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视频录制的方法让被试自我报告尴尬事件以诱发被试的尴尬情绪,视频录完后让被试完成《亲社会行为倾向问卷》,并让其他对实验不知情的人对视频中被试的尴尬表现程度进行评定。以研究他人觉察的被试尴尬表现程度与被试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程度。结果表明:他人觉察的被试的尴尬程度与被试的亲社会行为倾向二者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尴尬易感性被认为是一种尴尬体验的能力,对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倾向具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103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探讨尴尬易感性与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尴尬易感性在性别和年龄上均不存在显著;(2)尴尬易感性与亲社会行为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尴尬易感性高则亲社会行为倾向高,反之,则低;(3)尴尬易感性对亲社会倾向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尴尬易感性越高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采用测验法对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亲社会倾向进行全面的测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亲社会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仁慈、正义、超越自我、勇气、智慧与知识等五个美德都对亲社会倾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共同作用的预测率达到53.7%。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文版内疚感问卷、亲社会倾向量表对38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内疚感与亲社会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伤害别人、关爱不足、辜负别人后产生的内疚感以及总体的内疚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利他的、紧急的以及总体的亲社会倾向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除伤害别人后产生的内疚感与公开的亲社会倾向的相关不显著以外,内疚感与亲社会倾向的各个维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3)伤害别人、自私行为、关爱不足、辜负别人后产生的内疚感和总体的内疚感对亲社会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内疚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从沧州市三所高校抽取61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共情量表和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考察了大学生的共情水平和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考察了社会赞许性、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和自尊对于两者关系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一般共情总分与亲社会倾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宜人性、社会赞许性和自尊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亲社会行为倾向具有预测作用,具有高宜人性、高社会赞许性和高自尊的大学生通常也会表现出更强的亲社会倾向.共情正向预测了亲社会行为倾向,在控制了社会赞许性、“宜人性”和自尊等因素后,共情的预测作用仍然显著.这一结果对于高校的德育和政治思想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情绪总是指向一定的情境,任何情绪都有其社会适应和生物适应的价值。生活于社会中的每一成员,对于特定的情境,应该能够体验到适当的情绪,也能适当地传达出来,并能适当地用行为表现出来,这便是社会要求对个体情绪的影响,也正是学校教育中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培养青少年的亲环境倾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采用自然联结量表、感恩量表、竞争性自恋量表、亲环境倾向量表对996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探讨自然联结与青少年亲环境倾向的关系,以及感恩与竞争性自恋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自然联结与感恩、亲环境倾向显著正相关,与竞争性自恋则显著负相关;感恩与竞争性自恋显著负相关,与亲环境倾向显著正相关;竞争性自恋与亲环境倾向显著负相关。自然联结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亲环境倾向,感恩和竞争性自恋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加强与自然的联结是提升青少年亲环境倾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情绪对心理倾向影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20年来,心理学者做了许多关于情绪和心理倾向的研究,其中部分研究反映了在不同情绪下注意、记忆与判断偏好所受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情绪下人们倾向注意与情绪一致的事物;在记忆的研究中提出心境一致性记忆及其解释理论;在判断偏好研究中发现与情绪性质一致的偏向性。但是,也有部分研究结果呈现心境不一致效应。这些分歧让情绪对心理倾向的影响研究将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生理机制的探讨上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0.
尽管有大量研究已经证明暴力视频游戏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密切联系,但是有关亲社会视频游戏的潜在影响却没有引起重视。理论上讲,游戏角色采用非暴力方式互相帮助和支持的游戏会增加游戏者短期或长期的亲社会行为。Gentile等人采用3个国家不同年龄段的被试进行的相关研究、纵向研究和实验研究得出了一致的结果,验证了理论设想,同时为一般学习模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心境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一致认为积极心境促进亲社会行为 ,而消极心境则有时促进亲社会行为 ,有时减少亲社会行为。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通过激发动机而发生的直接作用和通过个体的认知判断而发生的信息作用来完成的 ,这两种影响既可以独立起作用 ,也可以共同起作用。今后应扩展研究范畴 ,深入探讨心境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认知机制 ,加强不同理论的整合 ,并注重运用研究成果指导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幼儿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以自我中心转变为具有利他倾向的过程。在此期间,利用游戏、故事中的人物,通过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对幼儿进行有效引导,对于帮助幼儿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尴尬情绪是个体因处于公众注意焦点、失言或棘手情境时,而产生的一种别扭、紧张、懊恼、难为情、不知所措的情绪体验。目前有关尴尬情绪的研究,生理方面主要包括尴尬情绪的生理反应和面部表情;认知方面主要包括尴尬情绪的诱因、尴尬情绪识别及其影响因素;行为方面主要涉及尴尬情绪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但现有理论和研究仍不足以解释尴尬情绪的内在机制,未来可注重从生命全程观和特殊人群的角度研究个体尴尬情绪的发展,并关注探究个体对尴尬情绪的理解,同时进一步考察不同类型尴尬情绪在不同情境下对个体行为尤其是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组调查研究的实证方法考察大学生性别和专业对音乐所引起的情绪体验有何影响.探讨不同类型的经典音乐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得出结论:不同情绪类型的音乐引发大学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5.
特殊教育教师的离职问题是困扰特殊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了探讨特殊教育教师情绪智力对其离职倾向的影响,以及情绪劳动和情绪耗竭在其间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406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情绪智力对特殊教育教师离职倾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情绪劳动是情绪智力与离职倾向之间的中介变量;情绪耗竭是情绪智力与特殊教育教师离职倾向之间的中介变量;情绪劳动和情绪耗竭在情绪智力与特殊教育教师离职倾向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鉴于此,建立以“情感氛围”为导向的交流模式,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情绪智力;重塑特殊教育教师的情感表达,加强对情绪劳动扮演的规范管理;厚积情感能量资源供给,缓解特殊教育教师的情绪耗竭。  相似文献   

16.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PTM)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亲社会性歌词歌曲对初中生内隐和外显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初中生亲社会性歌词组的内隐和外显亲社会行为水平要显著高于中性歌词组;在初中生的外显亲社会行为的利他倾向、依从倾向、情绪倾向、紧急倾向和亲社会倾向总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初中生的内隐亲社会行为无显著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说明亲社会性歌词歌曲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的内隐和外显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幼儿教师离职倾向的心理机制,本研究采用情绪劳动量表、情绪耗竭量表、职业幸福感量表和离职倾向量表对2608名幼儿园教师进行测查。结果显示:离职倾向与自然行为、幸福感显著负相关,与表层表演、情绪耗竭显著正相关。中介效应的分析结果显示:自然行为主要通过降低情绪耗竭或者提高职业幸福感,抑制离职倾向;表层表演对离职倾向有直接正向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高情绪耗竭,促进离职倾向;深层表演可以通过促进职业幸福感,抑制离职倾向。说明幼儿教师情绪耗竭和职业幸福感在情绪劳动和离职倾向中起到中介作用。为降低幼儿教师离职倾向,幼儿园应充分保障工作资源,支持教师生存发展;积极接纳情绪冲突,引导教师内化法则;及时提供情绪疏导,提升教师幸福体验。  相似文献   

18.
闵兰斌  王香 《快乐阅读》2011,(18):52-55
图画书阅读对幼儿的心理、情感、审美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观察调查等方法来探究图画书阅读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图画书阅读对幼儿帮助行为、合作行为、合作行为和安慰行为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颖  袁利 《现代企业教育》2011,(24):226-228
合作型亲社会行为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受到了个体特征、行为、情景、观念认知和方法五种因素的影响。这五种因素相互关联,功能各异。各个因素除自身会对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外,观念认知因素还与其他四种因素单向或者双向互动,进而时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间接产生影响。建议从加强思想教育、挖掘锻炼资源、着力氛围建设、深入开展调研四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合作型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发布关于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未成年人群体接触网络游戏的时间减少,但并不能完全杜绝。为了避免青少年群体接触暴力视频游戏而产生各种消极影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可以正确引导青少年接触亲社会视频游戏,发挥亲社会视频游戏的积极效用,减少青少年负性情绪的产生、减少攻击行为,同时增强他们的同理心、心理素质和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