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初次接触装裱到从事档案修复工作,算来已有30余年,我如花似锦的青春也在似水流年中溜走. 记得30年前的一天,父亲要参加省里举办的书画展览,作品写好后,请杨凤兰老师装裱.杨老师是现任中国书协主席张海的夫人,也是当时河南省为数不多的装裱大师,能拜求其装裱也是一幸事.作品装裱好父亲就派我去取,我如约到了杨老师的单位--郑州市群艺官.  相似文献   

2.
孔军强 《青年记者》2016,(31):41-42
我失聪后,没想到会从事记者这个职业,因此考大学的时候,我选的是果树专业.知道自己耳聋,就早点为自己做人生规划,万一毕业找不到工作,就当一名果农.回想走过的路,我也吃惊自己能够成为一名记者.许多人问我聋人能否从事记者这个职业,我说一切皆有可能,命运掌握在你手中.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从事政府信息工作的年青人,通过日常的探索、实践、练笔,我体会到要写好信息稿必须抓住好点子、好数字、好例子。 好点子。一篇好信息,离不开好点子。好点子就象衣服的扣子一样,失之有失大雅。去年四五月间,全国各地掀起乡镇企业热,大家知道,作为搞信息工作的同行,都知道是阶段性的报道要点。但如何找出全县的接合点,就要下功夫想好点子。我留心全县的重大举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在热线新闻部门工作已逾5年的记者,我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项正在大力开展的活动可以说是深有体会.我一直认为,只有走进基层,才能把握读者的思想脉搏,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知道老百姓衣食住行生活百味.脱离群众的作品绝不会是好作品.这些感受是我在以往的工作中逐渐体会到的,并不断在工作中得到印证.在步人新闻记者这个行业之前,我是一名主修英文和经济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如果不是在最初的采访中就脚踏实地地从基层做起,我很难了解百姓的想法和关注点.社会新闻涵盖内容广泛,社会新闻记者与各阶层人士均有接触,只有努力使自己贴近采访对象才是赢得精彩新闻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李严 《新闻世界》2009,(11):25-25
我从事新闻工作有十三个年头了,直接从事采访工作也有五年了,十几年来无论新闻战线发生多么大的变化、有多么快的发展,我都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要想拿出比较好的新闻作品乃至精品,离不开两点:一是精心策划,二是深入采访。  相似文献   

6.
"他们什么都不缺,恰恰缺少意义和追求.他们不知道有什么在前方等待着他们.于是他们想:为什么我们活着呢?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呢?父亲辛辛苦苦干的事情我为什么要去做?我自己如果有喜欢的事情我要去干,但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到底喜欢干的是什么东西.我就喜欢飙车,那么飙车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缘,我得以和吴道弘先生相识.2002年的金秋十月,我与一位长辈去北京出差,这位长辈是从事出版史研究的学者,因有一本新著将要付梓,想请吴道弘先生作序,就带我一同去拜访.我是出道才不久的新人,并不知道吴先生是出版界的老前辈,如果知道这些,是难免会有些紧张和拘谨的.因为事先不知道,所以就大大方方地去了,不但享用了清茶、水果,因为带了照相机,还与吴先生合了影.最意外的收获是,吴先生送给我们每人一本他的新著<书旅集>,这本书是最近才出版的,书页上还弥漫着墨香.在送给我的书的扉页上,吴先生还写了寄语、题了名.  相似文献   

8.
从事版权贸易工作8年来,我与编辑及很多版权代理同仁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随着工作经验越来越多,现在的我,对版权经理人的概念已经跟刚入行时完全不同了.刚入行时,每天就知道整理好版权信息,然后发给各个编辑们,等着反馈,或者按照编辑的指示联系外方出版社,总之,那时的我做着被动的“行政工作”.实际上,简单做好流程内的工作是不够的,出色的版权经理人一定是一位“杂家”,也必须是一名“多面手”.  相似文献   

9.
潘飞 《全国新书目》2010,(23):69-69
一年前,我还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时,策划出版了黄佟佟的《最好的女子》,是韩松落作的序。自此之后,我便知道如今世上文字好又有情怀的人,还有一个名为韩松落。后来黄佟佟居间穿针,让我有幸认识了他,一来二往就有了许多接触。  相似文献   

10.
在数码相机普及的时代,新闻摄影似乎变得越来越容易,谁拿起相机,甚至用手机,都能拍出成像品质很不错的照片.就像书法,人人都能书写,甚至会被轻易地表扬,但要成为一名书法家,能被专业领域所认可的还是寥若晨星.很多人问及我这个从事新闻摄影15年的专业摄影记者,新闻摄影有没有秘诀?我说有.所谓秘诀就是行业的规范,我们似乎知道却常常忽略的常识而已.  相似文献   

11.
《出版经济》2006,(3):7
无知就是力量 2005-11-24 08:58:16 1984年,写童话已经小有名气的我为16家不同的报刊同时写连载童话.一天,一家南方期刊的编辑私下告诉我,该刊在刊登了我的连载童话半年后,发行量上升了10万本.于是我不平衡了,既然我的贡献大,为什么稿费和别的作者一样呢?我给该刊主编打电话要求多劳多得,主编一句话噎死我:"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是你的作品导致敝刊发行量上升?"是啊,我怎样才能证明一本刊物的发行量暴增是我郑渊洁一个人的功劳呢?答案只有一个:该刊只刊登我一个人的作品.于是我决定办一本只有我一位作者的月刊.我只上过四年小学,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如果我上过大学中文系,我就会知道,期刊的定义是:由多位作家撰写的不同体裁的作品构成的定期出版物.  相似文献   

12.
向经典致敬     
向经典致敬.何谓经典,我想,凡称得上是经典的作品,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一些要素.典范性—作品的艺术提炼和高度概括.普适性—能够穿越时空,呈现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独创性—没有千千万万个个体作家的独特创造,就不可能有文学的整体发展.人类情感具有共通性—无论种族、地域、文化有多少差异,人类基本的欲望、渴求、认知、感受都是共通的.真正的好作品、经典作品,必定含纳、承载了人类情感的张力,内置了人类心灵共鸣的密码.  相似文献   

13.
人物通讯离不开细节、典型。生动的细节,能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可信性、说服力和感染力。反之,就成了干巴巴的事迹简介,是会令读者倒胃口的。我采写过一些人物通讯,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如果在采访时发现了好的细节,心里就会产生一种不可抑制的激动,忍不住要穷追到底,并使自己的情感溶入动人的细节之中。我体会到,有了好的细节,作品就成功了一半。所以,我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战士报道员,从事报道工作已3年多,虽然不知道报社门朝哪,却在各类报刊_t发表了200多篇稿件。细细想来,我与编辑一不熟悉,二无关系,能上这么多稿件,我看秘诀就在于:下功夫提高稿件质量。初写报道时,我稿件写了不少,就是屡投不中,因此曾经埋怨过报社没熟人。当我的想法被团政治处主任马运成知道后,他帮我分析稿件见不了报的原因,启发我要在提高稿件质量_b下功夫。听了马主任的话,我再看那些底稿,确实高报上的作品还有段差距。此后,我一边练习写稿一边加强新闻理论学习,每天还专门利用一个小时研究报纸版面,学习别…  相似文献   

15.
仅仅在路上     
2009年,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作为一名青年编辑记者,我时常庆幸自己能够一毕业就加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辈们常说:"工作的起点就像人生的指向标,它可以决定一个人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 能够加入最重要的广播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我的幸运,同时也令我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成为一名好记者,新闻工作是严谨的、对待工作自己不能有半点马虎."工作三年来,我常常意识到,作为记者,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这不仅是在从事新闻采、编、播工作初期阶段,而是将会贯穿整个新闻的职业生涯中.  相似文献   

16.
从事版权贸易工作8年来,我与编辑及很多版权代理同仁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随着工作经验越来越多,现在的我,对版权经理人的概念已经跟刚入行时完全不同了。刚入行时,每天就知道整理好版权信息,然后发给各个编辑们,等着反馈,或者按照编辑的指示联系外方出版社,  相似文献   

17.
从事版权贸易数十年,我有三个问题提出来,希望引起同行关注. 一个是合同的转让.如果一个美国出版社将其出版的作品的版权授权给中国某个出版社出版中文简体版,实际上就构成了合同部分权益的转让.如果合同中有禁止性的条款,这个合同就不能转让,中国的法律以及美国的法律都有这样的条款或者原则.  相似文献   

18.
说崔海     
崔海的大作出来了,说是要篇前言。我其实是很怕自己的文笔降低了他作品的档次。但转念一想,有些人是画以文章显,所以他们不惜千金找名家写美文,唯恐别人不解他画中之妙。就好像五十元钱的衣服非得挂个名标签,好把价钱标到五千。但真正的好画,明眼人都不会错过。崔海的画有目共睹,算得上是"天生丽质",想来也无需我唱什么颂歌。有很多人想知道崔海为何画得这么好,下面说他几桩日常小事,也许大家能咂出点味道来。  相似文献   

19.
从2010年9月份正式进入张刚工作室工作至今,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从一个初出校门、不知深浅的学生,成长为一名社区记者. 刚进入张刚工作室从事杜区工作时,我不知道社区新闻该怎么跑,张刚主任告诉我一句话:有事没事,你多和老百姓聊聊,自然就知道社区应该怎么跑了.但是说实话,跑社区新闻,采访的大都是些琐碎的小事,接触的都是社区里的大爷大妈,总觉得自己做出来的新闻不如同事做出来的劲爆、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般说来,一部精品图书的产生是需要多方面努力才能完成的.它需要有好的作者,好的作品,好的出版人,好的市场营销,好的印制管理,等等.当然,它还需要有好的装帧设计.而好的设计是怎样产生的呢?我觉得,美术编辑需要从中扮演好三种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