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希腊教育理念以理性说服为核心。其中,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三卷中对“高贵的谎言”的论述,被认为是古典教育的经典论述。《理想国》和《蒂迈欧篇》相关文本表明:一方面,高贵的谎言建立在说服的宇宙论模式之上,由此证明高贵的谎言对真理进入灵魂来说是必要的;另一方面,高贵的谎言具有无法让真理稳固地存在于灵魂之中的困难,这一困难本质上是由柏拉图的形质论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存在主义哲学传入我国已经有较长的时段了,其对我国教育理论更新的影响还未被深入地考察。本文从柏拉图《理想国》一书中苏格拉底与司拉雪麦格(Thrasymachus)的一段对话入手,分析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方式的“对话”,如何经由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哲学式的解读.跃升为“苏格拉底式的教育”。进而,以杜威的教育哲学为参照,对“苏格拉底式的教育”作更进一步的理解,力图展现存在主义哲学对教育理论发展提供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理想国》是柏拉图阐发自己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他探讨了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柏拉图在书中第五卷阐述了他对于女性教育的思想。解读柏拉图的女性教育思想,这对于促进当代女性教育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打破了高深学问的神秘面纱,将哲学的生命力根植于现实,以大众化和通俗化方式回答和解决了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完成了从“纯粹学术”到“现实关注”转向,实现了从“文本依赖”到“现实叙说”的转变。其蕴含的现实向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明确坚守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任务,坚持以青年学生为中心,切实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紧扣时代背景并回应时代问题,重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时代感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的教育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柏拉图不但对西方哲学影响巨大,而且其教育理念也于西方文明贡献卓著要了解西方的文化与教育,柏拉图的哲学与教育思想是不能不管的。柏拉图的哲学本体论是“相”论,柏拉图的认识论就建立在其哲学本体论之上,只有对“相”的认识才是直确的认识。固受制于其哲学思想,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与理性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作为古代西方思想源头的重要人物,卢梭作为近代西方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都曾设计过自己的“理想国”,并赋予教育实现“理想国”的重要职责。柏拉图“理想国”的设计是建基于理念论的,卢梭“理想国”的设计则建基于“契约论”,在二人那里,理想国家在道德上都是正义的,标志着国家努力的方向,因此教育作为实现国家正义的手段,必然需要整体地改造所有的人,但正是这样过于伟大的雄心与抱负,使教育无所作为。  相似文献   

7.
我们发现,几乎在所有的社会中,知识都可以划分为“普通知识”与“高深知识”,而且两种知识的划分在从古到今的教育思想中均能找到依据。在古希腊,paideia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即被视为普通知识与南深知识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柏拉图指出,音乐、体操、  相似文献   

8.
《国家篇》被公认为是柏拉图中期对话篇中的重要著作之一,在其中他用大量篇幅谈论和阐发了其独特的教育思想。学界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虽多有研究,但都未能站在柏拉图的立场上,与其纯粹哲学、政治理想契合一致地展开讨论;尤其是一些从事教育研究的人往往从狭隘的视域窥探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误解甚至歪曲了《国家篇》的思想实质。为了正本清源,还柏拉图教育思想之真貌,有必要对《国家篇》中的教育思想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柏拉图以理念论作为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悉心勾画了一幅理想国家的宏伟蓝图。他把正义作为这个理想国家的最高原则和价值,以期使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契合一致,最终实现全民的共同幸福。他认为唯有通过教育,使心灵转向,培养和塑造健康和洽的心灵、正义良善的灵魂,才可以实现城邦正义,构筑理想国家。教育是理想国家得以构筑的必要条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至为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的《理想国》的一个基本主题是要处理哲学与政治间的冲突,也即是探讨哲人如何在政治城邦中获得哲学生活方式。基于哲学与政治之间冲突的考虑,柏拉图的教诲是通过教育实现哲人王统治下的德性城邦和社会。因此,柏拉图式的教育是实现美好城邦和生活的德性教育。而这种德性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对何为“美好”生活的不断的追问与探寻之中,因而它是一种哲学教育和自由教育。  相似文献   

10.
在宝坻区教育系统内部,李富旺被很多人称为“教育理论家”。我对这样的称呼颇感兴趣,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疑问:这位副局长是专门搞理论研究的吗?这位“理论家”与人们印象中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又难免有些“脱离实际、迁阔偏执”的“理论家”有何不同?他又将如何破解“理论难以作用于现实”这道长久未解的难题?带着头脑中的一个个问号,我认真倾听、记录着李副局长关于教育的每一个论断,希望能从中解读一个“教育理论家”内心世界中蕴藏着的人生智慧和教育理想。最终,我得到了一个答案:李富旺并不是专门搞理论的,而是一直对教育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比较深入的研究;他也并不是脱离实际、“自我陶醉”的“书斋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