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新课程改革的视角来审视当前的学校文化,可发现其亟待重建这一问题。学校文化重建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学校主体文化转型从封闭保守到开放大众;学校观念文化转型从工具理性到合作探究:学校制度文化转型从烦琐刻板到以人为本;学校环境文化转型从严肃呆板到个性生动。  相似文献   

2.
根据西方“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我国残疾人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现状,提出残疾人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几种模式:特殊学校—工作模式、特殊学校—职业培训—工作模式、特殊学校—双元培训体系—工作模式、特殊学校—职业教育—工作模式等。希望它能对我国残疾人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自从世界上有了真正意义的学校,学校管理便应运而生.回望漫长的学校管理之路,从经验到科学、从教条到灵变、从肤浅到精细、从专制到民主、从学科本位到以人为本,学校的管理一刻也不曾停止过"否定之否定"的脚步,也正是在这不断演变和革新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校长,在各自实现办学理想的道路上尽显特色.  相似文献   

4.
孟繁华  陈丹 《教育研究》2013,(12):40-45
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网络组织是伴随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导向而出现的,它通过城乡学校间的合作和制度化建设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其本质是学校组织的改进与发展,表现了学校由单一组织向网络组织的发展变革。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体现了从单方帮扶到双方共赢的网络合作、从单一学校组织到多个学校组织的网络生态、从学校间联结到学校网络间联结的网络拓展。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的网络组织研究可以从类型、分析层面和分析内容三条路径展开。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能否在即将到来的国家"十三五"发展中找准自身发展的价值、定位,需要重视新的战略规划制定。中小学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应当遵循相应的逻辑顺序,即学校在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的思维序列。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的逻辑顺序,是一个从学校理想到学校理念的分解过程;是一个从学校理念到发展使命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从学校使命到理性模式的选择过程;是一个从理性模式到目标体系的理顺过程;是一个从目标体系到行动策略的理清过程。中小学在战略规划制定中遵循以上逻辑顺序进行谋划,能使学校规划更加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6.
沈建华 《上海教育》2008,(24):50-52
学校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所学校立校之根基,是学校文化中的精髓部分,也是形成学校特有精神之所在。一百多年来,从务本女塾到务本女中,从市二女中到市二中学,学校几易其名,校舍几度搬迁,但从学校早期校训“勤、朴、勇、诚”体现的学校传统,到现在务实、进取、勤奋、和谐为主要内涵的学校文化,市二中学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师生,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那年,山里的一所小学和城里的一所小学"手拉手"成了联谊学校,几番往来之后就到了六一儿童节,应城里学校邀请,山里的学校每年级派一名优秀学生代表,在老师带领下,到联谊学校过一个特殊的儿童节。  相似文献   

8.
理清学校组织的运行逻辑必须还原到事业单位语境中去。校长的办学兴校思想依靠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身份去推行。通过行政力量先导,学术力量延续,校长办学思想转换为学校的运行体制;教师体验到成长,学生体会到成功,使得体制运行具备了正当性;通过仪式强化,奖励积极分子,学校体制得以巩固;通过活动为媒介,特色为抓手,学校的先进经验得以宣传。事业单位运行的结构塑造着学校运行的体制。避免学校运行体制僵化的指涉,学校组织需要趁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大势而进行相应变革。  相似文献   

9.
王学金 《江苏教育》2013,(12):46-47
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视与投入,在履任校长的十余年当中,这也是我倾付最多心力的工作主题。一年前,我调任到现在的学校,加入到新的团队里来。到了新的学校要熟悉既有的办学运作,了解学校的办学积淀与文化传承,提炼学校的文化基因,设计与规划未来的学校发展,确实千头万绪、事务繁杂,但是教师队伍的效能管理与发展提升却是我从一开始就展开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教育,并不单纯,也不封闭。学校教育从产生到发展总是契合着时代的脉搏,任何学校都不可能是社会大潮中的一座孤岛。苏北六校联谊活动从非正式的民间组织到雏形初具的学校发展共同体,从纯粹的联络友谊到以教育管理、教学研讨为  相似文献   

11.
这学期,学校根据上级“扶贫帮困”的精神,决定减免一部分困难学生的学杂费,并且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学校决定先由个人申请,然后由学校核实,再确定帮扶对象。经过几天的忙碌,我们班的名额基本确定下来。一天上午,小丽的妈妈突然到学校找我,向学校反映困难,看能不能申请到帮助。  相似文献   

12.
实现优质教育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从不规范的学校到规范的学校;第二个层面是成为一所有吸引力的学校;第三个层面是从有吸引力的学校到有创新性的学校。这三类学校是不同意义的优质教育,我们社会都需要,它们是不同层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自从世界上有了真正意义的学校,学校管理便应运而生。回望漫长的学校管理之路,从经验到科学、从教条到灵变、从肤浅到精细、从专制到民主、从学科本位到以人为本,学校的管理一刻也不曾停止过“否定之否定”的脚步,也正是在这不断演变和革新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校长,在各自实现办学理想的道路上尽显特色。  相似文献   

14.
市二完小三年级4班的敏子每天早晨都是第一个到学校,敏子到学校的时间比其他同学至少要早20分钟。 敏子到了学校里从不乱走动,只会坐在教室里认真读书。敏子读书的声音很清脆,像公园里的黄鹂鸟儿唱歌。  相似文献   

15.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有之,根据西方文化教育学派的观点分析,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是"文化过程",它与文化同时发生和发展。国外学校文化研究经历了从组织文化到学校文化的过程,而我国学校文化研究经历了从校园文化到学校文化的演变。这种变化既是学校文化理论研究视角的不断调整和价值取向的不断更新,也是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的历史转向。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育价值具有多样性与丰富性,以生命的眼光观察与体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中的"人""知识""关系"都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信息,学校教育也应当承担起生命的责任,实现其生命价值。生命视域中的学校教育应实现从崇尚"占有"到引导主动生存,从病态适应到唤醒生命自觉,从"制器"到培育完整生命的价值转向。  相似文献   

17.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就像中外合资一样,走过了从产品到技术,最后到管理的过程。现在,我们要寻求学校的管理、学校的文化。学校优质与一般是永远存在的,发展不平衡是止常的。同样一所学校,来自不同区域的人对这所学校的评价也是不同的。往往偏远落后地区的人会对这所学校的评价会高一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钱坤南 《江苏教育》2014,(11):45-46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它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的整体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学校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同样,一个区域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和民众对教育的评价,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声誉。因此,区域整体提升教学质量是社会的要求,是民众的需求,也是教育本身发展的必然目标。  相似文献   

19.
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工程,它涉及到学校的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调控等六大环节。校长是学校的最高管卿者和领导者.是学校的神经中枢。校长自身素质、管理理念、决策水平、工作技能技巧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工程的质量和各个环节工作的顺畅。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它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的整体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学校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同样,一个区域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和民众对教育的评价,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声誉。因此,区域整体提升教学质量是社会的要求,是民众的需求,也是教育本身发展的必然目标。目前,笔者所在的区域内学校和学校之间在教学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教学质量的认识差异,学校文化基础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