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科学家们说,“第二天再说”的建议可能是有道理的。人在经过一夜的睡眠之后.原来似乎难以克服的问题往往就显得容易解决了,但迄今为止这种说法还没有确凿的根据。  相似文献   

2.
如嘉 《今日科苑》2009,(21):54-54
生气有害健康,口出脏言没礼貌,不做家务被视为懒惰之举,摇头晃脑、坐立不安被视作没规矩,但是科学家发现,这些坏习惯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反而可能对健康有益。  相似文献   

3.
如嘉 《金秋科苑》2009,(21):54-54
生气有害健康,口出脏言没礼貌,不做家务被视为懒惰之举,摇头晃脑、坐立不安被视作没规矩,但是科学家发现,这些坏习惯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反而可能对健康有益。  相似文献   

4.
张晓来 《金秋科苑》2011,(8):133-133
蚁后成天呼呼大睡,而工蚁却没日没夜的干活,严重睡眠不足。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火蚁的睡眠模式,首次揭开蚂蚁睡眠之谜。  相似文献   

5.
《科学生活》2014,(9):57-58
我们人生的1/3的时间是在睡觉,安然入睡后自然醒来是再幸福不过的事了。有时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辗转难眠或是反复惊醒,偶尔有之自然不以为意,但长此以往对身体定有伤害,科学家对此有何发现呢?  相似文献   

6.
《金秋科苑》2014,(4):35-35
据英国《每目邮报》4月8日报道,英国伦敦皇家自由医院(London’s Royal Free hospital)正在进行一项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研究,他们利用人体自身干细胞制作身体器官,到目前为止已制成鼻子、耳朵、气管以及血管等器官。  相似文献   

7.
近日美国科学家邓肯(Duncan Frazier)和史提夫(Steve McGuigan)制造了一款睡眠眼罩,这是一款特殊的睡眠工具,它可以在睡觉前由睡觉者制定好希望的场景,随后带睡觉者进入设定好的梦境。比如可以设定成你驾驶飞行汽车去与林肯吃午餐的场景。  相似文献   

8.
《大众科技》2008,(3):9-9
关于手机对健康的危害,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焦点。近日,英国、美国、瑞典三国的科学家再次对手机的危害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手机辐射能够引发失眠、头痛和情绪沮丧。  相似文献   

9.
蚁后成天呼呼大睡,而工蚁却没日没夜的干活,严重睡眠不足。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火蚁的睡眠模式,首次揭开蚂蚁睡眠之谜。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人工环境下饲养了一群火蚁,其中包括三只蚁  相似文献   

10.
有些人可以整晚不睡觉,第二天依然能精神抖擞地工作;而另一些人如果前一天晚上没有睡好觉,第二天工作起来就会昏昏沉沉。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呢?现在科学家们找到了这个答案,这是你的睡眠基因在作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整夜动态血氧饱和度监测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应用。方法对26例高度怀疑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病人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的同时进行整夜动态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血氧饱和度的降低和呼吸紊乱指数的升高基本成正比,是在鼾症患者中鉴别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有效方法。结论整夜动态血氧饱和度监测能够很好的反应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科学生活》2010,(2):20-21
平常每天工作到深夜,第二天还要照常爬起来赶到公司,一直觉得没睡醒的上班族们,以为睡眠时间可以像骆驼储存脂肪一样累积,就想趁春节长假进行"储备式睡眠",狠狠补觉再交替通宵不睡,挑战人体极限。殊不知,这些睡眠债,欠下了终究是要自己还的。每年的春节长假结束,睡眠紊乱患者则会多起来,而这还只是不良睡眠恶果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陈勇 《内江科技》2014,(3):144-144
<正>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是一种常见病。失眠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又会因为滥用失眠药物而损伤身体其他方方面面。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在当下社会,人们由于就业困难、工作压  相似文献   

14.
我们每天司空见惯的生理活动,如眨眼、辨别声音、没吃东西会感到饥饿,吃了就会感觉饱……这其中都涉及到什么科学原理呢?确实,很多看起来普通平常的事物,一旦刨根问底,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些熟悉的事物对我们来说竟然还是如此陌生和神秘。现在,就让我们从头到脚来探究一下这些藏在人体中的神秘机理吧。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一直在悄悄进化现代人类的历史大约有20万年,而在最近这一万年内,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以前的十几万年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带动了人体的不断改变——人的腰围、身高、肌肉、骨骼、血管以及激素水平都与远古时期的祖先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科学生活》2013,(3):70-71
睡眠是生命必需的过程,是一种生物节律。人的一生中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人处于睡眠状态时,可以使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调整和恢复。尽管几千年以来人们遵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却很少有人去追问人为什么要睡觉这个问题。美国科学家开始对睡眠进行研究,此后睡眠之谜就像埃及金字塔那样被愈来愈多的科学家们所关注和揭示。  相似文献   

17.
<正>睡觉和吃饭、喝水一样,是人们每天都必须要经历的事。这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儿,算下来几乎得花去整个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可我们是否想过,人为什么要睡觉呢?或者说,睡觉对于人的意义究竟何在?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也让科学家们很感兴趣,但至今为止都没有一个公认的解释。也许你会认为,这么简单的问题不值得一提。经过一宿好的睡眠之后,我们的大脑会更清晰,处理  相似文献   

18.
张唯诚 《百科知识》2012,(10):19-20
正1641年,笛卡尔出版了他的重要哲学著作《第一哲学沉思录》,它被视为近代西方哲学的奠基之作。笛卡尔认为,心灵和身体在本质上是两个不同的实体,从理论上说,它们之间是独立和分离的。这本书启动了一场有关心灵和身体关系的哲学大讨论,其争论的硝烟一直弥漫到今天。笛卡尔的思想被大多数人所认同,即身体只是一个被动的实体,它并不参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苏珊 《百科知识》2013,(5):42-43
早期心理学认为,我们的身体就像电脑的硬件,而我们的大脑所进行的活动,即认知活动,就像电脑的软件,它相对独立,不会受到身体的影响。但是随着心理学的发展,科学家发现身体与大脑的互动非常频繁,比如说抬头挺胸会让我们感到更加自信,做出微笑的动作能够给我们带来好心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界有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即"具身认知研究"——主要是强调认知对身体的依赖和身体经验对认知的影响。"具身认知理  相似文献   

20.
赵璃  赛翀 《内江科技》2012,(9):76+48
目的:探讨扁桃体切除术和(或)腺样体刮除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疗效。方法:通过临床表现、常规检查、鼻内窥镜、鼻咽侧位X线摄片、鼻咽部CT和多导睡眠图监测,对儿童OSAHS进行诊断。患儿69例均在全麻下行扁桃体切除术和(或)腺样体刮除术。结果:围手术期无术后出血、急性呼吸道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61例睡眠打鼾、呼吸暂停、张口呼吸、憋醒等症状完全消失;8例鼾声减弱,呼吸暂停、张口呼吸消失。随访6~12个月,6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6例有打鼾,但无张口呼吸和憋气现象。临床评估治愈63例,占91%,显效6例,占8%。结论: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OSAHS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