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4日,学校举办了2014年春季校园供需见面会。本次供需见面会共吸引了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分有限公司、青岛海尔集团、金鹤宾馆、香港神州智慧星国际教育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外研社儿童发展中心、齐齐哈尔市民航路小学、杜蒙民办教育协会、东莞市东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促进中心等135家用人单位前来招贤纳士,为我校毕业生提供了近3000个职位。我校2014届、2015届毕业生近2000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招聘活动,300余名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部分用人单位还与毕业生现场签订了就业协议。  相似文献   

2.
上海大学生就业取向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分析本市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及其影响因素,并据此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和有效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上海市教科院高教所于2004年10月联合组成“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取向、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以抽样法向本市16所高校在校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200多家用人单位近年历届高校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14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98份,回收率为78%);向本市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发放调查问卷40余份(回收率为100%)。通过调查问卷统计(SPSS11.5统计软件),并辅之以相关对象的座谈、访谈及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等工作,形成本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3.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在以往就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举办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了充裕的选择岗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4年12月7日至8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2005届毕业研究生专场供需见面会和综合类供需见面会在南校区英东体育场举办,这两场招聘会为广东地区高校的文科、理科财经、金融、政法、管理、外语、音乐、体育、医药等学科的毕业生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两场供需见面会共有500余家单位参与招聘,吸引了近25000名应聘者,单位和学生人数均较去年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4.
5万名大学生参加第二届“供需见面会”32000人有幸签约 为期两天的“第二届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1月8日在京结束。共有5万余名在校大学生为了日后的生计花钱购票加入到“双向选择”的行列中,他们有的是从其它城市赶来的,其中有32000多人有幸参与用人单位签订了意向书。 国家人事部提供的一份背景材料说,今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从用人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越来越依赖于就业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其中,校内毕业生就业市场尤为关键。为了准确地了解2004年就业形势,全面掌握校内就业市场的整体情况,山东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策划并实施了“山东大学就业市场调查”课题,对山东大学2004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进行了问卷访问和科学有效的统计分析,得出了具有指导性的调查结论。  相似文献   

6.
从11月20日教育部规定企业可以进入高校招聘到12月8日学校的大型供需见面会召开,大连理工大学已安排了80多家用人单位的专场招聘会,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开始进入高峰期.  相似文献   

7.
<正> 在经济改革浪潮的冲击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正在逐渐由“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向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学生要通过就业市场就业的模式转变。为此,各地区和高校相继开办了“供需见面会”、“毕业生就业市场。”组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于是,求职便成为现代大学生的热门话题。择职就业,是为了个人的生存,更是为了集体事业的发展。作为天之骄子的  相似文献   

8.
2004年末,由福州市教育局主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福州教职专学校举行,120多家用人单位。5000多名中职应届毕业生参加。这是近年来,我市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专门面向中职校毕业生的见面会。用人单位提供了4500多个就业岗位,供需比例接近1:1。这次供需见面会开得十分成功,既为职技校毕业生和企业搭建了一个就业招工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目前,有关全国高校毕业生英语能力对“就业起薪”影响的研究已有许多。但围绕西北地区高校学生展开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西北地区理工类高校毕业生英语水平和用人单位需求是否匹配,以期为这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北京外语外贸院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于1月7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这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外交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大型专业性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共有近百家用人单位到会招聘,其中国有企业单位占53.4%,合资、独资、私企占24.7%,高校科研事业单位占22%.承办学校及北京市外语外贸专业学生2000多人到会.……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学毕业生规模逐年暴增,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愈发严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感到“求贤若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高校作为人才输出地其培养的大学生与社会需求不符,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大学生就业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本文通过构建大学生就业力构成体系,面向大学生与用人单位设计出调查问卷,研究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对“工作态度与合作能力”、“生涯规划管理与学习进取能力”、“专业技能运用能力”的认可度,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两个角度综合评价了构成大学就业力的各因素的重要性.通过象限图分析法,对比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对重要性的认知差异,为大学生和高校在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金融危机寒风的吹袭之下,2009年的就业形势显得比往年更加严峻.就广东省而言,2009年高校毕业生超过33万人,比2008年增加4万人左右,加上外省来粤找工作的毕业生,超过50万毕业生在广东求职.为了解用人单位选聘大学生的需求,及时掌握最新就业动态,并充分了解2009届毕业生的求职心态与准备,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于2008年11月-12月对参加供需见面会的用人单位以及18所高校的部分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3.
透视大学生择业众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的择业观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为了解这些变化,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人口干部管理学院组成的课题组,对南京高校1999年至2004年的毕业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和个案访谈获得调查结果,验证研究假设。本次调查共在南京市高校中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538份,回收率为72%。调查分为两部分,其中近五年在宁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调查部分样本容量为208人;在宁高校毕业生就业取向调查的样本容量为330人。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14.
一、不仅仅是为就业的供需见面会 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以下简称劲松职高)一贯重视毕业生出口的畅通,一直把毕业生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和起点工资水平以及就业单位的工作环境,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活力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此,劲松职高不但早就成立了职业指导部,而且和众多用人单位建立了来往频繁的关系.组织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的供需见面会,是学校驾轻就熟的常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王露 《教育教学论坛》2012,(36):127-128
通过就业能力问卷对500名商科大学毕业生和500家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建立校内和校外两份就业竞争力指标分析体系,论述了评价体系用SWOT分析商科大学毕业生就业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深入剖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高校分析商科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供参考,并为帮助其就业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12月5日,在中山大学举办的广东省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上,万名大学生与300多家用人单位进行洽谈。由于近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加大,他们的就业也开始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在招聘会现场,针对研究生的就业意向,记者采访了暨南大学外语硕士毕业生张同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法学硕士陈同学。记者:今天来这里收获怎么样呢?投了几份简历?张:收获怎么样要等用人单位通知了,简历投了七八份吧。陈:没投几份,四五份吧。记者:你们投简历是怎么选择呢,随便投还是事先做了了解的?张:主要是看专业需求吧。陈:没有了解过,都是到这里来才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就业能力问卷对500名商科大学毕业生和500家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建立校内和校外两份就业竞争力指标分析体系,论述了评价体系用SWOT分析商科大学毕业生就业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深入剖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高校分析商科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供参考,并为帮助其就业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2月16日,海南省就业局与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在海口经济学院联合举办了"2009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共有296个用人单位与来自16所高校的上万名毕业生参加了招聘会。为了科学、全面、准确地了  相似文献   

19.
3月1日,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学生运动场举行,130多家省内用人单位到场招聘,提供近1500个职位,基本满足学校2008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为’96届大学毕业生提供择业就业咨询服务的“全国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查询系统”开通不久,已收集到了大量全国和各企事业、各种所有制用人单位的供需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