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句名言,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成为激励人们发奋读书的座右铭。的确,"苦读"应是小学生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素养,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只要"苦读"就够了吗?  相似文献   

2.
我们经常会听见一些词例如"刻苦学习"、"苦读"等来形容读书之苦。其实我认为应该是"读书之苦是源,读书之乐是泉"。古今中外那些名垂千古的人的读书事例应该是数不胜数的。  相似文献   

3.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句名言,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成为激励人们发奋读书的座右铭。的确,苦读应是小学生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素养,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只要苦读就够了吗?学贵有  相似文献   

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古人遗训,它告诉我们勤学苦读是求学之道.但是从效果上看,苦读和巧学应该结合.就说读书吧,要读得好,少走弯道,就必须有向导,这向导就是一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序和跋.读书先读序和跋,就像在书山里跋涉有了向导.  相似文献   

5.
“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现在还有不少师范专科学校的大学生把这副对联作为自己学习上的座右铭。他们勤读苦读,日积月累,读了不少书,这种学习精神确实可嘉。但其效果如何?除了少数出类拔萃有所建材者外,大部分仍是成绩平平,收获不丰。究其原因,可能在于这副对联的片面性吧?因为它只强调学习要勤奋苦读的一面,却否定了读书也有门径和方法。而读书如果不找到入门的途径,没有正确的治学方法,那当然就会事倍功半,力气化了不少,但收益不大。有人曾这样说:“学习无捷  相似文献   

6.
顾明霞 《考试周刊》2011,(75):163-16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本就是件快乐的事情,只要教师为学生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会在快乐中认知,在快乐中感悟,在快乐中实践,在快乐中体验成功,在快乐中成长。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知之"、"好之",更重要的是"乐之"。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快乐学习方法谈谈见解。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的记忆中,听得最多的是"寒窗苦读"或"悬梁刺股"的故事,好像读书的过程,必然有一个煎熬和痛苦的体验,只有"苦读",才能学有所成。可自从听了余秋雨的讲座之后,我才领悟了"快乐阅读"的"真经",由此,"苦"去"乐"来!"要让阅读成为一件快乐的事,首先,得学会‘瘦身减肥’。"余秋雨谈到自己的阅读经验时,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相似文献   

8.
胡潇文 《辅导员》2014,(23):51-51
前苏联作家米哈尔科夫曾说过:"读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这句话足以证明读书的重要性。当你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中,为自己刚刚拾到一颗知识的金沙而感到欣喜时,你就获得了读书的快乐。很小的时候,我就认为读书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我把读书想像成为老师读书、为家长读书,总之一提到读书我就心烦意乱,我把读书当成了为别人"打工"。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一直担任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到六年级下学期,有将近一半的教学内容是复习和整理."复习课难上",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慨.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有"成就感".有的教师"爆炒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有的教师采用"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道题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复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前段时间,我市分两次举行了毕业班复习课展示活动,我有幸参与上课和听课,感触颇多.复习课,要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教师不应该让情趣缺席.  相似文献   

10.
自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新"三观"思想后,全国上下再次学习"三观",弘扬"三观"已成为一种潮流,而作为祖国栋梁的大学生们,应更好的践行"三观",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确立什么样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正确的践行"三观",才能更好的规划人生。  相似文献   

11.
高职课堂教学应该是实行快乐情境教学法最理想的场所,因为它拥有自由、开放活跃的学习氛围,改变长期在《草坪建植与管理》的课程教学中的死板与枯燥,以教师为主导来创设"快乐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快乐情境",让获得知识的人也获得应有的满足和快乐。  相似文献   

12.
学习贵在"早",鲁迅先生就是一个爱读书、博读书与"早"读书的人,他强调读书要四到,以便调动所有的感官参与学习。可是,笔者曾经有项"你最喜欢的学科"的学生调查,没想到语文学科落个倒数第二的结局。本来应该是最生动、最优美的基础课程,学生怎么会如此反感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化?我想在语文学习中一定存在"黑洞"。这些因素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厌烦情绪,由此导致语文学习的低效。在此,我想就语文学习的预习环节,来探究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的途径。笔者以为,语文学习时预习的"黑洞"表现在:  相似文献   

13.
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最快乐的地方,是我心中珍藏已久的一个教育梦想。“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十年寒窗苦”,似乎自古以来读书就与苦联系在一起。“凿壁借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这些古人读书的经典事迹,作为激励寒门学子刻苦学习的案例,无可厚非。“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苦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也没有异议。虽然当前如孝感一中高考备考集体打吊瓶的事件还在愈演愈烈,但我们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在我等看来是何等快乐的事啊!但在一些人看来却是苦差事,说什么"读书苦,苦读书"甚至于发出了"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哀号。阅读的"三有":有心、有形、有行,是爱读书者的必须。让阅读变得快乐,首先得有心。要打心眼里觉得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愿意读书、喜欢读书,因为读书益智、读书养生、读书交友等等好处都为一般人所认同。如同吃饭睡觉一样,爱读书的人一天不读书就会浑身不舒服。书不离手、手不释卷是  相似文献   

15.
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的是"乐"。但这种乐不仅仅是逗乐,具体到语文教学而言,这应该是一种思考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象到实质的一步步的思维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有苦也有乐,甚至先苦后乐。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同时,也应注重使学生弄清语文与社会的关系,应该逐步理解语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可以通过语文表现出来。这就有利于调动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并且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自主的气氛,从而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由苦到乐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写日记的兴趣是学生积极写日记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学生日记水平的心理保证,他能使学生便"苦记"为"乐记",变"要我记"为"我要记",从而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稳固的写日记兴趣-良好的日记习惯。下面就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已成为共识,大多数的语文课堂学生读书、讨论、探究,热热闹闹,不过很少有老师去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而这一点恰恰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关节所在,因为读书不仅要"读入",更要"读出"。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相似文献   

18.
古人说“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意在劝导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但只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艰难,而忽视了其中的快乐,容易使学生情感的闸门关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让学生找到学习轻松有趣的感觉,只有当学生面对学习感到愉快时,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也就会成为寻找快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几千年来的语文学习一直与“苦读”紧密相连着,有道是“十年寒窗苦”。看看我们身边的学生也的确如此。为什么就不能让语文学习变成一种快乐的享受呢?诚然,这不是要否定刻苦学习,而是希望大家能树立起“快乐语文”新理念,从“享受语文”的角度来进行“快乐学习”。  相似文献   

20.
怀丽波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9):162+164-162,164
从计算机科学专业《工程数学》教学实践出发,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指出学生的学习模式应该是"用数学"而不是"算数学",培养的人才应该是"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改变数学枯燥抽象的观念,提高数学的亲和力,全方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