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心"是象山哲学中最为核心的概念,是其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其学也被称之为心学。象山心学非常简易直接,以非分解的方式立义,给现在理解象山之学带来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心"与"本心"、"心"与"理"、"心"与"物"的关系构成象山心学的三大主干,是人们把握象山心学的三个基本面向,厘清这三个层面的关系是打开象山心学的钥匙。  相似文献   

2.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是北宋时成就卓越的诗人。苏轼曾在给其侄婿王庠(xiang)的一封信中介绍过他的“一意求之”读书法。原话如下:“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读书皆作数过尽之  相似文献   

3.
簠室殷契 乙未(1955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人知有般契,自公元1898年始(即清光绪二十四年)。潍友范寿轩售古器物来言:“河南汤阴(实是安阳)出骨版(实是龟甲、兽骨),中有文字”徵询吾人,欲得之否?时有乡人孟定生共话,极怂恿其往购,且言欲得之。孟氏意:此骨版为古之简策也。翌年十月,范君来,告以得古骨版,期吾侪到彼寓所观览。彼寓西门外马家店,店甚简陋,土室壁立,窗小于窦,  相似文献   

4.
理论探讨 构 建 教 学 论 体 系 必 须 强 化 “学 ”的 内 涵基 础 教 育 新 课 改 反 观 与 前 瞻 后 的 沉 思 : 陈 培 瑞 (1.3) 李 如 密  相似文献   

5.
翻开周人的诗歌总集《诗经》 ,“君子”一词频频出现 ,尤其在《风》、《雅》中出现较多 ,而《雅》中又以《小雅》为盛。粗略统计 ,《风》中有 2 0余篇 ,《小雅》中有 30余篇 ,《大雅》有近 10篇提到“君子”一词。对“君子”具体含义进行归纳 ,可分为以下五类 :(一 )对天子的尊称。如“假乐君子 ,显显令德”(《大雅·假乐》)、“君子万年 ,保其家庭”(《小雅·瞻彼洛矣》)、“既见君子 ,孔燕岂弟”(《小雅·蓼萧》)等。《假乐》为周宣王行冠礼的冠词 ,《瞻彼洛矣》、《蓼萧》均为诸侯朝会天子的祝颂诗。所以 ,诗中“君子”当为对天子的尊称…  相似文献   

6.
<正> 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江西金溪人,因曾居贵溪象山(禅师山)讲学,世人尊称为象山先生。他是南宋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的鼻祖。陆氏所创之“心学”,是当时乃至以后几个世纪中较有影响的学派;它在中国哲学史与思想史上,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印迹。他的著作由其子陆持之收入《象山先生全集》,共三十六卷。  相似文献   

7.
杨简,字敬仲,自号慈湖,浙江慈溪县人(即今慈城)。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卒于理宗宝庆二年(公元1141——1226年)。与同时镇海舒广平(璘),奉化沈定川(焕),鄞县袁絜斋(燮)皆宗陆九渊(象山)之学,而且同在南宋孝宗淳熙时代(公元1127——1279年),故号称四明淳熙四先生。杨简,孝宗乾道年间进士及第,初官浙江富阳主簿,遭母丧去官,后历任浙江嵊县、江西乐平知县,以兴学训士闻于朝,乃召为国子博士。旋被贬于广西全川,复起用为兵部郎。宁  相似文献   

8.
张载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北宋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人,是有名的教育家。他讲学关中,其学派称为“关学”。“关学”是理学四大派之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教和学的主张。张载认为,教师要了解学生,并根据教材的难易而因材施教,所以他说:“教人者必知至学之难易,知人之美恶;当知谁可先传此,谁将后传此。”除了正面的施教,他还认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在《正蒙·中正篇》中写道:“‘有如时雨化之者’,当其可,乘其间而施之;不待彼有求有为而后教之  相似文献   

9.
后世论象山,多注重其哲学和教育思想,而对他的诗歌、散创作关注较少。其实,象山精通学。象山主张诗从心里流出,作须领会本心,提倡自由创作:象山的诗歌工于用典,多绘景精细之作。象山的散析理精微,善于从细微处提炼出哲理,在宋乾道、淳熙年间坛足具代表性。象山先生诗自具风格,足成一家,颇值得我们重视与探究。  相似文献   

10.
南宋中期,朱熹创立的朱学和陆九渊创立的陆学,是学术界两大学派。他们利用书院,建立门户,传播学术,影响之大,延及几代。陆九渊的象山精舍在南宋与白鹿、岳麓、丽泽齐名天下。全祖望说:“予尝考其始终,盛衰、兴废之详,有北宋四大书院,有南宋四大书院。……自金源南牧,中原扳荡,二阳鞠为茂草。故厚斋谓岳麓、白鹿以张宣公、朱子而盛,而东菜之丽泽、陆氏之象山,并起齐名,四家之徒遍天下,则又南宋之四大书院也。”(《鲒埼亭集外篇》卷四十五)四大书院,各具特色。特别是陆九渊,他在象山期间是陆学最为昌盛的时期,黄宗羲说:“陆子之在象山五年间,弟子属藉者至数千人,何其盛哉!”(《宋元学案·槐堂诸儒学案》)李绂也说:“陆子倡道南宋,弟子亦以数千计,今考其姓  相似文献   

11.
王凡《读<古汉语虚词>》(载《中国语文》1983年第4期)在评述杨伯峻先生《古汉语虚词》关于“彼其”的解释时,提出了如下看法:“‘彼其、此其、是其、夫其’这类现象,实为古汉语中的同类近义词连用现象(即同属一个词类、意义相近的两个或几个词的连用),这种连用现象,成为古汉语复音虚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个看法实出于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该书上册“其”字条认为“彼其”(或作“彼已”“彼记”)“夫其”都是“复语”,并批评毛、郑以下释“彼其”之“其”为语助者是“误甚”.该书下册“此”字条亦谓“此  相似文献   

12.
朱熹(晦庵)、陆九渊(象山)、吕祖谦(东莱)为南宋理学、心学、吕学三大学派巨子。朱、陆之间思想异同之辨曾为历史的一大公案。吕氏则折衷朱、陆的“理”本、“心”本之论。又兼采永嘉事功之学。东莱与象山个人交往上有“道合志同”之情谊。学术思想上则共商讨、相融合、互补充。然而他们的思想亦同中有异,不论在为人治学的风格和探讨社会政治、哲学等问题的见解上亦各具特色。他们打破传统的经学独断论,强调主体精神的力量。主张经、史合一,经史并重,开一代风气,在学术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长沙的岳麓、金华的丽泽、庐山的白鹿洞、贵溪的象山,均为南宋著名的书院。四者之中江西有其二。白鹿洞书院一直办在庐山南麓,而象山书院则因种种原因,迁建多处。现将象山书院概况分述如下: 应天山之象山精舍象山书院的前身叫象山精舍,是南宋陆九渊及其门徒彭世昌所创办。其址在今江西贵溪县上清镇东南的应天山。宋淳熙十四年(1187)彭世昌来贵溪寻访老友张伯强和张行己等。一日登山游览,见“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便与友商议,准  相似文献   

14.
清代学者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号倦翁,安徽泾县人。他善于文论,著有《安吴四种》三十六卷,其中的《艺舟双楫》分论文论书两部分。论文有涉及修辞的部分,有他的特色,是密切结合文论来谈修辞的。他的文论是针对明代前后七子和唐宋派而发的。他说:“离事与礼而虚言道以张其军者,自退之(韩愈)始,而子厚(柳宗元)和之。至明允、永叔(苏洵、欧阳修),乃用力于推究世事,而子瞻(苏轼)尤为达者。然门面言道之语,涤除  相似文献   

15.
采绿与相思 在《诗经》中描写人采取某种绿色的植物,成为表达相思之情的固定套式。不管是采卷耳、采薇菜,还是采葑莱、采蓝草,都是相思的前奏曲,暗示出一种强烈、深沉而缠绵的思念之情。试看下列例证: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周南·卷耳》)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慑惙。……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召南·草虫》) 爰采唐矣,洙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爰采葑矣,沫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鄘风·桑中》)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 彼汾一曲,言采其(艹卖);彼其之子,美如玉。…… (《魏风·汾沮洳》) 终朝采绿,不盈一掬;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小雅·采绿》)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小雅·采薇》)  相似文献   

16.
红叶     
主办 :湖北省荆门象山中学校长 :柯昌军 集象山之灵气 ,采浏河之精华 ,汲文峰之露水 ,蕴楚韵之芳泽。终于 ,公元一九八四年一片如霞似火的象山红叶在一群缪斯的召唤下降临人间。红叶文学社抱定提高学生素质这一宗旨 ,追求发展特长这一目标。十几年来 ,《象山红叶》在小社员犁锄的耕耘下 ,钻出了含苞吐露的幼芽 ,呈现出了春意盎然、五彩缤纷的原野 ,结出了橘绿橙黄的果实。 1999年《象山红叶》被中国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校刊 ,向启新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校刊辅导员。文学社社员作品多次获全国作文大赛和湖北省教研室组织的作文…  相似文献   

17.
一、"之"应是代词课文中,有一个"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的句子,课本作了这样的注释:【彼恶(wū)知之】他们怎么知道呢?恶,疑问代词,怎么,哪里。显然,注者把这个"知之"的"之"当作了一个助词而不是代词,故未译出。其实这个"之"应是  相似文献   

18.
一、"之"应是代词课文中,有一个"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的句子,课本作了这样的注释:【彼恶(wū)知之】他们怎么知道呢?恶,疑问代词,怎么,哪里。显然,注者把这个"知之"的"之"当作了一个助词而不是代词,故未译出。其实这个"之"应是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世界万物,其形象无不有色,其景境无不带彩。这就决定了文学描写中色彩描绘的重要性。没有色彩描绘,形象无法展现,意境无法开拓,内含的情感也难以揭示。故此,古往今来,写景诗文多重视色彩描绘。《诗经》即有“瞻彼淇兮,绿竹青青”(《工风·淇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等句,勾画出了鲜艳明丽的形象。至于《楚辞》中的“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九歌》),“青黄杂兮,文章烂兮”(《橘颂》)等句,则已经注意到色彩的交织映衬。到了唐诗宋词,颜色形象的调配达到了十分高妙的艺术境地。  相似文献   

20.
一、任官江西时被举劾之原因 正德九年(1514),江西提学副使李梦阳曾因“欺凌僚属,挟制抚按”(《明武宗实录》卷112)之指控,遭到“冠带闲住”(同上)之罢职处分。然而,其去官因素甚多,据《明史·李梦阳传》云:“令甲(即法令)副使属总督,梦阳与相抗,总督陈金(按:《国榷》云:陈金于正德六年二月总制江西等地军务,至八年正月去官。)恶之。监司五日会揖巡按御史,梦阳又不往揖,且敕诸生毋谒上官,即谒,长揖勿跪,御史江万实亦恶梦阳。”按:《明史》之说皆有出处。据《明武宗实录》卷12云:“初,江西提学副使李梦阳禁诸生迎谒上司,且令勿跪,又废五日聚揖(都)察院例,遂与巡按御史江万实有隙。淮王(按:指淮府定王佑废棨、淮靖王瞻墺曾孙。见《明史》卷119)校卒有与诸生争者,梦阳治之,为淮王所奏,下万实按状,梦阳欲胁万实,遂互相讦奏,俱下总制都御史陈金,金檄左布政使郑岳勘之,梦阳恐金直万实,伪作万实劾金奏草,以激怒金。”此处所言“(梦阳)伪作万实劾金奏草”事,完全为他人捏造诬陷,拙文《李梦阳生平若干史实的考索辨误》(《社科纵横))1996年第3期)已有详尽辨证,毋须再述。至于梦阳与陈金“相抗”事,李之《空同集》及其友人崔铣《明江西按察司提学副使空同李公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洹词》卷6,台湾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