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该文将中国社会中“乡村与都市”这对二元结构的形成与变化放置在殖民经济的历史和中国国家性质变革的过程中加以考察。作者将知识分子的文化传播实践与中国社会空间政治的变迁历程进行联系和比照,从而说明“乡村与都市”之间的关系不仅体现了不同历史条件下知识分子的文化政治心态,也展现了中国进入现代以来的不同发展方向,及其与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出是我国城乡发展观念转变的重要体现,它将城乡关系由城市优先发展转向了城乡融合发展。但是,从当前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城市优先发展的惯性仍然存在,扭转这一局势既要借国外经验,也要着眼中国乡村实际,其关键是培育民族地区乡村特色产业,与城市在产业上形成差异或者互补,并依托产业促进城乡各种要素的融合。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多样性突出,并且在遗产化过程中具备了丰富的资源属性,应当抓住历史机遇,依托这些资源来扭转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形成"在地化"的文化产业。民族地区乡村"在地化"的文化产业不仅能够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产业特色凝练,还能促进社区精神培育和治理能力提升,进而推动乡村治理结构转变,为城乡融合找到突破口。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不仅要着眼加快乡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还要打破乡村的壁垒,构建城乡融合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3.
城乡关系与近代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特点、城乡关系与城市化间的关系,以及近代中国城乡关系对城市、乡村,尤其是城市化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后认为:近代中国的城乡关系,不仅弱化了城乡关系中联系性加强所产生的对城乡发展的积极拉动作用,而且导致了乡村的残破和城市的畸形发展,使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低速缓进,并最终滞缓了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基本特点和存在的不足,并从经济发展、政治体制、市民社会、公民文化等角度阐述了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扩大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国处理城乡关系的基本经验,一是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夯实城乡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二是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城乡发展活力;三是坚持实施城镇化战略,提高城市化水平,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四是坚持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工农融合;五是坚持实施统筹发展战略,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六是坚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增强人民的创造性对城乡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七是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促进城乡资源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乡关系失衡具体表现为经济失衡、政治失衡、社会失衡和文化失衡.这些失衡不仅会损害社会公平,而且也与经济效率原则相悖,因此实现城乡关系从分离向融合、从对立向和谐的转化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课题.在工作中要着力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要推进城乡统一管理,促进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要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实现城乡资源配置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实践中许多司法工作人员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不知如何处理司法与政治的关系,不少党政机关的同志也不知如何处理政治与司法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对司法与政治的关系进行重新认识、反思和重构。要正确理解政治的内涵与本质,要清楚司法与政治发生关系的不可避免性,要明确理性处理司法与政治关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城乡关系问题不仅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很复杂的实践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观奠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城乡关系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城乡关系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观。城乡关系从分离、对立到统筹、融合是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观的要旨,从以农补工、以乡养城、城乡分隔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与实现城乡一体化是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观在中国的实践脉络,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行制度创新,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当前重构和谐城乡关系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从什么是政治文化着手,通过对近二十年来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与分析,从而总结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基本精神,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构建全球化中国政治文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因素有很多。基于人大2005年的综合调查数据,从公民的性别、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以及社会资本测量指标——社会信任和社团参与等角度,对城乡居民的政治参与进行分析,发现城乡居民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政治参与方式上影响因素是不同的,而社团参与对城乡居民的政治参与有着明显的积极和正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缩小我国城乡差距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城乡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十分不利的。城乡差距扩大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应多方面采取措施,遏制城乡差距扩大,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为此,要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国民收入分配向“三农”倾斜,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从制度和资金供给量上化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各种政策歧视,还农民以真正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3.
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欠发达地区要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加快体制创新步伐,构建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制度体系,加强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建设,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社会建设,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配置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调整城乡关系的重大战略举措。它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振兴农村经济,而且有利于推动城市化,有利于解决困扰我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全文围绕理顺城乡关系、加快城乡融合这条主线,重新审视二元经济视角下的城乡关系,探讨合理有效实现劳动力配置机制、推进由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乡"与"市"和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乡村”和“城市”两种社区,作为化构成,客观存在并支配着中国现代学发展过程,有可能用以考察这一历史阶段学现代性的依据。上个世纪二、三、四十年代,乡村小说的典型事实具体而微地显示了“乡”与“市”两种化价值倾向的起伏消长,从“市”对“乡”的超越至“乡”对“市”的包围,是中国现代学留给今天的一份重要启示录。  相似文献   

16.
散杂居地区的民族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民族关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散杂居地区的民族关系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少数民族人民群众涌入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城市化步伐大大加快,族际交流、民族成员之间的交往空前增多,这种现象使城市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城市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也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通过研究城市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找出城市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我国民族关系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作出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农村大量劳动力的转移,也导致了农村空心化的出现。实证调查表明,四川省农村空心化不断加剧,耕地撂荒问题严重,农村空心化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四川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下要正视这一社会现象的存在并引导对其进行合理整治。  相似文献   

18.
商业化取向的金融机构改革导致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严重影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国际小额信贷的实践证明,农村金融体系的创新和完善应该落实在小额信贷机构身上。但是,通过对临沂小额信贷案例研究发现,我国小额信贷实践对扶贫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且机构本身也不具备可持续性。建议建立农户创业培训体系,减少财政贴息和建立担保基金,以及放松小额信贷利率管制,以此促进小额信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湖南省城乡关系失调,城乡发展失衡,城乡差距过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比较突出,严重影响着湖南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科学把握湖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探究差距产生、扩大及难以缩小的深层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城乡统筹发展对策,缩小湖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大众传播载体的出现和运用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地运用大众传播载体传递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找到二者的有效结合点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