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学校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学生的现象.为了尽快遏制这种现象,<规定>不得不以法规的形式赋予班主任以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不过其方式必须是"适当"的.  相似文献   

2.
学生“顶牛”怎么办?王月英孙兴良我们做班主任的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个学生犯了错误,你批评他,他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跟你“顶牛”。这时,班主任要把握好批评的“度”,如果大动肝火,不注意耐心启发,便会造成僵局。那么,应如何教育学生放弃“顶牛”,并认识和...  相似文献   

3.
教师处理学生违纪事件或化解同学间矛盾时,批评教育是不可少的手段。但同样是批评教育,结果往往截然不同:有的学生虚心接受,积极改正;有的却与老师“顶牛”,而且后一种现象时下颇为常见。那么教师该如何应对学生的“顶牛”现象呢?  相似文献   

4.
表扬和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如何使用好表扬和批评的手段,关系到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成效以及成效的大小.笔者根据做班主任工作的体会,谈谈表扬和批评的"四要".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中小学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教育权中存在的困惑,如班主任不敢批评教育学生和滥用批评教育权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等问题进行反思,提出班主任批评教育权行使的目的必须与教育的目的相一致,判断和衡量班主任是否以"适当方式"行使批评教育权,应该以是否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标准.同时,就班主任如何行使好批评教育权提出如下四项原则:严而有爱原则、严而有理原则、严而有度原则和严而有效原则.希望对班主任正确有效地行使批评教育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谌涛 《教书育人》2007,(8):52-52
班级管理中学生违纪是班主任经常遇到且非常头疼的问题。寻求班级管理的良策,如何科学地处理学生的违纪问题,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值得每一位班主任认真地研究和关注。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常常会有这样的学生:有某种违纪行为经过多次反复的批评教育,始终不能奏效。如果再对他们采取进一步严格的措施容易使他们对班主任产生抵触情绪,极易导致“顶牛”现象的出现,使师生关系恶化。在实践中对于此类学生,我采用“免罚交易制”,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丽 《中国教师》2010,(16):11-13
<正>针对一些学校出现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教育部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明确提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颁布的<规定>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一规定,乍一听让人有些哭笑不得,甚至有些老师觉得这是班主任的悲哀.老师批评学生和父母养育儿女一样,本来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呀!为什么要把这一条规定郑重其事地提出来呢?  相似文献   

9.
五年级学生胡某是全校有名的"捣蛋王".该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是"问题学生",二、三、四年级"逐步升级",以至几任班主任为之头疼,同学畏而远之.新学年开学不久,班主任又多次接到状告该生的纸条,口头申诉.一天上午,胡某被班主任"抓"到办公室,在那儿"面壁思过".但胡某对自己的错误百般辩解,对老师的批评教育视若罔闻.难道这位学生真的"无药可救"?不!一定是我们的工作方法不对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于是,我与班主任一起"会诊"分析了该生的家庭环境、性格特点及这几年的"成长经历",最后我们"敲定"了一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同时,往往可能碰到学生顶牛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或者是教师批评不符合事实,教师本身不检点,自身不正,虽令不从;或者是教育方式不当,一见到学生有错误就放开嗓门劈哩叭啦地“放鞭炮”,把学生挖苦一顿而显出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结果呢?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殊不知,这一切,都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达不到教育教学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一个班的学生能不能全面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及工作方式。学生容易犯错误并经常犯同样的错误,班主任的批评是必要的。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提高和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因为班主任不能有效地运用这种方法,而使批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的现象。批评和表扬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相辅相成的一对方法。可有时班主任瞻前顾后,顾虑重重失之偏颇,批评学生比较罕见,该批评的也不批评,而表扬却到处滥用,甚至对于各种活动中以维护集体荣誉为由“造假…  相似文献   

12.
正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时免不了会批评学生。然而有的班主任喜欢采取狂风暴雨般讽刺、挖苦式的批评,殊不知,这样做会深深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恰当展现自己的柔性之美,充分显示独特的个性品质和人格魅力。因为柔性批评是冬天里晶莹的冰、洁白的雪,是糖衣良药。班主任用"柔性"去感化学生,就可达到批评不留痕、润物细无声的效果。1.让批评与爱相伴俗话说"用人取其长,教人责其短"。教育是爱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近日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专门在第十六条明确了班主任批评学生的权利:“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显然是针对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特别作出的规定。作为一名教师,我不禁疑惑,不是班主任,就无权批评学生吗?怎样才算是批评学生的“适当方式”?  相似文献   

14.
何伟 《宁夏教育》2000,(1):32-32
一个班的学生能不能全面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及工作方式。学生容易犯错误并经常犯同样的错误,班主任的批评是必要的。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提高和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因为班主任不能有效地运用这种方法,而使批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班级管理实质上是班主任和学生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班主任和学生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这时,班主任将听不到学生的声音,即使能听到一些,也不是发自学生内心的,甚至是虚假的.班主任试图通过找学生个别谈心、召开学生座谈会、召开班会来获得倾听学生的机会,可是学生要么缄口不语,要么言不由衷.其结果是班主任贻误思想教育时机,失去班务工作的主动权.班主任"失聪"现象造成的诸多不良后果,迫使我们探寻班主任失聪的根源,疗治班主任失聪的病因.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批评学生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在思想、情感方面进行相互认同、相互接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班主任对学生以诚相待 ,会收到比较好的批评效果 ;反之 ,如果批评不当、则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结果会适得其反。笔者认为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若做到“十宜十忌” ,则会使批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宜言词谦逊 ,忌师道尊严社会主义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教师的教育应建立在对学生人格的充分尊重的前提下进行。在批评学生时 ,不少班主任总希望学生改正错误行为 ,并完善自我 ,这本无可非议。但有的班主任往往带着…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工作方方面面,千头万绪,尤其是对犯错误学生的批评教育工作,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学生有抵制情绪,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不服气、不接受,甚至发生直接对抗和冲突,这样,不仅老师的处境会很尴尬,学生改正错误的效果也不会理想.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颁布的《规定》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一规定,乍一听让人有些哭笑不得,甚至有些老师觉得这是班主任的悲哀。老师批评学生和父母养育儿女一样,本来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呀!为什么要把这一条规定郑重其事地提出来呢?那一定是因为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有的班主任不敢批评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9.
对"班主任权利"规定之所以引发如此热议,是因为在这一小小"冰山一角"之下,隐藏的是人们对于"教育改革与发展根本路径"问题的真正关注.审视教师批评权的尴尬,发现其根本原因就是将"教师批评"等手段当作解决"学生‘规约与张扬'人格形成"的核心路径,"教师的适当批评"因无法承受依靠其为教育发展核心路径的重任,而引发社会的集体焦虑与茫然.对于教育发展的"个体理性"路径,我们应该予以批判,回归到教育发展的"制度公共理性"核心路径.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在运用批评的方式教育学生时,虽然批评是客观、公正、合理的,却往往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或一言不发,或口服心不服,甚至出现"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情景.究其原因,除了学生性格、思想品质、心理状况等因素外,班主任未能把握批评学生的时机和方法也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