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幼儿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文化知识的学习,而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的培养。3-6岁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很多习惯都会在这一阶段养成,这些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在人无意识的状态下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方式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2.
倪玲 《家长》2024,(7):177-179
<正>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不仅是一种养成教育,更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游戏作为幼儿教育中的基本活动和传达方式,可以让幼儿在自由欢乐的游戏活动中,学会基本的规则,养成良好的习惯等。本文就以此切入,基于游戏和习惯养成教育的天然性联系,分析游戏化教学在幼儿习惯养成中的应用价值,并对习惯养成下游戏化教学路径进行详细地研究,旨在提高幼儿习惯养成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正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习惯应从小培养。在研究中发现,幼儿阶段是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时期。加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养成教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而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切实加强青少年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4.
三位一体,抓好“养成教育”遂平一中校长高明兴副校长杨建业“养成教育”是对青少年个体所进行的社会规范化过程,旨在培养学生从小自觉遵循社会行为准则,进而在政治思想、社会道德、个性心理诸方面得到健康发展。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把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序列化训练”...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德育》2016,(1):54-54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国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一直非常重视,甚至上升到了“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的高度。但毋庸讳言,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效果却差强人意。以排队为例,我们从幼儿园教育到大学,随意插队的行为仍然屡见不鲜,而那些国人心仪的国外旅游胜地中,用中文书写的文明行为提示语,更让人汗颜。  相似文献   

6.
幼儿正处于爱心形成和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学会关爱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他们学会做人的核心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把“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列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大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我园开展了有关的实验,对幼儿的礼貌、爱心、诚实、责任、合作等五方面进行道德习惯的培养。其中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是我们实验的一个重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将对幼儿有关爱心方面的教育目标拟定为:1郾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互相帮助。2郾关心…  相似文献   

7.
林全霞 《亚太教育》2022,(1):166-168
终身阅读时代背景下,阅读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人学习能力乃至综合能力的重要因素。早期阅读作为终身阅读的奠基阶段,在儿童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幼儿教育重在习惯养成教育,早期阅读从根本上是培养儿童的良好阅读习惯。当前的早期阅读呈现出诸多问题,制约了幼儿阅读的发展。在幼儿早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中,要注重兴趣引领来激发幼儿...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受益终身。作为“习惯养成教育”实验课题园所,我园以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切人点,利用各种教育方法对幼儿进行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9.
家庭养成教育中存在种种问题,导致幼儿形成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及特点,幼儿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道德习惯、活动习惯、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等方面。幼儿园教育要以各科教学渗透和区域活动培养为途径,以抓住兴趣、情感、意志三个非智力因素为主要策略,分级推进,逐步培养,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全面开展,使幼儿在自我服务能力、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家庭养成教育中存在种种问题,导致幼儿形成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及特点,幼儿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道德习惯、活动习惯、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等方面。幼儿园教育要以各科教学渗透和区域活动培养为途径,以抓住兴趣、情感、意志三个非智力因素为主要策略,分级推进,逐步培养,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全面开展,使幼儿在自我服务能力、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目的,促进其终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继荣 《教师》2010,(21):117-117
幼儿期是一个人习得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往往偏重于幼儿如何“说”,以及“说”的能力和水平等方面的培养,忽视了“倾听”习惯的养成。一个会“听”的人才会“说”。会“听”的孩子其语言发展速度快,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相应强一些。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开展有趣的“倾听”活动,创设适宜的“倾听”环境,“听”与“说”结合,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夸夸我的好孩子”———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文/郭兰英随着我园养成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们越来越感到,家园同步施教,形成教育的一致性,是养成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我园在贯彻北京市’97家教指导行动主题“学会关心、举止文明”的过程中,探索了一种适...  相似文献   

14.
张子梅 《天津教育》2014,(17):63-64
在天津市学前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幼儿养成教育途径与策略的研究”中,笔者不断改进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要求,拓展养成教育培养途径,探索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养成教育方法与策略,家园合作,引导幼儿实现自我管理,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习惯,为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作为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多年来,辽宁省凌源市实验小学以学习传统文化为载体,以开展特色活动为手段,创新养成教育评价机制,抓实、做细养成教育,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16.
赵志国 《天津教育》2014,(17):54-5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为此,我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明确了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四个“关键”,形成了“抓关键、重细节、促养成”的工作模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教育首先就是要培养习惯,习惯成自然,正向习惯即正向能力。因此,从规范学生习惯入手,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是我们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切入点。在养成教育具体落实中,如何把握方法,如何把工作做到学生心里,如何收到切实的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在养成教育落实工作中,我把握"中庸之道",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案例一:雷霆万钧与春风化雨曹阳是我班的一个问题学生。从开学分班那天起,就表现出好动、自控能力差的特  相似文献   

18.
何红娟 《西藏教育》2012,(10):13-14
罗明在《我建议中小学开设成功学课程》中对“养成教育”的解释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功的人格。”一个人习惯的养成是成长过程中在家庭和学校、社会中长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甄珩 《甘肃教育》2008,(8):13-13
“养成教育月”活动的重点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健体习惯,设计“养成教育月”方案,要紧紧围绕这一重点进行。  相似文献   

20.
戴美芳 《早期教育》2014,(12):33-34
养成教育是指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阶段是养成教育实施的关键期,如何在儿园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实施养成教育,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以教学活动为主,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幼儿学习自我服务的技能,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从小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