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女儿上小学时,常带回试卷或作业本叫家长签字。凭良心说.她学习挺认真。见是满分,我便利索签名并赞许说:“就要这样.对作业要求百分之百正确才行。”女儿似乎懂得我盼她成风的心情,常常向我炫耀:“老师今天又表扬我了。”有时还会扭扭捏捏地提出要求“想要块香橡皮”或“想换个铅笔盒”。这小东西还真会抓时机。  相似文献   

2.
习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解释:①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②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在此我们仅谈后一种意义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殷姿 《家教指南》2006,(1):15-17
从“笨”死的梭子鱼到“越学越笨”的孩子 科学家把一条梭子鱼放进一个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任何时候梭子鱼饿了,只要张张嘴,把小鱼吞进去就行了。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鱼,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梭子鱼就迎上去,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梭子鱼的冲撞越来越少,最后,它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这时,科学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备受打击的梭子鱼沉到了池底,一动也不动了。无论有多少小鱼在它的身边甚至嘴边游来游去,它都不会再张张嘴。最后,这条可怜的梭子鱼就这么活活饿死了.  相似文献   

4.
5.
育人于勤俭之中,既是中华民族家庭教育的经验,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凡是有识之士,无不以提倡节俭来教育自己的子女,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奋发有为。然而,今天却有一些中小学生花钱大手大脚,追求名牌,讲究吃穿,奢侈浪费,互相攀比。他们对父母的辛勤劳动熟视无睹,甚至滋生了“只知享受,不讲奉献”的不良思想。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的习惯,使孩子长大后成为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6.
近日,笔在采访中发现了一些围绕孩子与家长的新问题:爱动脑筋的孩子不知为何少了,他们在刺激性极强的游戏机旁十分来“劲”,而对开动脑筋的小问题却毫无兴趣;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因其特殊而被家长管得连一点信心都没有;所谓的“乖孩子”是否需要引导。很凑巧,这些话题不约而同地出现在采访本上,于是有了如下的记录,整理出来供家长一阅。  相似文献   

7.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经常给她们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对父母对独生子相当疼爱,导致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点生活自理能力也没有,出了问题。一次父母外出,给他做了一个特大的饼挂在脖子上。他饿了,嘴巴向下咬一口,咬到后来,他咬不到了,就是不会用手把饼送到嘴上。结果,当他父母回来时,他却“饿”死了。这故事当然是笑话,  相似文献   

8.
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对事情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是如何看待未经允许就擅自拿父母的钱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杨华 《四川教育》2001,(4):18-18
“赏识教目”模式的创造者周弘能把天生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中国的海能·凯勒,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人间奇迹,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和启迪。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是的,世养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教育者应当用真诚的心灵去欣赏学生,拥抱他们,赞美他们。 赏识教育需要抓庄孩子的优点不放,“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走向成功,用一仰积极的心态去呵护一颗颗纯洁的…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家境贫寒,人们穿的衣服都是补丁加补丁。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补丁”在众多家庭中可以说早已失传,你若对幼小的孩子提及“补丁”,孩子会百思不得其解:“补丁是什么东西?好吃的还是好玩的?”王女士四岁的儿子帅帅也不例外。一次偶然的机会,帅帅对“补丁”可不是穿出来的,而是孩子“发明”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穆紫 《家庭教育》2004,(2A):30-31
小夕是一位刚读一年级的小学生。但是在他上学的时候。有一天忽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晚上回家时,他把同学一件心爱的玩具随手带回来了。回到家之后。妈妈发现了,问他玩具是哪里来的。小夕很诚实地告诉了妈妈玩具是同学的。妈妈马上严肃地告诉他别人的东西不应该私自拿回家。  相似文献   

12.
13.
章剑和 《现代家教》2003,(10):13-14
有这么一个故事,是出自《庄子》的。’惠施和庄子都是魏王的好朋友。一天,魏王分别送给他俩一些大葫芦的种子,对他俩说:“你们把这些种子拿去种在地里,会结出很大的葫芦。比比看,你俩究竟谁种的葫芦大,到时候我还有奖赏。”  相似文献   

14.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这些年不少地方注意改善教学条件,提出“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的口号。这是卓识远见。而从另一方面看,家庭生活富裕了,人们提出了“再富也不能富了孩子”的口号,应当说也是远见卓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有一部分人已经先富或暴富了起来。可是,这些人往往两眼盯着钱财,却放松了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他们误以为现在钱多了,不光自己要好生受用一番,而且也  相似文献   

15.
许多家长反映.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懂事。只知道吃好的、穿好的。什么都要顺着他们。让着他们,稍不称心,就会大发脾气,好像做父母的上辈子欠了他们多少似的。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父亲说晚上加班不回家吃饭,母子两人就包饺子吃,吃完后,多余的一碗就留给孩子作第二天的早餐。父亲回家后,看到桌子上放着可口的饺子,感到有点肚子饿,就顺手端来吃了。  相似文献   

16.
王寿斌 《现代家教》2003,(10):12-12
经常带着孩子出入各种各样的场合,难免遇到一些不便说或不好解释、不想解释的事情,于是便用8岁的女儿做“挡箭牌”临时应付。比如,不凑巧在某个地方玩得晚了,别人问起缘由,便顺口答道:“都是王兢(女儿名)闹的,贪玩不肯回家。”走在大街上,心血来潮想吃羊  相似文献   

17.
冯来仙 《山东教育》2004,(19):125-126
芸和日本青年浩相知相爱并结婚,现有一双可爱的女儿,老大九岁,名叫沙多米,老二七岁,名叫妹妹。从芸的孩子身上,我看到了不同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尊敬孩子”。这位哲人的话说得很好,但是坦白地说,对尊敬孩子这一条,家长们很少做到。家长们早已习惯了抓紧一切时间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把孩子比喻成小树小苗,这都是大人们的创造,所以大人们就理直气壮地来为他们修剪枝条,耕耘锄草。只有大人们才有资格可以喋喋不休地批评孩  相似文献   

19.
朝三洲 《师道》2003,(1):13-13
常常听到家长在这样教育孩子,“别人骂你,你就骂他!”“同学打你,你就打他!”“小朋友抢你东西,你就去报告老师,让老师好好罚他!”诸如此类“以牙还牙”的不让自己孩子吃亏的语言方式,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司空见惯了。但专家认为,这种为了点滴小事而敌视同伴、把别人当作防范对象的教育方式,恰恰会导致孩子品德的“发育不良”,会使孩子身心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同情心和善良心。日前,有专家呼吁,家庭教育千万别把孩子培养成难以融入社会的“大灰狼”了!心理学家认为,“性格即命运”。在过去缺乏竞争机制的计划经济社会中,人一…  相似文献   

20.
《宣武教育》2006,(5):45-45
我对有些家长用吓唬和棍棒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的做法一直不赞同。因为要真正让孩子听你的话,就要让孩子做到对你信任和佩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