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提问能力是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立足学生主动提问能力发展需求,对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创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分析影响学生主动提问能力发展的因素,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通过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开展学习活动,训练并提升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基于此,文章立足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对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意义及学生主动提问能力发展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数学教学实践中有效提升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陈晓东 《新疆教育》2013,(16):123-123
学生主动提问是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一种,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从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并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兴趣等方面阐述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问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在不同的课堂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合理的、有效的提问.通过教师提问最终来激发学生自己主动提问,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4.
董瑞 《教师》2010,(25)
本文分析了提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如鼓励学生主动地质疑和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充分利用各种办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引导和教会学生如何提问,并提出了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问题是引领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创设情境,唤起学生乐于提问;教授提问的方法,激发学生善于提问.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6.
课堂提问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语言,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提问已成为体现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学习的主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达到乐学的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这就要教师主动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提问理念,掌握促进有效提问的方法和策略. 一、面向全体和尊重个性并重 多元并立、多样共存是万事万物的自然存在状态.教育的最高价值也在于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教学活动的目标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功能正在发生变化.当代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更加关注学生科学学习观的建立.学生主动提问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会了主动提问,其对于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索能力会大大提高.在当代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与自己进行充分的互动,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利用教学活动对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分析,是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为题,对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8.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众所周知: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的主要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提问的技能看似简单,但要真正提出让学生感兴趣,能激活学生思维、开启学生心智的问题,却并不容易.实践告诉我们:提问得法,可以将教师为主体的"讲堂"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堂",可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索,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问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提问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问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9.
提问是教学的常用手段,它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并及时回答,是引发学生智力活动、检查学习结果有有效方法.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提问已成为体现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学习的主要手段,有统计表明,一堂课师生间的问答时间占了整节课的51%.但是值得忧虑的是,数学课堂提问中"教育上有意义的问题"不多,多数提问集市贸庆简单判断和机械回忆等较少智力参与的问题上学生回答中评价性、创造性等较高智力参与的成分很少.在课堂提问中增加元认知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所谓发问,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意识,主要培养学生主动发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教师要创造提问的情景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提问。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意识呢?一、学生不主动发问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生似乎变得越来越乖,也越来越怪了,变得几乎没有问题了,但在复习环节提问学生时,却又存  相似文献   

11.
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对中学生来说,问问题的能力是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一个重要前提.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提问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有调查显示:数学课堂上,多数学生虽感觉有问题存在,但能主动提出问题的仅有32%的学生.可见,如何让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有效提出问题已成为当前必须要做的事情,开展学生有效提问的研究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2.
让学生学会提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就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果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下,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连思考问题的时间也没有,问题也就无法提了;二是教师充当了"讲解员"的角色,学生只要象"听众"一样被动地听即可,那也就自然无问题了;三是教师割裂了教与学的统一性,强调"灌输、塑造学生",学生只要模仿、听话即可,角色定位限制了学生的提问.因此,学生要学会提问,必须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提供主动学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预习新课、主动做的实践中学会提问,否则,学生的提问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元本之木.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要求现代教学要充分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学生主动提问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的体现之一。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分析影响学生主动提问的因素,并以此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江迎 《考试周刊》2021,(4):55-56
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关键,是师生进行交流互动的核心.提问方法的有效应用及优化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对于教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思考和有效学习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文章从正确使用提问类型、正确选用提问方式、正确把握提问频率、正确掌握提问难度、正确预留思考时间、正确选择提问对象、正确...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教育的特征是创新教育,学生主动质疑、敢于提问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课堂教学上大多数情况下是教师提问、学生作答.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创新精神被扼杀.因此,教师探索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提问能力,是新世纪面临的一大课题.笔者在创设问题情境上,在教会学生质疑提问的方法上,作了一些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课上,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非常少,他们宁愿回答老师的问题,也不愿意自己提出问题,而且他们也不知道该怎样去提问.但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去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李政道博士也曾经说过:"只学答,非学问;要创新,需学问."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提问,让他们的思维更开阔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尝试.一、提问的途径1.自由提问在预习时,要从学生的视角去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比如,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提问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之一.高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然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等,其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误区.澄清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有利于教师更为科学有效地运用课堂教学提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而课堂提问又是教师教学中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课堂提问是一把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它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的开发、利用.有效的提问能够为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推进学生主动思考,是连接师生沟通的一个重要纽带.开展有效性提问教学,已是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0,(61):85-86
数学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学科,有着逻辑性强、锻炼人思维能力的作用,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与掌握需要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探讨中建立,这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以及对于数学问题主动提问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时下不少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机械、被动提问等不利于学生主动提问能力培养的现象,这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文章将从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入手,分析当下初中数学教学中阻碍学生主动提问的因素,并提出可行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主题提问能力,关键点在于"主动",落脚点在于"提问",表现为一种能力和素质。现阶段的初中学生,较少有具备良好主动提问能力的学生,大多依旧被应试教育影响着,被动地学习解题技巧和方法,而缺乏主动提问意识和能力。这与教师教学策略不当有关。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教师改进教学策略,关注对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