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习热学时,有部分同学反映“听得懂”,但自己做题时特别是判断类的问题时就无从下手了。例如判断下列题目,就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出错:(1)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2)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3)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4)物体内能减少一定是放出了热量;(5)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6)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7)0oC的冰化为OoC的水,内能一定增加;(8)-50oC的冰因温度太低而没有内能;(9)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一定降低;(10)质量是1kg的水温度降低1oC放出的热量是4.2×103J/(k g·℃)。以上小题除第(3)、(6)、(7)小题正确外,…  相似文献   

2.
例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D.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减少一定是放出了热量 B.加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D.O℃的冰化为0℃的水,因为温度没变,所以内能不变 要做对上面两道题就必须弄清温度、内能、热量这三个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关于温度、热量和热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热量越多 (B)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越多 (c)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I))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热能一定增加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能测量物体的温度,是由于温度计的 液体能变得与所测物体的温度相同 (B)一切物体都是热胀冷缩的 (c)1卡就是1克水在1℃时所吸收的热量 (D)一杯开水比一杯冰水含有的热量多 3.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铁球和铜球,放在开水中煮很长时间后,它们将( ). (A)吸收相等的热量,升高相同的…  相似文献   

4.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混合时会发生热传递现象.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通常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可用公式Q—l,,l凸t来计算.1.公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和单位,,l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是“干克”.凸t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量,单位是“”C”.当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凸t—tZ-t;(ti为物体的初温,t;为物体的未温);当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时,乙t一2;一Z。…  相似文献   

5.
初三物理课本有一道例题“把100克、80℃的热水跟300克、20℃的室温水相混合,经测量,混合后的共同温度为35℃。试计算热水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和室温水的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把这两个热量加以比较。”利用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基本公式Q_吸=cm(t-t_0)、Q_放=cm(t_0一t),求得Q_吸=4500卡,Q_放=4500卡,经分析比较得到热平衡方程Q_吸=Q_放(过程详见课本)。这节课结束,学生对这公式只是从形式上记住了,而没真正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以及未掌握题目包含的物理过程。在后面的习题课上,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  相似文献   

6.
在运用热量公式Q吸=cm(t-t0)和Q放=cmt0-t)解题时,同学们要明确以下四点:1.明确与热量Q有关的因素物体吸热升高的温度,物体放热降低的温度,若将和降都用面来表示,则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两个公式可写为在运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解题时,同学们应明确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的多少,是由物质的比热c、物体的质量m、和物体温度的变化量凸t三者所决定的.对同一物体而言,热量Q仅由温度的变化量t来决定.2.明确t在公式中的整体性在热量的计算公式中,为物体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即物体变化的温度.同一物体,无论初温t0和末温t大小如何…  相似文献   

7.
从比热容表中查知某种物质的比热容,我们就知道了1kg的这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J。如果质量不是1kg,温度升高(或降低)不是1℃,能不能算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从铝的比热容入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在中考的单选、多选题中多次出现有关温度、热量、内能之间关系的试题 .为了使同学们能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一、温度与热量问题 1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 ,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分析 :温度和热量的关系是通过热传递建立起来的 .从公式Q吸 =cm(t2 -t1) (t2 >t1)中可看出 ,一个物体的温差 (温度升高 )越大 ,其吸收热量就越多 .但一个物体温度升高 ,吸收热量并不是惟一的途径 ,还可通过对物体做功使其温度升高 .例如 ,两个物体互相摩擦 ;两个固体相互击打 ;对一杯水进行搅拌 ;使一根铁丝反复弯折等都可以使…  相似文献   

9.
从比热容表中查知某种物质的比热容,我们就知道了1kg的这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J。如果质量不是1kg,温度升高(或降低)不是1℃,能不能算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从铝的比热容人手,以初三物理教材P22例1为例,分几步逐步归纳热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曾经见过这样的两道热学题: 1.物体温度升高了,表明 。A.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B.别的物体一定对它做了功;C.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了;D.物体的体积一定增大了。(出题者认为:物体的温度升高,表明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故选C。) 2.某物体温度升高了,则 。A.它一定吸收热量;B_它的内能增量一定等于它吸收的热量;C.它的分子平均功能一定增加;D.它的内能一定增加。(答案选C。)  相似文献   

11.
一、一个误区判定气体内能变化本不是一个思维复杂的问题,但同学们经常出错.这是因为同学们首先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温度联系着热量,两者同方向变化.即温度升高,必定吸收了热量;温度降低,必定放出了热量.反之,吸收了热量,温度必定升高;放出了热量,温度必定降低.其实,温度变化与吸放不存在单一的函数关系。温度升高,并不一定吸收了热量;吸收了热量,温度并不一定会升高.正确的观点是:对于非  相似文献   

12.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就一定升高B、只要物体温度升高,物体就一定吸收了热量C、只要物体温度没变,就没有吸热或放热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就一定增加分析:这个题目是关于温度与热量,温度与内能的关系问题.由于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吸热,所以A、C不对.由于物体温度升高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引起的,所以B不正确.答案应选D.想要熟练正确的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应理解热量、温度、内能的相互关系.下面就列举一些例题来分别谈谈这几个物理量间的变化影响关系.理顺热量与内能的关系有助于理解这…  相似文献   

13.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物质的密度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物理量.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物质的密度跟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质量为1 kg的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温度”、“热量”“热能”等概念,是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不少学生,以为“热传递中传递的是温度”,以为“温度高的物体热量就多”,以为“物体温度升高后热量就增加”,等等。总之,他们把温度、热量、热能当成是差不多的概念,搞不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对这些概念的叙述,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课本说:“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初中物理第二册第33页)这就是说,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物体在任何情况下总有个冷热程度,因此都有相应的温度。温度是个状态物理量。热量则不同。课本说:“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同上书第58页)这就是说,热量是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物体如果  相似文献   

15.
四川卷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B)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C)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一定能实现(D)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卷(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 1.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物体,在下落过程中___。能减少,___能增加。 2.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其中__力减小的更快。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___和___。 4.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___吸收的热量较多,若吸收相同的热量,___的温度升高的较多。 5.完全燃烧500克木炭放出的热量是___焦耳。(木炭燃烧值是3.4×10~7焦/千克)  相似文献   

17.
在解热学计算题中,如何正确地建立热平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所谓热平衡方程,就是Q吸=Q放.即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热量就要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并且一直持续到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在这一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那么,在建立热平衡方程解题时应该注意哪几个问题呢?第一、用热平衡方程可以计算热量、温度、质量等物理量,此方程也是测定物质比热的依据.但应用时应注意它成立的条件,就是参与热交换的物体对外界应是绝热的,即对外界不放出热量也不从外界吸收热量.第二、解题时应分清哪些…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 2 1面关于热量和比热大小的描述是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相等 ,也等于它的比热”.笔者认为此解释欠妥 ,下面以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问题为例 ,与同仁商榷 .下面是笔者在课堂上布置给学生的一道判断题 .题目 质量是 1 kg的水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是 4.2× 1 0 3J/ (kg·℃ ) ,是否正确 ?一部分学生认为正确 .当笔者问为什么此题正确时 ,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了“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相等 ,也等于它的比热 .既然 1 …  相似文献   

19.
关于比热,首先应明确它是表示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学习比热应掌握以下几点: (1)比热可以作为鉴别物质的依据。例如,拿一块金属,当知道它的比热是0.88×10~3焦/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太阳光在月亮的表面发生了漫反射B.早晨我们看到太阳的位置比太阳的实际位置低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D.日食、月食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2.以下估测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正常的步行速度是5m/sB.一个大苹果的质量约为50gC.一只新铅笔的长度约为0.175dmD.把一个鸡蛋举高1m,克服鸡蛋的重力做功约为0.5J3.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