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文化是长江上游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处于从母系向父系过渡阶段的羌族社会,产生并形成了羌族独特的、引人注目的配偶神信仰。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像羌族这样以配偶神崇拜为主要特色的民族并不多见。认真研究羌族配偶神信仰的源流及社会背景,可以从一个侧面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研究氐羌文化圈的特殊性,更好地认识以泸沽湖地区为代表的特色民族文化、特色区域文化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2.
羌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着传统的文化,在这些朴素、质朴的文化背景下,羌族的文学孕育而生。看似两者是不同的领域,却是有关联的。本文就羌族文学的创作如何在羌族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以及羌族的传统文化如何在文学创作下让世人所熟知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3.
羌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他们崇拜大禹,大禹被奉为山川的神主。其后,当道教肇源于巴蜀,吸收了古老的羌族宗教信仰,大禹又被道教奉为祖师。于是羌族文化与道教文化相互融合,呈现出一派奇异的场景。  相似文献   

4.
发展文化旅游是羌族地区灾后重建的重要途径。汶川北部羌族聚居区的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在羌族地区具有代表性,整合与利用好汶川北部的文化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既是羌族地区灾后重建面临的重要任务,也对探索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本文以汶川北部羌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实践为例,对灾后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与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发展文化旅游是羌族地区灾后重建的重要途径.汶川北部羌族聚居区的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在羌族地区具有代表性,整合与利用好汶川北部的文化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既是羌族地区灾后重建面临的重要任务,也对探索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本文以汶川北部羌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实践为例,对灾后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与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岷江上游为古史文献记载的大禹故里、大禹治水肇始地和古蜀人发祥地、冉駹古国核心区及今日羌族聚居区。大禹被道教法师和羌族巫师释比奉为巫师始祖,冉駹的巫师为商王朝重要贞人,古蜀人的巫文化与冉駹属同一巫文化体系并以岷山为天庭圣山,羌族与冉駹有着重要渊源关系且至今盛行以天神、山神和家神信仰为中心的巫文化。大禹、冉駹与羌族在岷江上游地区在巫文化上呈现的重合现象,反映了三者之间存在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大地震使众多羌族村寨遭受严重破坏.在羌族村寨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出现了四种重建模式和五种建筑类型,分别对羌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羌族村寨的文化重构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或负面影响乃至严重破坏.在未来的灾后村寨重建工作中应重视村寨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克服重居住功能而忽视文化功能的倾向,做好规划设计,促进文化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北川羌族与平武白马藏族当前文化现象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川羌族与平武白马藏族是绵阳境内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最具特色的两支少数民族.2004年6~11月,绵阳市博物馆组织专门人员分别对其进行了6次约两个月的实地考察和民族民俗文物的征集工作.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一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章根据实地考察的情况把这两个民族目前的真实状况作了比较详细的记录,并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羌年历在羌族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并对借羌年历搭建羌族体育文化传承平台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对羌年历进行了历史考察与分析,其次结合羌年历的文化特征对其与旅游文化产业的结合进行了阐释,而后对依托羌年历搭建羌族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平台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文章最后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搭建这一平台,冀望借羌年历为羌族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构建羌族文化生态旅游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区高品位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高度富集,在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构建"羌族文化生态旅游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将羌区经济发展和羌族文化的生产性保护、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结合起来,以实现羌族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保护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灾后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加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政府应该成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导者、依法实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发挥学校在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教育功能、积极呵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鼓励热爱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企业与志愿者加入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行列、采取多种方式提高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等措施来加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2.
建立“四川藏羌生态保护区”走民族生态旅游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藏族、羌族地区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从保护长江、黄河源头的植被和生态环境、保护传统民族文化出发,结合其开展旅游的实际,本文认为:四川藏族、羌族地区应确立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四川藏羌生态保护区",走民族生态旅游之路.  相似文献   

13.
四川汶川区位特殊,生活于此的羌族,其本土古文化底蕴厚重.羌族本土文化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又受到汉、藏、回乃至西方文化的影响,因而在民间信仰、节庆活动、建筑、手工艺品及文艺等方面,出现了新的色彩和因素.  相似文献   

14.
羌族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和文化,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变迁,以"瓦尔俄足"节为代表的羌族传统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面临如下困境:代际传承与传播陷入危机;传承与传播所需的基础设施及资源社区可及性低;传播效果较弱;外界对羌族节庆文化的本真性带来一些干扰。在多次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如下对策:维护节庆文化代际传承与传播链及其文化生态;加强节庆文化传承与传播所需基础设施、文化资源及学术研究成果的社区可及性建设;通过扩大节日文化传承人和传播参与人数的规模,拓展节庆活动覆盖面及其功能和文化内涵来提升节庆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效果;同时注重节庆文化的本真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郑永福 《寻根》2006,(6):54-58
孝文化在韩国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儒家文化与韩民族特有文化的结合形成的孝道,广泛深刻地影响着现代韩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孝道,是韩国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抑或一个民族,不仅需要具有实力,更重要的还需要具有魅力,这种魅力就是文化。民族文化是最深远最恒久的影响力,不同的文明形态是区别不同民族最本质的内涵,是民族性格最本质的体现。自觉地将建设“文化中国”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用“文化”向世界说明中国,展示中国坦然和自信的气度,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岷山历史文化和羌文化保护与利用座谈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大地震灾区,在现代地质学上属于龙门山断裂带,在历史地理上属于岷山山脉。岷山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华文明和古蜀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古老羌族在现代唯一的聚居区,地震对岷山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羌族文化造成了严重破坏。为了促进四川灾后重建、灾区历史文化和羌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为有关部门的决策、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建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于2008年6月27日召开了“岷山历史文化和羌文化保护与利用座谈会”。  相似文献   

18.
张泰 《华夏文化》2006,(3):36-37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记录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风貌。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对促进汉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整个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汉语又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汉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汉民族文化影响制约汉语的发展,同时,汉语又影响着汉民族文化的产生、发展、传播。在实际汉语教育、教学研究中,我们通过对汉语亲属称谓、词语运用、汉字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汉语所负载的文化涵义以及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认识汉语与汉民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 甘孜藏族自治州历史悠久,是康巴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厚重、种类繁多、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些灿烂的民族文化蕴含着康巴藏民族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  相似文献   

20.
四川羌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世代相传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本文透过对羌族女性舞蹈的体态、风格、身韵等方面多视角多侧面的研究,从历史渊源与形成要素出发,探究四川羌族女性舞蹈内在的、本质的审美特征。本文以期更好的挖掘羌族女性舞蹈的表现观念与艺术精神,对古老民族舞蹈的核心动律有更好的认识与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