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进行习作练习是一名教师很平常的事儿,我们的习惯做法往往只注重走马观花,广泛涉猎的横向观察,然后又去粗取精,加以想象,立地成文,岂不知这样的练习总是耗时漫长,品味肤浅,收获欠佳。怎样才能使学生做到更好地去观察事物,发掘内涵,达到教学目标.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呢?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以往的指导观察习惯,采用了“限时(一分钟)纵向观察法”,  相似文献   

2.
赵丽华 《现代教学》2009,(12):55-55
在阅读教材中,我们可以结合某一篇具体课文的某一片段随机安排习作练习,培养学生写作技能、写作习惯和习作兴趣,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练笔。这种练习机动灵活,针对性强,不在乎写多少,只让学生抓住事物特点写一个小片断,这种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指导学生看图学文的重要内容。教看图学文《秋天》时为了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习惯,先指导学生有顺序地看图、说图,在读课文、背诵课文时加上动作来加深按方位顺序看图的记忆,进行一系列拓展练习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全面观察事物;看图模仿课文语句说话,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观察秋天,写观察记录。  相似文献   

4.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作者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有了写作的兴趣,学生就一定会写出好作文。其次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学生们亲身知道了观察顺序和方法,写起作文就有条有理了。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告诉学生怎样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坚持写好观察日记。  相似文献   

5.
郭晓明 《考试周刊》2010,(34):65-66
习作选材的丰富多彩,内容的充实新颖,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每次的习作练习,教师都要注重选材的指导,引导同学们善于独立观察,勤于思考,精于表达,鼓励他们从小养成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纯净的童心、天真的语言来描绘心中的世界的习惯。这样,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自愿地学习,能真正体验到习作的快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第三学段的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如今习作练习多元化的情况下,让学生借助教育博客进行习作练笔,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试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指导发博文、点评激兴趣、引导树典型、评优鼓士气和展示共分享等几个方面,简单阐述借助扬州教育博客,演绎学生精彩习作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具体,在作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此。第一要培养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指导学生随时记写;第二要进行专项片断练习,化整为零;第三要学习例文中写具体的方法,进行必要的模仿练习和有目的有重点的训练;第四指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8.
1.学习课文时选择典型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着重学习写作方法,再进行片段练习。如学习《咏柳》一课时,进行了描写一种植物的片段练习。学习描写一种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去写。  相似文献   

9.
1.重视写作准备过程的指导和评价,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2.注重习作素材积累的同时,重视写作情感的积累。培养学生带着情感观察事物、描述事物,使习作真正成为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3.通过“为照片选背景”“看照片介绍背景”等活动,让习作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10.
谢建中 《生物学教学》2005,30(11):10-11
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引导和指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更期待它能够内化为学生经验系统的一部分,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陶加岩 《甘肃教育》2014,(16):101-101
正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前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强化、深化、优化为手段,循序渐进地抓好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一、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学生在阅读中的观察是指,学生在阅读语言文字时,要找出体现作者观察后所得到的句子,使作者观察到的事物能够很好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常常感到没什么可写,观察到的生活事物不会用美词、美句去描述,生搬硬套地拼凑文字仍然是当前小学生习作时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开展了积累规范语言材料的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当小学生头脑中存储丰富的语言和生活材料,其思维再与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发生碰撞时,大量词句、美文就会自然地表露出来,形成新的语言、个性文章。  相似文献   

13.
陈健 《教师》2013,(33):72-72
习作兴趣是学生习作过程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学生感知外界事物并将其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强大动力。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习作知识,不断地挖掘生活内涵,坚持不懈地进行习作练习。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见.观察既是思维、想象的基础.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笔者尝试着从观察方法的指导入手,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从生活中摄取题材.构建自己的写作“资料库”,逐步达到“挫万物于笔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习作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意义重大。就沟通层面来讲,习作能够帮助学生打开自我内心的大门,将真实的自己用文字进行细腻的展示,成为学生展现自身、深化沟通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途径;就文化素养层面来讲,习作可以帮助学生在点点滴滴的积累中提升自身的学识厚度,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习作教学必须把学生视角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和要领,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唯有如此,习作教学的指导方能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6.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写命题作文,最感困难的是无话可说。我在作前指导时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让学生“看一看”再写学生对于周围的事物往往不大关心,熟视无睹。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到生活的广阔领域里去,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特别是在写作前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最喜爱的事物,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并指导学生把观察的情况如实地记录下来,往往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我曾经带着一只小花狗走上讲台,让学生观察它的外貌,又拿东西给它吃,并让学生逗它。学生对它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就能把小花狗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写出来。  相似文献   

17.
<正>一、解决"无米"问题1.以生活为源泉,指导学生观察生活。首先,学会跟踪观察。对周围的某个事物或身边的某个人物,进行连续的、多次的、反复的观察(这种观察,一般不是一次两次能够完成),从而获取真切、详实的习作材料。这是学会观察,养成观察习惯的起步阶段。其次,学会定向观察。对周围诸多事物或人物,进行有选择、有方向、有重点的观察,从而获得真实、具体的习作素材。这是"跟踪观察"之后,学会观察,养成习惯的提高阶段。再次,学会随机观察。在自己广阔的生活空间,时时处处留心观察,随时随地发现、捕捉生活中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观察,全面认识和了解事物。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前提。所谓观察能力 ,是在有目的、有计划以及有思维活动参与的感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固的认识特征。观察能力既是智力的门户又是智力的源泉。习作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 ,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 ,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的影响 ,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还处于萌芽状态 ,对生活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发现 ,使许多生动新鲜的材料从身边悄悄溜过…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近几年来,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注意启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  相似文献   

20.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习作练习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的技能训练,更是一种让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表达内心所想所感的训练。本文通过案例说明,阐述了语文教师应在习作课堂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把对生活的观察、对周围事物的认知通过自由的情感表达呈现于习作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