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胜一筹     
两个学生在剑桥大学学习电子工程,一个来自埃及,一个来自印度,埃及学生对印度学生说:“你知道吧,最近在尼罗河边挖掘出成捆的电线,这证明埃及早就发明电话了。”印度学生立刻反击:“前段时间我国在恒河边也进行了挖掘。”埃及学生忙问:“发现什么了?”印度学生说:“什么也没发现。”埃及学生喜形于色,印度学生接着说:“这充分证明,印度人早已发明了无线电话。”  相似文献   

2.
一本教育刊物上刊登了这样两则案例:一则案例说: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提问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一位学生回答:“雪化了是云。”另一位学生说:“雪融化了是彩虹。”还有学生说:“雪融化了是春天。”老师说:“都错!答案是泥水。”  相似文献   

3.
个案一:某小学一年级学生与家长的一段对话.学生:昨天我们班选班长了,老师让我们举手,可看都没有看我们这边一眼。家长:选谁了嘛?学生:选了XX,她读幼儿园时就是班长,现在还是(班长)。家长:没关系,今年不是正式选的,  相似文献   

4.
校园幽默     
《河北自学考试》2011,(4):44-44
抄袭老师问一名学生:你的试卷是抄了别人的吧?学生:是的。是抄了些,但不全是老师:哪些地方不是抄的呢?学生:名字不是。我不过去上课时,一个女生坐在后排听音  相似文献   

5.
最近看了一节小学语文录像课,教师让学生用“味道”造句,学生说:“可乐的味道非常好!?“妈妈今天烧的菜味道不错。”……教师听了非常满意。但当有学生说:“躺在妈妈刚晒的被子上,我闻到了太阳的味道。”教师却觉得不符合事实,一口否定。后来学生用“难过”造句,一个学生说:“奶奶去世了,我很难过。”教师很满意,表扬了这个学生讲的是生活事实,流露出真情实感。这一表扬,激发了其他学生的表现欲,有个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家门前有条小河很难过。”教师听后满脸不悦,同样一口否定。  相似文献   

6.
李超 《考试周刊》2011,(66):207-207
我常在学生的微博上看到学生对老师的埋怨.甚至是咒骂老师的话:在学校也常听到这样的反映:某班级的学生不满自己的老师,要求调班;近年来,网络媒体上学生殴打老师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有人不禁问:这是怎么啦?更有人感叹:现如今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我思索:学生有了自主意识,教师该怎么办?我觉得只有一条出路:顺应时代,了解学生,做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7.
有一天,一个学生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为像苏格拉底那样学识渊博的学者。苏格拉底没有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开始,大家每天做三百下,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同学坚持了?”教室里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举起了手。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学生:“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哪几位同学坚持做到了今天?”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柏拉图。  相似文献   

8.
老师问学生:“什么时候盐不咸?”学生很茫然。老师叫他的学生去买一包盐。学生买回来后,老师吩咐这学生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喝了它。“味道如何?”老师问。“咸!”学生吐了吐舌头。老师又吩咐学生抓一把盐放进附近的湖里。学生于是把整包盐都倒进湖里,老师说:“再尝尝湖水。”学生捧了一口湖水尝了尝。  相似文献   

9.
刘芳 《班主任》2009,(5):44-45
开学不久,一位学生公然在课堂上煽动:“老师含沙射影骂我们怎么办?”有学生立即响应:“告她诽谤罪。”另一学生跟上来:“犯了错误,老师罚我们抄校规,这算不算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更有学生叫喊:“这是违法的,叫她下课。”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并运用一些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时机,如学生创造力的火花出现之时,学生创造力受阻之时,学生创造力高涨之时等等。我在一节分数应用题练习课中出示这样一道题目:“补充问题并列式:一本书有 200页,第一天看了它的,第二天看了它的,—— ?”学生 A补充:“第一天看了多少页 ?列式 200×。”学生 B补充:“第二天看了多少页 ?列式 200×。”此时,学生 C迫不及待地补充:“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列式 200× (+ )。”学生 D抢着补充:“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了多少页 ?列式 200× (- )。”  我又激励:谁…  相似文献   

11.
朱玉翠 《教师》2013,(36):33-33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后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了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某先生又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就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这样的评价搞得学生一头雾水,那么,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正确评价学生的作文,在教学实践中润物细无声般地引导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  相似文献   

12.
王国莺 《班主任》2008,(6):21-22
最近读林崇德教授《教育的智慧》一书,对其中一节印象颇深。调查者问老师:“你爱你的学生吗?”百分之九十的老师回答:“爱。”调查者再问学生:“你感受到老师的爱了吗?”只有百分之十的学生回答:“感受到了。”  相似文献   

13.
前两天听一堂公开课《嫦娥奔月》,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课中,教师问:“读了故事,你觉得嫦娥是个怎样的人?”一学生说:“我觉得,嫦娥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一学生说:“我觉得,嫦娥是个为民着想的人。”还有一学生说:“我觉得,嫦娥是个美丽聪明的人。”……学生发言的内容本身没有问题,完全体现了教材想要传达的思想或者人文的熏陶,也就是说,人物本身蕴含的道理,从学生的言说内容看,已经成功地渗透了。  相似文献   

14.
幽默与漫画     
物质奖励 校长问一个学生:“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你愿意大会表扬,还是愿意接受物质奖励?” 学生:“愿意接受物质奖励。” 校长:“为什么?” 学生:“因为我是唯物主义者。”  相似文献   

15.
崔卿 《现代语文》2006,(2):57-57
相信很多语文老师教授文言文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老师一篇一篇地讲,学生一篇一篇地学。到了高三下学期总复习的时候,你问学生还记得几篇,相当一部分学生抓耳挠腮:都想不起来了;做文言文训练时,老师联系课本中学过的类似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时,学生反而更茫然了:学过吗?我怎么没有印象?  相似文献   

16.
徐曼曼 《教育》2012,(12):23-23
学生:老师,学校让抽烟吗?教师:不允许!学生:那犯烟瘾怎么办?教师:偷着抽,千万别让老师抓住!学生:学校让搞对象吗?教师有点不耐烦了:你是来学习的,还是来搞对象的?学校不允许学生搞对象!学生又问:打几次架学生才会被开除?教师回答:打一次架就开除!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用“情境启导”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动手操作和大胆想象,激发学生说的愿望,训练学生说话,做到完整、连贯。2.在提高学生听话、说话能力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教育学生要爱护树木,初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说话,做到完整、连贯。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明确要求。出示实物:一棵种在花盆里的小树。师:小朋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客人,她是谁呀?生:一棵小树。师:你能说说这棵小树长得什么样儿吗?生:这棵小树枝干是细细的。生:这棵小树身上的树叶是嫩绿…  相似文献   

18.
王启明 《成才之路》2010,(22):44-45
常听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硬是不读书,教起来真没劲。“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讲了几遍的内容还是一问三不知。”……。更有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是:“非典”猖獗时,一个学生说:“我宁肯得‘非典’,也不想读书。”马上就有几个学生附和,教室里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批评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他的学生无故打死一只麻雀,为了教育这个学生,他便令这学生找到一个雀巢,里面正有几只雏雀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不无忧伤地说:“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没法搞活它们了。”这情境使这个学生非常懊悔。20年后,这位学生找到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当时严厉地批评我,  相似文献   

20.
张艳 《陕西教育》2010,(6):24-24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场戏有了一个引入入胜的开场白就赢得观众:一篇文章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就能吸引读者。同样,一堂课若有一个良好的导入就能吸引住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