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方政府间区域协作是带动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实现互惠共赢的重要途径。中国政府间区域协作存在着区域强制协作、区域利益协作、区域共识价值协作和区域惯性协作四种机制。区域性社会合作机制的缺失制约了经济合作的前进步伐,主要体现为诸如地方本位主义和个人本位主义的强大影响、利益的区域分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及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标准制约等"中国情境"。  相似文献   

2.
两岸经济合作在贸易、投资、产业转移、区域布局等领域都呈现出了明显的一体化目标取向,这一目标取向对两岸经济合作在地域与产业拓展上提出了更高、更广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在对台湾与大陆西部经济合作进行理论界定的基础上,分析确定了台湾与大陆西部经济合作应选择的重点产业、重点区域,构建了台湾与大陆西部经济合作的政策实施机制,包括台资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区域间利益协调机制、台资产业转移的成本分担机制、效益传导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广西北部湾区域的政府在经济区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其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与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竞争能力,而找准区域政府间的合作方向是达成合作发展的关键.以各方合作方向为策略性指导,争取区域各政府所拥有资源的支持,达成政府问的合作与服务,才能实现北部湾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4.
上海职业教育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主动服务全国,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以开展合作办学为栽体,逐步探索重点支援、广泛合作、梯度推进、合作共赢的服务模式.为更好提升上海为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服务能力,还须进一步破除区域间的政策、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同时政府应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实现区域职业教育的合作与共赢.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产业转移中两广地方政府合作现状、困境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两广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的设计对策,以期推进两广区域间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6.
美国大学与产业合作发展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大学与产业合作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大学与产业的合作已经形成了良性的互动的机制。政府提供的法律保障和经费支持,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社会的需求是大学与产业成功合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和社会经济基础,认为要进一步开展基础产业、农业产业化、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海洋经济和旅游业等方面合作,并提出了两大经济区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中—天水经济区与陕南经济互动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融入到关中—天水经济区,接受辐射,互动发展,对陕南经济实现突破发展是一个重大机遇。陕南三市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也决定其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互动发展中大有可为。两地应通过建立互动合作机制,提前布局互动规划,搞好利益协调,大力改善物流条件,科学实施产业转移,完善、统一市场体系,积极搭建互动平台等措施,积极发展优势产业互动、商品与市场互动、旅游与文化互动、技术与人才互动以及自然资源互动。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在实践中形成的企业科技特派员、产学研创新联盟、产学研区域示范基地等省部产学研合作机制,在为高校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打造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具的教师队伍、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办学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动态三螺旋中大学—产业—政府三方的良性互动,能够推动高校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产业结构变迁正处于第三次产业升级之中,高职教育与产业界应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整合各自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推进产业技术升级。构建课程与方向的弹性动态机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好培训的延伸,通过互聘和互动做到授课和实习无缝对接,建立区域联动的共享与整合机制,争取政府资源及科研资助,进行技术移转和输送高技能人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指导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出在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要加强构楚优势互补的广西区域经济生产与服务体系,构建广西区域大交通体系和完善信息服务网络,积极推进广西区域产业的整合。  相似文献   

12.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参与长三角分工合作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一个重点,既能加快安徽的发展,又可以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就皖江示范区与长三角协调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皖江城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经验、皖江城市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未来目标和合作机制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泛珠三角”条件下, 川、粤两省的区域总体竞争力具有互补性, 产业协调发展具有互助性,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基础具有互动性, 可持续发展具有互依性。因此, 川粤两省在产业与投资、商务与贸易、旅游、劳务、科教文化等领域进行广泛的区域合作, 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川粤两省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形势的变化、要素约束、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等因素作用下,实现长三角经济与腹地经济的互动发展,成为长三角也是腹地区经济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要素禀赋条件、产业结构、空间相互作用、交通系统支持等方面,长三角与腹地区经济之间已经具备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空间、产业战略上实现创新式发展,并通过协调机制的构建加速经济区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泛北部湾经济区与泛珠三角经济区互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以其事关中国—东盟合作的大局,事关中国的未来发展,使得广西即将由泛珠经济区普通成员一跃成为泛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成员,成为泛珠经济区重要成员。通过分析泛北部湾经济区提出的背景和特征,泛珠经济区的实力以及两个经济区的互促关系,提出了互促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与高效化,既是经济发展自发演进的趋势,又是区域政策制定者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目标。而作为珠三角一体化先行区的广佛肇经济圈,在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应把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区域合作的一个利益共同点,进而推进区域合作和区域产业之间的相协作与关联。分析了广佛肇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突出问题,提出可从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加强工业的技术改造、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区域内城市间分工协作等方面对广佛肇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一体化与区域合作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区域合作机制的构建也在逐步形成。但从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现状看,长三角区域合作中缺乏合作的制度框架和一套功能性的区域组织机构,缺乏统一的战略发展规划和一致性的区域合作规则。因此,应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跨行政区的协调管理机构、构建区域合作战略发展规划和合作规则,以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化语境下的高职教育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教育体系,还体现了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风向标。珠三角高职教育的发展主要源于珠三角地区的人口城市化、社会管理创新和产业结构转型带来的外部需求。同时,这种实用主义需求带来了高职教育内部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内部管理体制结构性失衡、高职教育文化功利化位移、非均衡的内部分配方式及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困难,这种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内部困境,使珠三角高职教育正面临发展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相当成绩,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和协调机制,存在较严重的产业结构同构与产业链断裂问题,制约了合理的经济梯度的形成。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建立区域协调机构,以区域网络联系合作模式为基本框架来推进京津冀的区域合作进程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南宁市面临重大机遇。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将使南宁市的区位优势、通道优势、经贸优势进一步凸显。南宁市要主动应对,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选取具有比较优势和带动力、易于操作的贸易投资、农业、物流业、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等重点合作领域,充分利用合作商机。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平台,健全合作机制;以优势特色项目为中心,充实合作内容;以提供政策支持为保障,优化合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