流特性研究。根据该模型采用两次动力分流传动来研究其振动特性,传动系统输入级采用面齿轮分流传动,同时实现换向和动力分流;相对于行星齿轮传动输出而言,采用圆柱齿轮分流及并车传动。仿真结果显示转速升高会显著提升面齿轮分流传动系统中频段的功率流峰值;较大的误差幅值对应较大的振动功率流输入,尤其是中频段和低频段处的功率流峰值增加明显;传递功率对面齿轮分流传动系统的振动输入功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频区段。研究结果揭示系统重要参数对振动输入功率流的影响规律,为直升机面齿轮-圆柱齿轮两次功率分流传动新构型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迈向普及化的进程,中考与高考作为高等教育的前置分流机制与社会的人才筛选机制的功能逐渐减弱,大学本科毕业生开始竞相通过考取研究生学位以获得竞争优势。依据考研的规模和热度,将过去二十余年划分为“考研冷”“稳增长”“两连降”和“考研热”四个阶段,并运用教育分流机制的视角系统地考察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性质与功能的变迁。研究发现,“考研热”现象本质是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高考及其前置分流机制功能弱化的一种递延效应,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从选拔顶尖学术人才向选拔高层次就业人才转移,同时承担着高考后置、社会前置分流的功能,呈现出部分“类高考”的特征。这既是系统的教育分流机制与个体的教育选择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不断与产业就业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相适应的表现。改革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应当规范并重塑中考、高考、考研等重要分流机制的功能分工,将其放置在教育分流机制的整体性变迁之中。  相似文献   

12.
欧朝蓉 《时代教育》2012,(23):47-48
人才的缺失是影响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本文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结构、质量控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高校旅游专业在旅游电子商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体现与地方经济之间的服务与依靠的关系.学校在设置计算机相关专业时,要对当地计算机人才的资源、行业领域结构和此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要以区域内的行业结构、人才需求与技术结构调整为发展需要,以及当地劳动力市场对相应层次、规格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来决定计算机专业设置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部存在着人才组合的群体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和以人才为决定因素的科研试验能力与所承担的试验任务要求不完全相适应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个别专业人员偏少,缺少带头人或一定数量的骨干.二是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由于“文革”的影响,1948年至1958年出生的科技人才极度短缺,总体结构出现青黄不接.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决定因素.就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习是学生主动的认知过程;就是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相互作用,把新知识融汇到原有知识结构中去,调整扩大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而认知过程中的障碍往往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物理学习的认知过程中的障碍,主要有如下表现: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大学本科课程设置的模式、特点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美国大学本科课程设置主要表现为四种模式:自由选修型、分布必修型、名著课程型和核心课程型。这几种课程设置模式呈现的共同特点为:重视通识教育、注重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强调课程设置的国际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大学本科课程设置也在发生变化,如学校教育由单纯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向综合能力型和全面素质型人才的转变;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开放性、人文性和现实性;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为能达到"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有专长和高素质"的人才规格和要求.就必须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与设置、教学方法及师资要求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着眼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市场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宽窄并举为原则,着力于专业整合与分流;课程建设应按照整合能力观,注重课程内容结构的定向化、综合化和模块化,注重课程结构模式的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和人本位.  相似文献   

19.
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律的颁布实施,使得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明确了其发展方向.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并促其健全发展的问题,表现为教育目的不明确性、教师队伍的不合理性、课程结构的不系统性和学科设置的不专业性.文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相应的解决对策:明确教育目的和教育要求,完备师资队伍和课程内容,完善教育设施和学科专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地方建设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唐霞  谢利民 《职教论坛》2012,(15):93-96
美国职业教育课程设置重视职业素养课、专业技术课程内容浅但符合岗位需求、专业课程与人才岗位对接呼应、根据就业方向,学生选修专业课程、课程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适度.课程结构中专业技术课程比重较大.职业性较强,这些可为我院课程设置所借鉴:设置多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练就研发型师资队伍培养辅助研发人才、引入产品研发项目培养学生辅助研发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潜力、增强人才的市场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