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敏 《中国教师》2023,(5):115-117
奥尔夫教学法以“人”为本,并以趣味学习的方式贯穿于音乐技能学习中。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通过有趣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从感受音乐到表现音乐,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音乐学科的知识,还可以激发其音乐潜能,为培养音乐综合素养夯实基础,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完整、综合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合理恰当地运用音乐教学法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音乐教育既能陶冶学生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人心、使人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力,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3.
李新莉 《山东教育》2003,(32):48-48
音乐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内在的音乐感受。这种感受能激发出人们精神的火花,拨动人的心弦。在音乐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拥有丰富的音乐体验,才能使他们对音乐作品有深层次的理解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从中获得审美满足,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新课程标准对音乐体验活动高度重视,倡导学生在获得愉快的感受与体验下,充分展开想像,富有独立见解,把学生的体验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拥有丰富的体验呢?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音乐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了解音乐在生活…  相似文献   

4.
贾永蓉 《青海教育》2002,(12):32-33
音乐应该说是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表现可以抒发人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情感,可以熏陶人的品格,也可以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牲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作能力,更好地学习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质,是当前音乐教育中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舞蹈专业的音乐教学,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只有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才能够充分发挥舞蹈的表现力.让学生不仅用耳朵,而且用心灵来感受音乐,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真实体验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高校音乐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高校学生的音乐素养成为当务之急。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内涵,调节人的心情,促进人的个性化发展,音乐传承着我国民族文化,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方式之一。音乐教学的核心是审美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引入新的教学方式,更好的培养高校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师在新课改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和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努力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音乐的审美过程,离不开欣赏者和演绎者对音乐作品形象的感悟与提炼。审美意识是人对审美对象的能动反映。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细节处拓展想象空间,在乐段中联系生活场景,从乐章中揭示音乐形象,让意象的音乐物象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人们的音乐水平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人的音乐素养与其所处的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黄林丽 《成才之路》2010,(14):81-82
中学阶段的学生,成熟与纯真并存,是每个人人生旅途中心理和生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其音乐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对音乐认知的过渡性、对音乐兴趣的动荡性、对音乐审美的社会性、对音乐表现的闭锁性。我们必须在掌握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前提下,设计有的放矢的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相似文献   

11.
音乐素质是一个人在音乐艺术上得到发展的重要条件。音乐素质主要包含音乐听觉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节奏感、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A0):17-18
进行音乐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音乐也具有治愈与教育双重功能。学习音乐能够使学生放松心情,音乐对人的教育则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的思想素质的,是一种稳定且深远的影响。因此,音乐教学要从小抓起,小学阶段需要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奠定基础,保证器乐教学的有效性则可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基于此,文章研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器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一门审美的艺术,它高雅、怡情,能使人愉悦,促人奋进。施特劳斯说:"音乐是人生的艺术",由此可见,音乐在人类生活上一直都起着不可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音乐作为小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教学科目,已逐渐受到重视。而在小学音乐课程中,通过开展情境教学,"情"与"境"交融,更能引领学生深入地体会音乐、感悟音乐。本文就如何在小学音乐中应用情境教学提出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黄黎黎 《成长》2020,(4):31-31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达,也是特定时代背景下作者表达自己个人经历和内心主观态度的产物,音乐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占据着极高的地位,而音乐中的情感恰恰是音乐最吸引人的地方,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音乐学习来说,只有以情感教学为基准进行音乐教学,才能够保证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有更大的收获,本文就是根据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具体策略展开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身边的朋友们说:“我不懂音乐,我是音盲,因为我不识谱。”“不识谱怎么去学音乐?!就像你不识字怎么读书一样啊!”这些话听上去好像有一定道理。在很多人看来,学习五线谱就是学习音乐。学了乐谱就有了音乐性。于是,识谱不仅成为音乐学习的主要手段,而且还成了音乐学习的最终目的。持这种观点的人们是否是在真正体验过音乐之后得出结论,还是仅仅是凭空想象呢?如果说不识谱的就不懂音乐,那是不是说只有识谱的人才懂音乐,识谱就等于音乐脱盲了呢?许多人以为,具备通过乐谱读音乐和利用乐谱写音乐的能力,就等同于音乐脱盲。事实并…  相似文献   

16.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源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的熏陶对于人的良好性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农村小学专职音乐教师较少,其余兼职音乐教师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被"赶鸭子上架",不得不教,但又范唱不准,伴奏不能。所以,音乐教师的素质问题,成了困扰农村音乐教学的一大难题。为改变这一现状,尽快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专  相似文献   

17.
音乐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同时音乐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之一,能够让人身心愉悦,让人感受生活的美好。积极的音乐能赋予人类正能量,对于学生人格以及道德的培养是有好处的,小学是学生道德品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做好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革,除了进行必要的理论教学之外,教师还应该进行体验式教学。  相似文献   

18.
高培 《考试周刊》2013,(33):180-181
音乐是心灵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它能陶冶性情,让人的心灵愉悦。音乐艺术本身的特点决定了音乐教学离不开情感教学,高中音乐教学也不例外。高中音乐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音乐知识,更要以此加强情感教学,培养高中生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就此探讨了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相似文献   

19.
刘翠萍 《宁夏教育》2007,(7):110-111
音乐在人们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是培养人的各种能力。音乐义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所有内容都具有体验性和操作性,不仅包括音乐知识传授,音乐技能训练这些外显的方式,尤为重要的是体现在音乐感受上,也就是体验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教育科学和音乐教学的理论日趋成熟。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人与音乐、音乐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受到音乐文化对现代人类的社会生活及行为举止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音乐教育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