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陈芳烈 《百科知识》2014,(17):13-15
正小小的流星到底是何方"神圣"呢?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它们来自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以及彗尾物质,或是宇宙尘埃。这些位于宇宙空间的被称为流星体的小颗粒,在落入地球大气层时,由于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当美丽的流星划过静寂的夜空时,你可否知道,它或许正在为完成人类所赋予的光荣使命而燃尽了自己,奉献了一生呢?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我们所知的太阳系家族成员还是:9个大行星、31颗天然卫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包含已确定轨道的有编号小行星1千多颗;另外,还有1千多颗彗星以及数量不清的流星和陨星。冥王星轨道被认为是太阳系的边界,半径约40天文单位(地球的轨道半径称为1天文单位,约1亿5千万千米);大行星中仅土  相似文献   

3.
离太阳近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和月球统称“类地行星”。现在拓展一下,包括像地球那样有固态外壳和地质活动的太阳系天体,即还包括行星的所有卫星、小行星,都统称为“类地天体”。航天时代以来,飞船的探访揭示:大多数类地天体的表面普遍都有外来天体的陨击疤痕——陨击坑。  相似文献   

4.
<正>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就有一个小行星密集分布的区域,被称为小行星带。自从1801年1月1日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现已被升级为矮行星),人类已经在那里观测到十几万颗小行星。小行星尤其是近地小行星非常值得人们关注,它们不仅折射太阳系的过往,也关系到人类的未来。迄今已有多个探测器对小行星进行了探测,最近的一个是2016年9月启程的。  相似文献   

5.
流星雨     
《金秋科苑》2012,(13):70-72
流譬雨是在夜空中有许多的流星从天空中一个所渭的辐射点发射出来的天文现象。这些流星是宇宙中被称为流星体的碎片,在平行的轨道上运行时以极高速度投射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束。大部分的流星体都比沙砾还要小,因此几乎所有的流星体都会在大气层内被销毁,不会击中地球的表面;能够撞击到地球表面的碎片称为陨石。数量特别庞大或表现不寻常的流星雨会被称为“流星突出”或“流星暴”,可能会每小时出现的流星会超过1000颗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你扔一块石头到泥地里,通常会出现一个"火山口"形状的椭圆形或细长圆形。这会使人很自然地假设,流星体撞击地球或其他行星时所产生的情况也应该如此。但流星体撞击地球的过程,跟石头击中泥地的过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流星体是以非常快的速度  相似文献   

7.
彗星上次我们講過了行星,它们都是地球的兄弟姊妹,圍绕着太阳旋转,组成了一个以太阳为中心的大家庭,这就是太阳系。在这个太阳系里面,除了行星以外,还有另外—些的特殊天体,如彗星和流星。彗星俗称为扫帚星,因为它的形状好像一把  相似文献   

8.
Q地球的质量如何计算?它的质量会变化吗?(浙江李杨) A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三颗,位于水星和金星之后,在八大行星中大小排行第五。地球71%的面积被海水覆盖,陆地面积仅占  相似文献   

9.
对于地球上的人类来说,光辉的太阳无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是人们歌颂和崇拜的对象,历代君王都以自己为太阳的化身。太阳确实可算是太阳系中名副其实的“君王”,它是太阳系中唯一发光的天体,是太阳系的光和热的源泉。其他大小行星、彗星等天体  相似文献   

10.
极少有人在白天看到炽热的流星拖着燃烧的尾巴划过天空,今年夏天在美国西北部地区就有不少人目睹了这一壮观的景象。但是科学家警告,如果某一天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上空出现了这种景象,而这颗划过天空的流星恰好是一颗直径有99英尺的小行星,那这对地球上人类来说可能预示着灾难的到来。美国的行星科学家吉姆-斯科蒂说:“它会象一颗原子弹一样摧毁一整座城市,只不过没有放射线罢了。另一方面,也有造成人  相似文献   

11.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成功测试了小行星狩猎传感器,这款红外传感器可探测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美国宇航局希望将小行星狩猎传感器部署在地球和太阳的轨道之间,大约为四倍地球到月亮之间的距离上,可发现4500万公里外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小行星狩猎传感器被命名为近地天体照相机(NEOCam),根据NASA局长查尔斯·博登介绍:“目前全球有多家机构试图观测并跟踪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NASA就是其中之一,担负起绝大多数危险级近地天体的观测任务。”  相似文献   

12.
太阳常数在变动着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太阳把大量的光和热辐射到地球上,它是地球上生命的源泉。在宇宙空间里,地球虽然也从其他恒星、行星的辐射和宇宙射线中获得能量,但是所得到的热量仅为从太阳得到的热量的2,000万分之一,地球内部也放射着热,不过传到地麦的很少。至于地壳及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对地表的影响更小得简直可以不算。除了海水涨潮、陨星降落、火山现象、原子能反应等和太阳辐射没有关系以外。地球上哪一种自然现象不是  相似文献   

13.
资讯     
正太阳系首位外来"移民"被确认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木星轨道附近的一颗逆行小行星不是太阳系"土著",而是来自星际空间的"移民",它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就来此定居。这是人们首次在太阳系中发现永久驻留的外来天体。这颗小行星编号为2015 BZ509,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与木星轨道非常接近,但运动方向与太阳系绝大多数行星和小行星相反。根据目前的太阳系形成理论,行星和小行星由早期太阳周围的尘埃盘凝聚而成,因此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1月19日凌晨,在天文史上赫赫有名的狮子座流星雨如期而至,每小时几千颗甚至上万颗流星划过夜空。目睹这一奇观的人们也许要问,流星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知道,在太阳系中,除了九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之外,还有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天体,在围绕太阳公转。彗星的主要部分是低温物质结成的空间“冰雪球”,在接近太阳的时候,由于太阳辐射的作用,“冰雪球”可能部分地升华或瓦解、碎裂,变成成群结队的小块物质,但仍然在原来彗星所在的椭圆轨道上运行。如果小行星或彗星的运行轨道和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相交,它们就有可能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由于与地球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其巨大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地球的科这——地质学、地质化学、地球物理学——已经过了长远的发展道路,但它还不能正确地回答关于地球的历史的问题,关于地震的本质及其预测以及关于某些矿床的起源等问题。为了真正解答这些问题,必须知道地球、其他的行星和太阳是怎样产生的。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天体演化学的任务。没有天体演化学问题的解决,我们便不可能完满地解答生物学的基本问题——生命是如何产生  相似文献   

16.
对於研究地球——我们生活在其上面的行星——构造的学者们来说。能够直接研究到的仅仅是地球的极薄的表面层。这一层仅祇含有地球全部物质的百分之一还不到。关於地球的内部构造,只得根据间接的标志求判断——根据内部密度的估计,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性质和传播速度等等。这时候对於研究家偿显示重大帮助的是关于别的和地球相近的太阳系里天体的知识——例如行星、陨星和彗星。  相似文献   

17.
科技快递     
地球变“老”了德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发现,地球和火星诞生的时间比人们原先认为的要早2000万年。科学家过去认为,太阳系诞生于46亿年前一场巨大的超新星爆发。爆发的冲击波使残余的气体凝聚成团块,形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但这些天体诞生的时间和速度都难以估计。对太阳系演  相似文献   

18.
正书名:《霸王龙和陨星坑——天体撞击如何导致物种灭绝》定价:36.00元作者:沃尔特·阿尔瓦雷斯译者:马星垣车宝印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7月ISBN:978-7-5428-5637-1/N·8686500万年前,被地质学家们称为白垩纪的年代,正是由恐龙们统治的时期。其中,霸王龙身手矫健、爪牙锋利,在地球上横行一时,站到了食物链的顶端,一如现在的人类。如果能多给霸王龙6500万年的进化时间,也许它们能创造出恐龙文明。但这一切都被一颗硕大的小行星(也许是彗星?总之是外来  相似文献   

19.
颜色,掩盖了陨石的故乡陨石是小行星的碎片吗?目前的行星科学家多半认为是这样。不过,这些掉落在地球上的石块究竟来自哪种小行星呢?恐怕就是专家想要辨别清楚也不容易。石质球粒陨石占了所有陨石的八成以上,数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努力想找出这种陨石来自哪种小行星。从位置上来看,那些主要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内缘,被称为S型小行星的天体是这些球粒陨石最可能的来源。但是,石质球粒陨石和这些小行星的成分似乎差别很大:S型小行星的颜色比较偏红,很少出现蓝色,这表示它们可能含有太多的金属,而缺乏足够的硅酸盐矿物;而球粒陨石的颜…  相似文献   

20.
贵刊2001-8期“将地球推离太阳”的报导可能有误。报道言:“…科学家会向彗星或小行星发射火箭,小心调校它们的轨道,让它们与地球擦身而过外,把部分引力能量(Gravitationalenergy)传送给地球,从而令地球速度加快,进入离太阳更远的轨道。”除开把引力能(是负能量)传给地球是否可能暂且不论,地球速度加快这里指的是公转线速度,而这一速度加快只能使地球更加靠近太阳,而不是远离太阳,因为行星绕日公转有公式:AV2=GM日。A———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V———行星公转线速度G———引力常数M日———太阳质量G,M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