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语言交际是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论为理论基础,提出非言语交际是一个动态过程,交际双方语言的选择必须与语言使用者的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等所构成的交际语境相顺应,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与语言交际互为补充,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人们并没有给予非言语交际以足够的重视,使其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经常发生因非言语交际误解导致交际无法顺畅进行,因而影响交际质量的情况。本文从手势,面部表情,目视行为等几个方面分析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以期提高人们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探讨翻译,把语用学引入翻译领域,用语用学的理论来指导翻译,试图为翻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朱玲佳  万瑞杨 《知识窗》2010,(8X):16-17
非言语交际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文化角度对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含义作了介绍,详细探讨了相貌服饰、空间距离、目光注视、身体接触、姿态动作与面部表情等在实际生活中的功能和具体应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其他非言语交流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关系,论述了了解文化含义在非言语交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非言语交际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极具重要性,本文从跨文化视域探究大学英语教师非言语交际。从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四方面论述教师非言语交际行为对课堂的影响,并提出改善非言语交际行为的思索。  相似文献   

6.
彭又新  孙文婷 《科教文汇》2014,(16):128-128,166
如今,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对于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往往容易被忽视。非言语交际是以文化为基础,同样承载着各种文化内涵,非言语交际能力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一部分,对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对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入手,来浅谈大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从而使外语教师在此方面的教学能够得到些许启发,使大学生们能够更顺畅地与异文化交际者进行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7.
如今,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对于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往往容易被忽视。非言语交际是以文化为基础,同样承载着各种文化内涵,非言语交际能力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一部分,对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对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入手,来浅谈大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从而使外语教师在此方面的教学能够得到些许启发,使大学生们能够更顺畅地与异文化交际者进行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8.
张丽梅  张晶 《内江科技》2007,28(12):74-75
正确理解对方的有声语言并不一定意味着跨文化交际的成功,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包括身势语、体触语、面部表情等等。而同一种非言语行为如身势语、体触语,在不同的国家可能有不同的涵义。因此本文旨在介绍几种跨文化交际中使用比较频繁的非言语行为,比较不同国家的异同,促进跨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张云 《科教文汇》2009,(14):158-158
非言语交际作为人类交际的一个重要部分,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英语课堂教学的成效与其利用有很大的关系。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各种非语言交际手段的恰当运用传递了丰富的信息,促进了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在此结合自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经验,探讨了非言语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应用交际英语能力。  相似文献   

10.
雷乾乾 《今日科苑》2010,(11):187-187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而语用模糊作为一种策略也普遍存在于我们的言语交际过程之中。在这篇文章里,我将运用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把语用模糊策略的使用定位为具体言语的选择过程,并且重点从语境顺应的角度探讨人们是如何运用语用模糊策略进行具体话语的选择,以完成听话人和说话人双方的交际目的的。这将会使我们对语用模糊有更好的了解,并且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使用语用模糊策略。  相似文献   

11.
岳喜祥 《科教文汇》2013,(10):77-78
本文从语言性沟通交流和非语言性沟通交流两个方面介绍了护患之间沟通交流的方式,为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护患沟通交流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2.
汪晓燕 《科教文汇》2011,(5):125-125
在阅读教学中语境理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分析其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探讨其启示。把语境理论运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把"教师中心"的课堂模式转换为"学生中心",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很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非口头语言表达技巧在参与性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较大弥补传统重“灌”、“填”的纯语言教学的缺陷,能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对海量信息的需求,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文章从肢体语言教学、PPT课件教学和视频展示教学三个维度进行了非口头语言表达技巧在参与性教学中的意义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邓今朝  王重鸣 《软科学》2012,26(5):86-90
以198名被试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模拟的研究方法,探讨了突变情景下团队目标取向对适应性的影响作用,按照Lewin的变革三阶段模型,运用层次回归技术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突变情景下,团队的学习和绩效取向对团队适应性有积极的作用,而团队的回避取向对团队适应性有负向影响,团队成员的变革承诺在这一作用关系中有调节效应,变革承诺水平越高,学习取向和绩效取向对团队适应性的作用越强,回避取向的团队则没有发现类似的效应。在不同的变革阶段,团队目标取向对适应性的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对传统信息交流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晓红 《情报科学》2003,21(10):1045-1046,1060
本文阐述网络环境对传统信息交流理论的冲击。作者从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和交流体系的影响两方面分析,试图揭示传统信息交流理论需产生变革之处。  相似文献   

16.
简论“兰氏理论”对科学信息交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建国  方卿 《情报科学》2002,20(6):643-645
在回顾F.W.兰开斯特的“无线理论”产生背景的基础上,本文从科学信息交流的主流媒体、科学信息交流的过程、科学信息机构的定位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该理论的提出对科学信息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复杂多变的环境使得企业组织生存日益艰难,组织适应性受到更多挑战。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驱动组织适应性形成的因素进行梳理,构建了一个综合的组织适应性驱动理论模型,研究了这一模型的作用机制,为企业探寻组织适应性的形成并制定正确的适应性战略提供指导,也为组织适应性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基于行为视角的企业适应力界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高环境适应力是企业面对复杂性的生存途径。从企业应对动荡环境的行为视角出发,界定了企业适应力的内涵,提出了判断企业适应力的维度,介绍了企业适应力的类型,指出了适用于不同竞争环境下的企业适应性行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李倩 《科教文汇》2011,(5):123-124
本文介绍了文化语境的含义和设置的意义,并从社会历史、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多方面阐述了社会文化语境对英语词语翻译所产生的影响。由此阐明在语词的翻译中,译者必须了解不同民族社会文化体现在语篇中的文化内涵,才能使翻译达到忠实原文的目的,真正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移植。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文章对“科学语境”、“科学修辞”、“科学隐喻”相关论文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给出了中国关于这三个主题的研究概况:这三个主题研究的时间较晚,而后有了一定的发展;对于大多数单位来说,主要是个别学者从事这三个主题的研究,所发表的论文数量有限,而山西大学已经形成了团队研究的态势,是我国在这三个主题研究上的重镇,在郭贵春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引领下,研究团队成员在上述这三个主题上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