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尾夹击教学法是变序教学法的形式之一。这种教学方法是在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后,先抓住课文的开头段和结尾段进行讲读,再回到课文的中间部分逐层领会。这种教学方法一般适用于总——分——总结构形式课文的教学。教学时,先引导学生从首、尾段的总述内容中掌握课文的中心,再深入理解文中的材料是如何表达和印证中心的,从而掌握材料与中心的联系。 现以五年制第八册32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谈谈首尾夹击教学法的运用: 1.从总起段入手,引出课文中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追悼鲁迅先生的人多?他为什么能得到这  相似文献   

2.
我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改写,有如下几种: 发展故事情节的创造性改写有些课文的结尾,读后给人遐想无穷。教学这样的课文之后,我启发学生设想几种不同的、同时又符合原文事件发展的情节。如第十册《穷人》这一课,  相似文献   

3.
《猫》(现行统编六年制语文教材第八册第4课,五年制语文教材第八册第24课)作者老舍先生抓住猫的特点,精心刻画,抒发了自己喜爱猫的感情.这是一篇感情纯朴、平白如话,很有特色的教材.它对指导学生围绕中心,分层描述,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培养儿童观察能力,给我们提供了范例. 课文主要是抒发喜爱猫的炽烈感情.第一大段,没有一个爱字,但字里行间,处处流露了猫的天真、可爱.第二大段,作者一开头就说“满月的小猫更可爱”,结尾大加赞美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从第一册到第十册都有数量不少的插图。即使是第十册,也有十一篇插图(包括两篇“看图学文”)。这些插图就其内容来看,有的是学生不常见的事物(如第六册18课中的骆驼),有的是故事情节的生动表现(如第二册17课中的乌鸦喝水),有的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如第十册17课中的武松打虎)……通过这些插图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新事物,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和知识。因此,它们是课文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在阅读教学中,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它的独特作用,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五年制第十册第9课、六年制十二册第9课《粜米》,文中几处蕴藏鲜明的对比材料,教学中可采用对比方法,让学生从对比中理解课文内容,较好地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一、审清题目,初感课文大意结合解题,间:什么叫"果米,  相似文献   

6.
从句入手认真读书理解内容──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古井》教例评析德保县教研室黄志平第八册第五课《古井》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作者写井是为了写人,赞扬古井是为了赞扬故乡人民。学习这一课,不仅要使学生读懂《古井》这篇课文,还要初步掌握读懂课文的基本要求和...  相似文献   

7.
《避雨》(全日制第九册12课)一文记叙了作者去玉山人民公社的路上避雨时,遇到一位年轻的、有心计的公社女气象员的事。作者用第一人称写出了对女气象员的认识过程。“多么有心计的姑娘呀!”是课文的中心句。根据课文的特点,作以下教学构想:(一)整体感知,找出文章的中心句首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全文,通过阅读,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今年春天,即四月十三日,  相似文献   

8.
《花潮》(六年制八册第九课),介绍了昆明市圆通山上的海棠花,描述了人们观花的盛况,赏花的情趣,表达了作者观花后的独特撼受。学习课文,时,可采用“抓住中心短语,导读全篇”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自读课文,捕捉中心短语,理清脉络。 在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我”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作者看后有什么感想?让  相似文献   

9.
《珍珠鸟》(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第20课)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撰写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情景,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其中,课文结尾的一句话:“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是以反诘句的形式,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蕴含哲理,给人以启迪。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唤起情感体验,从而理解这句话。我们看下面这个教学片段,教师是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的。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 大森林的主人(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八课) 二、阅读目的: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自己找出表现猎人沉着、果敢、智慧的重点词、句,理清课文层次;能按在什么情况下遇到什么困难,如何一个一个克服困难,结尾点题给课文分段;会用自己的话回答课后问题。三、教学时数:一教时。四、自学指导步骤: 1.默读课文,对照课后“想一想”的问题,把有关的重点句子勾划出来;查字典,对“枞树”、“苔藓”加注释。  相似文献   

11.
《草船借箭》(八册)以“借箭”为线索,刻画了诸葛亮、周瑜、鲁肃三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学习这一课,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比较困难。建议在教学中不要受分段讲读的束缚,可采用跳跃方式的讲读方法,抓住课文重点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分析人物的性格,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分析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可从结尾反溯前文。先启发学生从课文结尾一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入手,抓住“神机妙算”这个词语,在“妙”字上做文章。引  相似文献   

12.
课堂口语训练是中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它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词汇和句型,巩固所学的语言材料。现以初中课本第四册第四课课文“It's Umfair”为例,谈谈讲完课文后,安排的一节口语巩固课。这节课的教学要求是:(一)学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看图回答问题,部分学生还能较连贯地看图叙述;(二)学生能正确地并较熟练地掌握一般过去时的语法规则和句型;(三)学生能听懂教师的英语复述,并模仿。  相似文献   

13.
课例展示  两名学生主持。  主持女:先读课本,学过的课文咱们就不读了,下面读没学过的课文。  主持男:谁来读?请这一行和这一行吧,每人选一段来读,开始。(学生乘火车读,在读的同时,屏幕上显示学生读的内容。)  生:我读的是第五册第1课《晨读》第1自然段。  生:我读的是第九册16课《鸟的天堂》第9自然段。  生:我读的是第七册13课《十里长街送总理》第1自然段。  生:我读的是第七册12课《我们家的猫》第2自然段。  生:我读的是第六册19课《雨中》第2自然段。  生:我读的是第七册19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14.
《詹天佑》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最后一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与旧教材不同的是,这篇课文没有明确规定阅读训练的重点,是对学生小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归纳。1.初读课文,抓住中心。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教学这篇课文时,可采用“提取中心法”...  相似文献   

15.
《养花》(五年制第十册4课、六年制第十二册7课)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这是一篇阅读课文,通过养花实践,作者亲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既是作者养花的切身体会,又是课文的中心。教师可紧扣这一中心组织教学。一、通读全文抓中心  相似文献   

16.
1.《海上日出》(五年制七册第15课,六年制九册第3课) 课文通过对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的绘形绘色的描写,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奋发向上的激情。根据本文特点,教学时,可以揭释题目入手,把中心句作为突破口。首先,提出问题:从《海上日出》这个题目可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什么?(写海上日出的过程、景  相似文献   

17.
《挑山工》(第九册)一课第五自然段,具体转述了挑山工对作者问话的回答:这段话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也是课文所要表现的中心。怎样引导学生理解挑山工的这段话呢?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五自然段,想想第五自然段主要是写的什么?  相似文献   

18.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大胆进行试验,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结合本组课文读写训练重点“注意段与段的联系”,教学这篇课文应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课文中的各段是怎样联系的,进而认识写文章要先安排好表达顺序。可采用如下教学步骤。一、从结束语入手,找出课文中心为使学生明白伽利略公开试验的深层意义,可从认识课文基本内容开始,逐层剥脱,最后显露中心。学生通读全文后,要求勾画出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9.
以读代讲强化训练──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17课《美丽的公鸡》教例评析广西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余维文【教例】教学训练重点:1.细读课文,结合实际理解老马说的话,使学生懂得“美不美不光在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的道理。2.精读课文,议论、品味和领会...  相似文献   

20.
《珍珠鸟》(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第20课)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撰写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情景,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其中,课文结尾的一句话“: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是以反诘句的形式,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蕴含哲理,给人以启迪。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唤起情感体验,从而理解这句话。我们看下面这个教学片段,教师是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的。[教学片段]师:作家冯骥才在与珍珠鸟相处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