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与庄子”关系研究是鲁迅与传统文化关系研究中的重要一环。鲁迅疾视庄子之“毒”,但又无法摆脱传统的庄子对他的影响,因而学界对于二者的研究也呈顺逆之势。顺者着重于庄子对于鲁迅的积极影响,逆者则因循鲁迅的批判视角注重庄子对中国文化的消极影响。近些年来,“鲁迅与庄子”关系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由原来的语言承继、思想碰撞不断向文学、美学、诗学等文化深层方面拓进,提供了一个古与今、传统与现代交流与对话的典型个案。“鲁迅与庄子”关系研究必将为中国现代文化建设提供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2.
论述庄子的主客体平等、主客体相互联系及客体对主体的制约等关于主客体关系的思想,并认为庄子的主客体关系的思想有许多真知灼见。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主客体关系,仍然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图通过对《庄子》内篇"天"字的语义分析和寓言"庖丁解牛"的阐释解读庄子思想图景的三个层次。首先对"天"字进行三个层次语义分析,接着结合寓言"庖丁解牛"和内篇文本,分析"天"的三个层次的含义、寓言的三个层次与庄子思想图景的三个层次的对应关系,由此展示庄子思想的完整图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客观的角度对《庄子》的思想与老子思想之异同、《庄子》思想的特点、《庄子》思想被人们评论的是与非、《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如何看待《庄子》思想,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在其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孕育了深刻的美学思想,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庄子美学思想:庄子哲学思想超凡脱俗,其在美学上具有遗世独立的仙境美;他将人生看做一场大梦,从这种思想衍生出了梦幻美;庄子看到事物成与毁的转化关系,为我们提供了残缺美的美学范式;庄子具有人格美。他有宽广的胸怀和高远、深邃的思想,富有仁爱精神,追求真性情。这些都使他具有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的个性和诗风,深受庄子及其文风的影响,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对于郭沫若认识和批判庄子的思想发展过程,还分析较少。本文侧重在这方面略作探索。 研究郭沫若前期的思想和创作,离不开探讨庄子泛神论思想对其文化观的影响,这无论从其早年与宗白华、田汉的创作通信交谈中,还是从他后来对当时创作的追述中,都有大量的材料可资证明。倘若十三、四岁的郭沫若对《庄子》的喜爱尚带有较多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庄子思想,特别是庄子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丰富的生态文明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建设目标。这同时也是具有庄子“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一种深化概括。注重庄子“天人合一”思想的现实意义,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多种关系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建设“天地与我并生”的和谐统一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8.
人类只有端正自己的位置,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方能学会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通过对庄子其人、其思想和其所处时代的分析,结合具体的史实,从而进一步论证出庄子的"无为思想"乃以其修身,德也;以其治国,祸也。  相似文献   

9.
庄子对艺术事实的激烈批评以至否定,可谓众所周知,其与古典艺术创造的深刻关联,学界亦已多所涉及,惟有关二者微妙的相反相成关系,至今未见具体分析。本文意在通过该关节点的解剖,对庄子美学的逻辑构架作出自己的思考。一庄子否定美和艺术的思想渊源于老子。老子认为,华美的形式不仅不会表现好的内容,而且还会产生不良的刺激效应,令人丧心病狂。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先秦主要思想家之一的庄子历来是人们关注的对象,而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庄子相对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结合学界对庄子相对主义思想的研究与评论,对庄子相对主义思想及其实质进行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大美"是由庄子提出的一个原创性美学范畴,崇尚"大美"是庄子美学思想的突出表征;崇高则是西方美学与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庄子"大美"思想与西方的崇高在内涵、特征、审美对象、审美主客体关系等方面有着众多的异同性。  相似文献   

12.
对事实态人际关系的绝望和对儒家人际关系主张的拒斥,使庄子由对事实态人际关系的关注转向对理想态人际关系的探求。庄子主张,“道”是理想人际关系的核心;“无我”是开展人际关系的出发点;个体精神之自由与人我关系之和谐的统一是人际关系追求的目标。个体本位性、去依附性、非功利性则是庄子人际关系思想的三个特点。庄子的人际关系思想对时人思考和确立合理的人际关系思想理念富有教益。  相似文献   

13.
在儒、道、释三教合流的思想背景下,以庄学为中心调和儒、道、释,成为宋代庄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晁迥不仅积极调和庄子与儒家思想、庄子与佛学的关系,他还吸收佛学和老庄思想中的修道理论重新组合成“虚空为体,心息为用”的修身心法,体现了佛教心性论对宋代庄学的渗透。  相似文献   

14.
元好问坎坷的人生经历与所处时代特点,构筑了其对《庄子》的接受。元好问受庄子思想影响,表现为对其处世哲学的强烈认同,以庄子的自由精神、相对主义理论为基本理念,包含安时处顺和逍遥自适的人生境界追求。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上,主要体现为意象与用典方面对庄子的接受,直接和间接地化用庄子语句,以及继承庄子的“真”“自然”等理论,在庄子思想参与下形成元好问真淳、自然的诗风。  相似文献   

15.
元好问坎坷的人生经历与所处时代特点,构筑了其对《庄子》的接受.元好问受庄子思想影响,表现为对其处世哲学的强烈认同,以庄子的自由精神、相对主义理论为基本理念,包含安时处顺和逍遥自适的人生境界追求.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上,主要体现为意象与用典方面对庄子的接受,直接和间接地化用庄子语句,以及继承庄子的“真”“自然”等理论,在庄子思想参与下形成元好问真淳、自然的诗风.  相似文献   

16.
天人观是一个系统的哲学命题,庄子和荀子在这方面有非常丰富但又驳杂的思想。而且,两人的这些思想还存在许多根本对立的地方,例如庄子提倡天道,荀子则反之;庄子要求无为,荀子则呼吁有为;庄子追求天人合一,荀子则要明天人之分。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宇宙、人生及两者关系三个方面来对庄子荀子之天人观进行疏理,并力求客观、准确地评价其得失。  相似文献   

17.
《庄子》“道”的思想是道家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庄子》道的思想时,发现其中“德”也自成—个体系,与道形成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庄子》一书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创新思想及其设计方法。本文以此为题,探讨了庄子的创新思想;作者认为庄子提出的“人工”与“天工”的关系,“无以人灭天”,“不以人助天”的思想,以及“相天”与“合天”的理论,对于今天科学技术的创造性思维,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庄子是先秦时期具有高度自觉启蒙意识的教育哲学家。在庄子的观念中,启蒙的理由在于人生由于种种遮蔽所引发的存在困境,典型表征为个体生命意义的失落。庄子的启蒙主旨指向“光”与“明”,启蒙便是在“以道观之”理念下的个体通过怀疑、批判与反思等方式对自我、他者及万物之间关系的理解与重构。庄子提倡以启蒙获得真知从而帮助个体敞开充满自由精神的可能生活,其启蒙思想具有丰富的意涵和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方英敏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2):27-29,33
思维局限与思想困境桴鼓相应的关联,在庄子寻觅物性理想的过程中又一次得以验证。试图通过保持和守护物性自然,并以之为基础去追寻人类诗意的栖居之域是庄子的物性理想。但是庄子这一深邃的终极思路,由于他在处理人与物关系上的自然思维局限,使得他在自己的地平线上画地为牢。对于现代思想来说,只有从庄子的自然思维中走出来,才能使得诗意的栖居成为可能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