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的工艺技术与人的生理结构之间必定存在着同构关系或匹配关系.银幕画面的效果是由摄影机的镜头制造的,它呈现出眼睛知觉活动的基本特征,于是不仅是镜头模仿了眼睛,眼睛在这里也模仿了镜头.在现实里,人的实践活动是整个身体的活动,眼睛是配合身体的;在电影中,人的观赏活动却主要是眼睛的活动,身体反过来是配合眼睛的.摄影机对身体的模仿有着和镜头对眼睛的模仿同等重要的美学意义,因为银幕画面不只诱发眼睛的注视,更进一步诱发了身体的回应.摄影机镜头对眼睛的模仿是直接呈现的,摄影机对身体的模仿却需要意识的投射.摄影机的能力远远超出了观众的眼睛和身体的感知能力,观众因此也就成了一个超验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眼睛”。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新闻报道的眼睛——标题就应该及时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反映对人物事件  相似文献   

3.
要善待摄像记者的“眼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摄像机常常比作摄像记者的眼睛,摄像记者是通过这个眼睛观察事物的,反映客观世界。本文通过实践强调了眼睛是摄像记者事业生命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4.
胡芹  章祥 《新闻前哨》2011,(2):74-7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谁都喜欢清澈的眼睛。标题就好比文章的眼睛,传神出色的标题就是清澈的眼睛,是留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标题亮,新闻才会亮,读者才会"一见钟情",产生阅读的冲动和兴趣。如何让证券新闻标题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5.
记者与眼睛     
记者要具备的基本功很多.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做好"眼睛"的文章.这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如何运用自己的眼睛发现新闻,辨别新闻;二是如何吸引公众的眼睛.  相似文献   

6.
健康新知     
《中国新闻周刊》2004,(31):65-65
好消息照镜子的好处维生素无奈心脏病新知蓝眼珠的不幸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蓝色眼睛的人比褐色眼睛的人更加容易面临失明的危险。英国专门从事视觉方面研究的巴简·蒂龙教授及其同事发现,与褐色眼睛相比,蓝色眼睛和绿色眼睛较少含有一种名叫“斑色素”的物质。“斑”是视网膜的  相似文献   

7.
摄影艺术属于视知觉艺术范畴。由进入视觉带给灵魂响应.这便是摄影艺术的感染与震撼力。这种瞳孔与灵魂的撞击并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情绪的东西.我们常常义称它为视觉判断。从摄影这门艺术的诞生开始.大量艺术家们为了寻找让瞳孔与灵魂互动的画面.倍费心智。我认为.这种视觉判断由三大类眼睛组成:摄影家的眼睛、作品人物的眼睛、读的眼睛。摄影家的眼睛是寻找,作品人物的眼睛是再现,读的眼睛是效应。  相似文献   

8.
标题好比是文章的眼睛,要努力让新闻的“眼睛”亮起来,让读者从这双“眼睛”看到新闻中最新鲜、最主要、最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靠"眼睛"传神。古诗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个人有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就会精灵许多。一个亮眼的标题,能在最短时间内吸引读者,抢得先机。成语说"画龙点睛",鲁迅说过:记人,最好记他的眼睛,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0.
记者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其构造大抵相同,有眼球、眼睑、睫毛、眼外肌等。要说不同的话,也就是有的人眼睛大些,有的人眼睛小些,有的人需要戴眼镜,有的人视力好不需要戴眼镜…… 既如此,记者的眼睛叉有什么特殊之处,值得笔者为此唠叨一阵子呢? 我说非也。虽然都是记者,但记者与记者的眼睛有  相似文献   

11.
你的宝宝的眼睛是否够明亮有神?你的宝宝经常揉眼睛吗?有无故流泪的现象吗?应季护眼,让你的宝宝的眼睛永远是“明星”。宝宝眼睛的生长发育从母亲怀孕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宝宝出生后就对光有感知了,如果你用手电  相似文献   

12.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明则文章活。要使文章活起来,首先就要让标题动起来,用动人的眼睛去打动人,用传神的眼睛来吸引人。常言道:“看书先看皮,读文先读题”,就是这个道理。 新闻标题与其他文体的标题稍有不同,是靠事实说话的,题要实实在在。新闻标题的特性决定了新闻标题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  相似文献   

13.
歌德在他引以为自豪的科研成果《颜色学》中认为:一切知觉和观察都必须依据眼睛,眼睛也和外界一样有自己的颜色,当眼睛看不到所需求的颜色时,眼睛本身就会产生出貌似的颜色来。这种由眼睛自己造出来的颜色,就是生理颜色。这种生理颜色是主观颜色,也可以说是想象中的颜色。将各民族的各种形态看成(想象成)是有色的,并且看出这些颜色又都是随着形态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在采编新闻时,就会象画家作画那样根据需要选择和调配颜色. 为了审视方便,笔者将新中国成立之前的  相似文献   

14.
大凡见过卡夫卡肖像的人,不能不为他的眼睛所震撼.这双眼睛清澈纯净、明亮有神,却流露出十分复杂的信息,既有羞涩、忧伤、恬淡和迷惘,也有惊恐、焦虑、自信和犹疑……我国学者曾艳兵先生认为:"卡夫卡的眼睛里似乎什么都有,但你却无法准确说出是什么."正如卡夫卡作品一样,这双眼睛玄奥神秘、迷雾重重,着实令人捉摸不透.可这双眼睛却像子弹一样洞穿雾瘴,一下击中世界的悖谬和荒诞之处.  相似文献   

15.
标题宛如人的眼睛,“眼睛”有神,就能吸引读者,“眼睛”无神,则对读者就缺乏吸引力。毫无疑问,没有具体内容,用一般化的语言堆砌起来的空泛标题即属无神的“眼睛”。阅读标题是读者从报纸上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读者看报时只看标题,通过浏览标题来获取报纸上的主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由“眼睛风波”想起春晓据悉,前段时间,一些观众对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的片头产生误会,于是来信认定片头那双眼睛是演艺界某大腕的。由于那位大腕艺德欠缺,名声不好,引起观众强烈不满,要求撤换那双眼睛。其实这双美丽明亮的眼睛并非那位大腕儿的,而是青年演...  相似文献   

17.
学会用眼睛来看是任何一名记者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摄像记者来说显得尤其重要,摄像记者必须通过眼睛来发现和表现人、事、物的最佳视角。一名优秀的摄像记者更是可以通过眼睛来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人人都喜欢清澈的眼睛.标题就像是文章的眼睛,传神出色的标题就是清澈的眼睛,是留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只有让读者对标题"一见钟情",他才愿意和稿件"交往"下去.但是,绝不能为了标题而标题,合理想象编造细节,自造题眼.  相似文献   

19.
“在无数的蓝色的眼睛、红色的眼睛之中, 我有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的眼睛。……我是中国人! 我的和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彻在联合国的大厦里, 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也响彻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 大声呼喊着‘中国得分’  相似文献   

20.
诸雄潮 《中国广播》2013,(12):87-88
声音里的世界是个丰富的世界,比我们眼睛中的世界更富于想象。人们眼睛中的世界大致相似,人们耳朵里的世界却各自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