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先秦时期东夷文化与华夏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先秦时期东夷文化与华夏文化的关系。从狭义的华夏文化(中原文化)来看,东夷族曾创造出比中原华夏文化先进的史前文化,并积极影响着中原文化的形成;商朝以后,中原文化在吸收了东夷文化以及其它文化发达起来以后,开始反转过来给东夷文化以巨大的影响;西周时期,东夷人的光辉灿烂的史前文化逐渐被融合到齐鲁文化中去。从广义的华夏文化来看,东夷文化与中原文化并列,属于组成华夏文化的一个子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原文化是华夏文化发祥地,也是数千年来中华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汇聚的中心,中原汉族文化的不断丰富,是由于四周辽阔地域中的各族文化源源不绝汇入的结果。在《郑风》21篇作品中,就有不少反映先秦时期中原文化的民俗因素,其中"令会男女","临水祓禊"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东夷文化主要指远古时期生活在海岱地区的东夷族人所创造的文化。它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文明的区域性文化。随着夏、商王朝的出现,东夷文化日渐与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华夏文化碰撞、融合、转化.春秋时期的齐、鲁文化便是经历了这种碰撞、融合后出现的两个文化主体。而孔子就出生、成长于这一区域,必定会受到这一区域文化的影响。东夷文化对孔子的影响表现为直接、间接两种形式,孔子对待东夷文化的态度也有反对与赞赏两种。  相似文献   

4.
中原文化是华夏文化发祥地,也是数千年来中华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汇聚的中心,中原汉族文化的不断丰富,是由于四周辽阔地域中的各族文化源源不绝汇入的结果.在<郑风>21篇作品中,就有不少反映先秦时期中原文化的民俗因素,其中"令会男女","临水祓禊"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和滋润了大地,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长达5000年的华夏文化史中,黄河与河南乃至中原地区有着亘古不解的渊源、千丝万缕的联系。黄河为中原大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活水,黄河为炎黄子孙造就了广阔、平坦,赖以生存的沃土,黄河为中原培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黄河及其文化又为中原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当然黄河又是一条桀骜不驯的河流,曾使华夏儿女特别是中原儿女饱受其害,但盘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与黄河水害展开不懈斗争之时,对黄河的崇拜敬仰之情结却愈结愈深。文化凝结历史,文化连接未来。近些年来,研究黄河、研究黄河文化的热潮此起彼伏,有关单位和团体相继组织了多种主题的黄河文化论坛,一些知名学者也围绕黄河及其与中原文化之关系发表了许多高见,这无疑对黄河文化的传承,对中原文化的弘扬起到了推进作用。就此,本刊将陆续特约和选用一些交流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和滋润了大地,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长达5000年的华夏文化史中,黄河与河南乃至中原地区有着亘古不解的渊源、千丝万缕的联系。黄河为中原大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活水,黄河为炎黄子孙造就了广阔、平坦,赖以生存的沃土,黄河为中原培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黄河及其文化又为中原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当然黄河又是一条桀骜不驯的河流,曾使华夏儿女特别是中原儿女饱受其害,但盘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与黄河水害展开不懈斗争之时,对黄河的崇拜敬仰之情结却愈结愈深。 文化凝结历史,文化连接未来。近些年来,研究黄河、研究黄河文化的热潮此起彼伏,有关单位和团体相继组织了多种主题的黄河文化论坛,一些知名学者也围绕黄河及其与中原文化之关系发表了许多高见,这无疑对黄河文化的传承,对中原文化的弘扬起到了推进作用。就此,本刊将陆续特约和选用一些交流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客家人是中原汉族群体南迁的一支民系,保持和弘扬优秀的华夏文化是他们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客家民俗舞蹈作为客家文化的一部分,虽有借鉴吸收南方土著的山地文化,但更多的是继承传统的中原文化。探析客家民俗舞蹈艺术,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渊源,让中原文化的精髓世代流传下去,既是当代客家人的精神信仰,也是华夏子孙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义务。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广东地区的民族变迁和考古文化与中原以及长江流域的吴、越、楚等国均有着一定的联系。本文认为,形成广东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既与中原有联系,又有差别且具有地方色彩;夏至战国末,广东地区的民族(含部族)在社会制度和民俗方面比之中原及岭北先进的民族或国家相比是比较落后,但其经济、文化还是缓慢而逐步地向前发展着,华夏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这个远离中原的地区。文章还提出在春秋战国时期,岭南文化进程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六朝的东晋是个偏安政权。其间经历了与北朝政权的分庭抗礼;也经历了与北人南迁的和谐共存。在建康中原正统的政权得以延续;华夏文化的灿烂得以传承。在黑暗动荡的政局下,东晋以宽容积极的心态接纳北方文化,迎来外来文明,这种兼容并包的优秀品质,开启了中国文化的新思潮。在六朝经济总体不发达的情况下,以建康为中心的江南将本土资源和中原文化优势结合,取得了经济上的迅猛发展,使之变为南方的经济中心。建康在六朝的三百多年,创造了极大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是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773—819)出生在唐代长安,就中华文化形态学来讲,他是在中原华夏文化中茁壮成长的。他33岁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后贬居永州。永州地处荆楚南越之间,正是楚文化的洞庭湖南部基地。如果说,楚文化是以主源祝融,干流华夏文化,支流蛮夷文化,“三者交汇合流”(张正明《楚文化史》)而成的话,柳宗元就是从中原华夏文化,进入到楚文化的次腹地永州,既与楚文化,又与古越文化的遗风,朝夕与共,整整十年。屈原(约前304—前278)是战国时代楚人,他是在楚文化心腹地成长壮大的。现在谈谈屈、柳两人的文学创作思维,在楚文化的孕育和薰陶下,既有共同认可,又有不同折射。  相似文献   

11.
"巴蜀文化"是古今巴蜀地区的文化总和,是与中原文化迥然不同的地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诗人白居易量移忠州刺史,受巴蜀文化的滋润和影响,拓宽了创作题材,与前期创作相比,内容及艺术特色均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2.
华夷之辨,夷夏之防,这是中国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华夷、夷夏,不仅是一个种族的概念,而且更是一个文化概念,其核心观念是华夏文化远高于夷狄文化。在先秦时代,它指中原农耕文化高于周边游牧文化;后来则长时间地沿续了这一观念。清代以来,这一观念被用来抵制西学的渗透与影响。近年来响起了一片反对西化、反对西方渗透的呼声。从这中间,不难看到夷夏之防这一思维模式是多么顽强。  相似文献   

13.
欲论中原文化与地方文化,必先界定“中原”、“地方”的地域概念及“文化”的范围,否则无从谈起。“中原”这一地域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中原,是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或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也有人认为禹定九州,九州即中原。本文讨论的中原文化,是指广义的中原地域内的文化。“地方”这一地域概念,本文是指中原以外的周边地区,凡是在这些地方产生的文化,即为地方文化。如说得具体一些,有时以当地的地名来命名文化,如关陇文化、闽文化、吴越文化、赣南文化、潮汕文化、划分得范围更小一些的有武夷…  相似文献   

14.
新中原者,非中原也。中原者,无论空间之广狭,还是时间之移动,抑或文化、政治之意涵,均对应于四周。换言之,无四周,亦无中原。新中原者,特指晋冀鲁豫皖5省30市2县28.9万平方公里的地域空间,以及形成于该地区的华夏人文始祖、华夏姓氏之根、华夏文化之源及其精神内涵,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新中原另一独特意义,则是作为协同创新中心独立存在的标示或符号。  相似文献   

15.
距今7800年的秦安大地湾文化,延续了3000年之久,上开中原仰韶文化之先河,下启陇右马家窑、齐家文化之滥觞。大地湾文化的发现和发掘,把伏羲、女娲的故事从虚构推向真实。陶片上的刻划符号,是中国文字的雏形。陶器外口沿的红色宽带纹,奠定了红色在华夏文化意识中的主色和正色地位。陶器体上反复出现的鱼纹和变体鱼纹,是生殖图腾,体现母系氏族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颛顼"绝地天通"后,超部落的共同信仰出现,并形成了超越部族界限的中原文化。这一文化的重要特点是重神权与巫权。商周鼎革,周人在反思此一巨大成功、论述其政权来源正当性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旧中原文化"的"新中原文化"。其特点是人文理性的觉醒,但它包含在对"道德之天"的信仰中。儒家学说的文化渊源是周人创造的"新中原文化";道家学说则渊源于"旧中原文化"在春秋时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洛阳海神是一种古代音乐,源于隋唐宫廷宴乐,五代后传入民间,称为"海神"。"海神"是洛阳独有的民间音乐,故又称为"洛阳海神"。其演奏团体称为"海神社"。隋唐以来,洛阳海神在中原以及全国产生极大影响,曾被誉为"国乐"。抢救洛阳海神不仅在民族音乐文化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河洛文化甚至整个华夏文化的研究、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郑士良 《小读者》2012,(10):47-47
华夏 “华”是指礼仪之盛,“夏”指国家很大。“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武成》篇。黄河流域是华夏文化的摇篮,所以古人把我国称为“华夏”,其中深藏着为灿烂文化而自豪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的日益增多和对古代文献研究的深入进行,对于楚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国内学者,即使国外学者,对于楚地出土文物及其文化也很感兴趣。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的古代民族文化,它与中原华夏文化是有着密不可割的渊源关系和演进轨迹的。本文试图对此作出轮廓式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西晋士族南移,中原文化突破了“长江限南北、鸿沟判东西”而形成的各自独立的半封闭文化圈,南北两大文化体系汇入华夏文化的长河。《颜氏家训》正显露了南北文化合流的端倪,它蕴含的美学思想,具体表现在儒道杂糅的情感观、学贵能行及经世致用的功利主义和对文学主、客体的美学认识上。本文试就此作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