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描述电化学反应现象例1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没有气泡 (B)将锌片和铁片用导线相连插入稀硫酸中,铁片产生气泡比锌片多  相似文献   

2.
正实验材料:铜片、锌片、导线各若干,LED灯一个,四个西红柿实验步骤:1.将LED灯分别连接在两根导线的一端,在这两根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上一片锌片和一片铜片(注意LED灯长脚连接铜片),在其他三根导线两端各连接一片锌片和一片铜片。2.取四个西红柿,依次摆在桌子上。如果西红柿较硬,可以反复揉捏,使其变软。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化学教材"化学能与电能"的实验操作是: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见图1).该实验以Zn+H2SO4=ZnSO4+H2为实验原理,用锌片和铜片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用导线连接构成闭合回路.通过此装置,学生了解了原电池的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为了提高原电池的效率,以防电流在短时间内衰减.所以,在人教版化学教材"原电池"中将此装置进行了改进,改为"铜锌双液原电池",具体实验操作为:用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盐桥,将置有锌片的ZnSO4溶液和置有铜片的CuSO4溶液连接起来,然后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并在中间串联一个电流表,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见图2).一段时间后取出盐桥,再次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学生了解了盐桥在原电池装置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判断电极属性[例1]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锌片是____。A.阴极; B.正极; C.阳极; D.负极。[解析]电解池的两极分别命名为阴、阳极;而原电池的两极分别命名为正、负极。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形成原电池,其中活泼的金属锌作负极,因此应选D。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有网络传言称,土豆能当电池使用,这是真的吗?对此,节目组记者按照网友提供的方式做了实验。【实验】在现场,节目组专门准备了新鲜土豆、锌片、铜片、导线(中学物理课上常用的实验器材,铜片是正极,锌片为负极),以及一个电子闹钟。按照网友提供的方法,节目组拿上一个土豆,切上两刀,留出足够的长度和深度,然后将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土豆中。卸下正常工作的电子闹钟里安装的7号电池,引出导线分别连接上铜片和锌片,为了在土豆和闹钟之间  相似文献   

6.
做铜锌原电池实验时,由于普通锌片中都含有杂质,所以用导线把铜片和锌片连接后浸到稀硫酸溶液中,锌片上仍有大量气泡。(锌和杂质构成原  相似文献   

7.
米醋电池     
《中学科技》2014,(5):36-37
在纸杯中倒入米醋,紧贴左边杯壁的是铜片,右边是锌片,这就形成了一个电池,从万用表可以读出,它的电压是0.89伏。铜片一端是电池的正极,锌片是负极。将4个米醋电池用导线串联起来,可以产生3.5伏左右的电压,足以让一颗红色发光二极管发光了。  相似文献   

8.
高中《化学》中的原电池实验,其中一步是当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后,要求学生观察铜片上有没有气体放出,只要有气体放出,这个实验就算成功。这一点是很容易做到的。事实上,在铜片上产生气体的同时,锌片上也会有少量气体产生,特别是采用用过的锌片,生成的气体还要更多些。细心的学生可能会问:“锌片上应该放出气体吗?”教师往往回答,按照原电池的物化机理,锌片上不应该有气体放出。对此,教师往往以“锌片不纯”作答。其实,做此实验选用一点化学纯、分析纯乃至优级纯的锌材并不困难,纵然如此,也不能排除锌片上的气体产生。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9.
西瓜电池     
韩宇轩 《作文大王》2014,(12):10-11
实验材料:铜片、锌片、电线、LED灯、西瓜。将LDE灯连接在两根电线上,在电线的另一端分别接上锌片和铜片。还要取三根电线,将三对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图上白色的是锌片,黄色的是铜片。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原电池实验更直观、形象,动态感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学习兴趣,笔者根据原电池原理制作了化学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制作原理:把锌片嵌入小船外侧,再把小船放入酸液中,锌片的一面与酸液反应放出氢气,推动小船向相反方向运动.二.制作步骤及制作方法:1.木制船体用木头做一小船,船的两头外侧,分别嵌入一块同样质量的钢片和锌片.铜片和锌片背后各连一导线,导线从船头穿入,在小船上方可以相连.使用时,取一透明的玻璃容器(大烧杯或玻璃水槽);加入6毫升的稀盐酸.把小船放入容器内,首先导线断开,锌片上…  相似文献   

11.
一、铜锌原电池 教材上给出的装置是用烧杯盛装稀硫酸来做实验的,也可以用购买的原电池实验器来做铜锌原电池实验,但都是将铜片和锌片插入同一个反应空间,铜片和锌片相隔不远,锌片和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充满其中,影响了对铜片上是否有气泡产生的观察。若把反应容器换成较大的,使铜片和锌片距离相隔较远,观察铜片上产生气泡的效果较好些,可是又要消耗更多的稀硫酸。由于原实验方法存在上述缺点,笔者做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2.
14.电池 电池是利用化学能产生稳定电流的装置。较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伏打电池 伏打电池是一种液体电池。在杯内装有稀硫酸,浸在稀硫酸内的铜片和锌片分别是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伏打电池是把几十片铜片和几十片锌片分别交插着叠在一起,在每层中间充一层食盐水(或填一层用食盐水浸透的纸)组成的。这是一种古老的电池。  相似文献   

13.
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是高中课本第二册第一章《电解质溶液》的教学重点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高二课本中实验1—3原电池的装置做了较大改进,制作了“原电池化学原理”实验教具。改进后的原电池实验装置如右图。与课本原实验装置比较,新增加一个“对比装置”。同时把“插入式”改为“固定式”只在外电路中增加一个开关K。实验过程:一、1.A烧杯中装80ml2N稀硫酸。B烧杯中装80ml蒸馏水。将分别装有铜片和锌片的木板平放在烧杯上,使铜片和锌片大部分浸入溶液中。(此时开关K_A、K_B均未闭合)〔观察〕A烧杯中:锌片上不断逸出气泡,铜片上没有气泡生成。电流计G1指针不发生偏转。B烧杯中:锌片和铜片上均没有气泡产生。  相似文献   

14.
等效法是从事物间的等同效果出发来研究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也是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途径。运用等效法,可以在得证结果相同的前提下,把实际的、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或物理问题,转化为理想的、简单的、等效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或物理问题来研究处理,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本文拟举例谈谈等效法在研究、解决电磁感应问题中的应用。一、将环形电流等效视为小磁针例题1.用弯曲导线把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相连接,装在一块绝缘浮标上,然后浸在盛有稀硫酸的溶液中,如图1所示。若把此装置放在赤道上某地,开始导线环平面与磁感线垂直,锌片在西,铜片在东。试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讲授原电池原理时,课本上的演示实验[2—3],其现象是:铜片上产生气泡,锌片溶解且也可见气泡产生.在学生没有掌握原电池原理前,教师很难将锌片上产生气泡的原因解释清楚,从而影响学生逐步理解原电池原理.笔者认为,只有极大程度地提高锌片的表面纯度.对此,特将本实验做如下改进. 在大烧杯里加入浓ZnCl_2溶液,用一块锌片作阳极,另一块锌片作阴极.接通电压为12V的直流电源,阳极反应:Zn-2e=Zn~(2 )阴极反应:Zn~(2 ) 2e=Zn数小时后,作为阴极  相似文献   

16.
1改进目的a.通过幻灯机的投影来增大实验的可见度。b.通过该实验,来说明金属活动顺序。2实验器材幻灯机,培养皿,将铜片、铁片、锌片分别剪成其对应的元素符号Cu,Fe和Zn。3实验步骤先展示用铜片、铁片、锌片剪成其对应的元素符号,再把它们放在培养皿中,倒入少许稀H2SO4或稀HCl,放在幻灯机上投影,并用玻璃棒指示哪是铜片、铁片和锌片,根据铜、铁、锌的元素符号来加以区别,让学生观察反应的快慢程度,其中气泡最多、反应最激烈的是锌,其次是铁,没有气泡的是铜,再让学生排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4实验改进的优点仪器简便…  相似文献   

17.
上海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一节内容中,用“水果电池”给耳机作实验,现象不明显且可见度差。改用音乐集成块装置来检验产生的直流电流,声光显示灵敏,有趣且新颖,使学生对伏打电池产生的电流从直观上得到了清楚认识,效果佳。原理:利用金属的电子转移和三极管的放大原理。制作材料:PNP 型1015晶体三极管1只,铜片、锌片各1块,音乐贺卡1张,开关1个,5号电池2节,小电池盒1个,导线若干。改进方法:将音乐贺卡(去掉扭扣电池),锌片、铜片,  相似文献   

18.
高中化学课本(选修)第三册第55页[实验2-3],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三个: ①形成原电池后,所接电流计指针摆动. ②未形成原电池闭合电路时,锌片上有气泡产生. ③形成原电池闭合电路时,铜片上产生大量气泡,而锌片上很少有气泡.  相似文献   

19.
电池小议     
一、伏打电池——电池的始祖 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也可翻译为“伏打”),把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浸在稀硫酸溶液里,就做成了一个化学电池,俗称“伏打电池”.在伏打电池里,由于稀硫酸跟锌发生了化学变化,在铜片上聚集了大量的正电荷,在锌片上聚集了大量  相似文献   

20.
现行中师教材中原电池实验,在教学中往往出现实验失误有两种情况,一是锌和铜相连接后,电流计指针偏转,而铜片上无明显气泡发生;二是锌和铜相连接后,电流计指针偏转,而锌片和铜片同时放出气体,甚至锌片上气泡比铜片上气泡还要多。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及反复实验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